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写作范例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学生要老师教会他所有的智慧。
老师笑了笑,从桌上拿起一个苹果,放到嘴边,大大地咬了一口。
过了好一会儿,老师才又张开嘴,将口中已经嚼烂的苹果,吐在手掌当中,然后对着他的学生说:“来,把这些吃下去!”
学生惊惶地说:“老师,这……这怎么能吃呢?”
老师笑了笑,说:“我咀嚼过的苹果,你当然知道不能吃;正如汲取别人的智慧,必须经过你亲自去…咀嚼‟、去实践。
”
学生恍然大悟:苹果新鲜而甜美的滋味,是需要由自己来品尝与体会的。
学习的过程,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代劳。
只有自己不断地反省、思考,才会成为自己宝贵的经验。
例①实践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生活中,我们常常希望别人能够给予我们丰富的知识。
但实际上,动手实践才是最重要的。
实践后得到的结论才是可信的。
如果没有哥伦布勇于实践,证明地球是圆的,那人们可能依旧沉浸于“天圆地方”之说而不能自拔。
如果没有伽俐略勇于实践,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那人们可能还要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结论流传至今。
因此,实践是我们在获取知识的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一步。
例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朱熹对做学问的感慨。
正如我们不想吃别人嚼过的苹果一样,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亲力亲为,只有在希望的田野上撒下自己勤劳的汗水才能够收获美好。
例③诺贝尔奖的创始人,也是火药的发明者,诺贝尔年青时就对火药的研制十分感兴趣,于是就想尽一切办法,创造条件潜心研制火药配方,几经生命的危险,终于完成了火药的制造。
我想,他能有如此辉煌的成就与平日的实践是密不可分的。
正是因有了敢于实践,想实践的决心,正是因为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态度,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成功的必须因素,他的名字千古流芳,正是因为有了他的实践,他的事迹广为流传。
例④学习是需要自己去反省与思考的。
老师传授我们知识,教我们解题的技巧,可他并不能代替我们去理解,去思考,学习是需要我们亲自去反省,思考的。
正如“吃别人嚼过的苹果不甜”的道理是一样的,再智慧的哲理,再聪明的方法,如果不去自己感悟,那是怎样也学不来的。
亲自去学知识,悟道理的过程才是学习的真正的方法。
靠自己的理解与思考积累经验才会成功。
⑤18世纪一位法国作家尝了人们一直望而生畏的“狼桃”,结果发现“狼桃”不但元毒而且酸甜可口,令人食欲大增。
这是证明了只有实践才能提出正确的说法。
因此,实践出真知。
歌德曾说:“一个人认识自己绝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实践。
李时针通过实践成
就著作《本草纲目》,居里夫人通过实践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
”我们要通过实践来获得真理。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拳王阿里33岁那年与挑战者弗雷泽进行第3次较量。
在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筋疲力尽,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
然而他拼命坚持着,因为他心里知道,对方肯定和自己一样,如果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就有胜出的可能。
于是他竭力保持坚毅的表情和永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以为阿里还存有旺盛的体力,阿里的教练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念头,便使眼色暗示阿里。
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顽强地坚持着,果然在关键时刻,对手认输了。
卫冕成功的阿里还未走到擂台中央,便眼前一黑,双腿无力地跪倒在地上。
弗雷泽见此情景,如遭雷击,并为此抱憾终生。
例①阿里33岁时与挑战者较量,进行了14个回合以后,他已经精疲力竭,却始终保持着永不低头的气势,终于在精神上压倒对方,使其放弃比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阿里成功的原因正在于他具有了坚持到底的精神。
如果他没有这种精神,那他又怎能在事业上取得骄人的成绩呢?如果他仅因为体力耗尽而放弃比赛,那么他自然也不会成为“拳王”。
正因为他的精神末倒,他才成功卫冕。
可见,对于一个人来说精神是最重要的。
这正如海明威所说的“一个人可以被打败,但不能被打倒。
”
例②拳王阿里在与对手进行14回合较量后精疲力竭了,然而他心里知道要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因而取得了胜利。
正是因为阿里能在精神上压倒对方而不放弃,才使对手输掉比赛,他才能成为举世闻名的拳王——阿里。
在人生的旅途中难免会经历风雨坎坷,是将它们视作可怕的对手,还是想越过的山峰,全在你一念之间,到不如振作一下,起来,让精神永不倒下。
例③拳王阿里在与弗雷泽第三次较量中,在第14回合时已精疲力竭,无法迎战,然而他并没有主动放弃,而是保持坚毅的表情和永不低头的气势直视对手,使弗雷泽不寒而栗,放弃比赛。
阿里的精神没有倒下,所以他才赢得了比赛。
如果阿里在感到自己没有力气,放弃了比赛,那么,哪里会有他卫冕三次的成功荣誉。
如果阿里目光中少了坚毅,身体早已瘫软,那么阿里如何在气势上压倒弗雷泽。
正因为他的精神没有倒下,如一面旗帜一样在他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不被打倒,所以他才取得了成功。
例④精神不倒。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面对亡国,丧夫之痛,易安早已痛彻心脾,无奈自己枯黄消瘦,虽是这样,更奠定了她在文坛上“奇女子”的称号,正是因为心未死,还有一股力量支撑着她,才让她精神不倒,辉煌无数。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东坡看透了命运的曲折和无常的变化,面对坎坷的仕途,失意的情场和众人不解,他仍是愿泛舟赤壁,弯弓射天狼。
是什么力量趋动着他?是不屈的精神,是不倒的信念,就是因为精神不倒,他才能常青于古代诗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