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盐碱地施肥选择

盐碱地施肥选择

使用硫酸钾、硝酸钾等酸性肥料,对盐碱有一定的中和作用。

方法
1. 各种盐碱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

影响盐碱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1、气候条件
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

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盐随水渗到下层或流走,这就是“脱盐”季节;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这是主要的“返盐”季节。

东北、华北、半干旱地区的盐碱土有明显的“脱盐”“返盐”季节,而西北地区,由于降水量很少,土壤盐分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2、地理条件
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也就与盐分的移动和积聚有密切关系,从大地形看,水溶性盐随水从高处向低处移动,在低洼地带积聚。

盐碱土主要分布在内陆盆地、山间洼地和平坦排水不畅的平原区,如松辽平原。

从小地形(局部范围内)来看,土壤积盐情况与大地形正相反,盐分往往积聚在局部的小凸处。

3、土壤质地和地下水
质地粗细可影响土壤毛管水运动的速度与高度,一般来说,壤质土毛管水上升速度较快,高度也高,砂土和粘土积盐均慢些。

地下水影响土壤盐碱的关键问题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容易积盐。

4、河流和海水的影响
河流及渠道两旁的土地,因河水侧渗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积盐。

沿海地区因海水浸渍,可形成滨海盐碱土。

5、耕作管理的不当
有些地方浇水时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积盐,使原来的好地变成了盐碱地,这个过程叫次生盐渍化。

为防止次生盐渍化,水利设施要排灌配套,严禁大水漫灌,灌水后要及时耕锄。

2盐碱地的改良
盐碱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状况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点应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上面。

一般分几步进行,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

具体的改良措施是:排水,灌溉洗盐,放淤改良,种植水稻,培肥改良,平整土地和化学改良。

3
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

盐碱地一般有低温、土瘦、结构差的特点。

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腐殖质,能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并可和碳酸钠作用形成腐殖酸钠,降低土壤碱性。

腐殖酸钠还能刺激作物生长,增强抗盐能力。

腐殖质可以促进团粒结构形成,从而使孔度增加,透水性增强,有利于盐分淋洗,抑制返盐。

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机酸,一方面可以中和土壤碱性,另一方面可加速养分分解,促进迟效养分转化,提高磷的有效性。

因此,增施有机肥料是改良盐碱地,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此外,化肥对改良盐碱的作用也受到人们重视,化肥给土壤中增加氮磷钾,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了作物的耐盐力。

施用化肥可以改变土壤盐分组成,抑制盐类对植物的不良影响。

无机
肥可增加作物产量,多出秸秆,扩大有机肥源,以无机促有机。

当然,盐碱地施用化肥时要避免施用碱性肥料,如氨水、碳酸氢铵、石灰氮、钙镁磷肥等,而应以中性和酸性肥料为好。

硫酸钾复合肥是微酸性肥料,适合在盐碱地上施用,且有改良盐碱地的良好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