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言文字应用第1课第2节同步练习

高中语言文字应用第1课第2节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面对汉语词汇的演变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为主,词形的变化解决了汉语音节有限而词语数量不断增长的矛盾,避免了多音词和多义词的大量产生。

B.词语的消长变化是指旧事物消亡了,与之相应的旧词语不用了;新事物产生了,相应地也产生了表达这些事物的新词语。

C.词语的演变还有社会因素、观念改变、语言系统内部等因素。

有些事物或现象没有变化,而表达这些事物或现象的词语被别的词语代替了。

D.有的词语形式不变,意义发生了变化。

词义或者扩大,或者缩小,或者转移。

对这种古今词义的引申变化,要仔细辨别。

解析:选A。

“多音词”应为“同音词”。

2.下面对汉语语法的演变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汉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有明显的不同,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置于动词前,而状语常常要放到动词后,有时定语为了强调也放到中心词的后面。

B.许多句式古今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

如古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格式是“……者,……也”,现代汉语必须用动词“是”;被动句,现代汉语一般用“被”,而古汉语却常用“为”和“见”等。

C.古代汉语词类活用是很普遍的,常见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而现代汉语基本没有这种词类活用现象。

D.在汉语的演变中,语音、词汇比较稳定,发展变化慢,而语法则发展快,古今变化大。

解析:选D。

词汇相对不稳定,发展变化快。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③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④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⑤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A.①②B.②④C.③④D.⑤⑥解析:选B。

本题考查汉语词汇的引申变化。

“可以”“以为”,这两个词语古今没有变化,其余则发生了变化。

“亲戚”,古代“亲”指有血缘关系的,“戚”指有婚姻关系的;现代泛指跟自己家庭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范围大了。

“作息”,偏义词,指劳作;现代指工作与休息。

“其实”在古汉语中是两个词,“其”相当于“他”,“实”是“实际”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其实”是副词。

“至于”,古汉语“至”是动词“到”,“于”是表处所的介词;现代汉语“至于”是个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4.下列各句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A.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B.谁为大王为此计者C.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解析:选B。

B.据句意可以缩为“谁为此计”,这是个疑问句;A是“为……所……”结构,C是“为”字句,D是“……为所……”结构。

二、语言运用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吊,侍制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

(2)范公是天下有才有德的人,只是我怎么敢奢望与他结为朋党。

6.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读音都比较特别,请标出它们的读音。

①至吐门,遂强大,更号可汗..,犹单.于也。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突厥传上》)②天姥.连天向天横。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③先实公仓,收余以食.亲。

(商鞅《商君书·农战》)④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十五》)⑤彗星见.于东方。

(陈寿《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可(kè)、汗(hán)、单(chán);②姥(mǔ);③食(sì);④遗(wèi);⑤见(xiàn)。

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门虽设而.常关②举世誉之而.不加劝B.①登东皋以.舒啸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C.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②之.二虫又何知D.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有鸟焉,其名为.鹏解析:选A。

A.而:都是转折连词,却。

B.以:相当“而”,表承接;用。

C.之:动词,到;代词,这。

D.为:介词,表被动;动词,叫做。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千里逢迎..,高朋满座B.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C.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解析:选C。

C项,青云之志:古今均指远大崇高的志向。

A项,古义,迎接;今义,奉承迎合。

B项,古义,指《高山流水》曲;今义,流动的水。

D项,古义,狂放,不拘礼法;今义,狂妄而放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水击三千里B.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C.而后乃今将图南D.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解析:选B。

A项,水,水面上,名词作状语;C项,南,向南飞,名词作动词;D项,非,意动用法,以……为非。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含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

②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我不知道,如果有,那很可能是一颗魔鬼的心吧。

③与此相反的境界是贫乏的复杂。

这是那些平庸的心灵,它们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计算占据着,所以复杂,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所以又是一种贫乏的复杂。

④对于心的境界,我所能够给出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

⑤除了这两种情况外,也许还有贫乏的单纯,不过,一种单纯倘若没有精神的光彩,我就宁可说它是简单而不是单纯。

A.④②③①⑤B.②①③⑤④C.④①③⑤②D.②④①③⑤解析:选C。

第④句是作者的观点,应放在句首;第①句关键词“具有这个特征”中的“这个”指代第④句的“丰富的单纯”,故句①紧随句④;第③句关键词“与此相反”的“此”指④①阐释的“丰富的单纯”这一心灵境界,因此,紧随④①之后;⑤承上启下,关键词“这两种情况”中的“这”指代上文中④①和③所谈到的“丰富的单纯”和“贫乏的复杂”两种心的境界,“贫乏的单纯”启下,引出②句“丰富的复杂”。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太行毛大福,疡医①也。

一日,行术归,道遇一狼,吐裹物,蹲道左。

毛拾视,则布裹金数事②。

方怪异间,狼前欢跃,略曳袍服,即去。

毛行,又曳之。

察其意不恶,因从之去。

未几,至穴,见一狼病卧,视顶上有巨疮,溃腐生蛆。

毛悟其意,拨剔净尽,敷药如法,乃.行。

日既晚,狼遥送之。

行三四里,又遇数狼,咆哮相侵,惧甚。

前狼急入其群,若相告语,众狼悉散去。

毛乃归。

先是,邑有银商宁泰,被盗杀于途,莫可追诘。

会毛货.金饰,为宁所认,执赴公庭。

毛诉所从来,官不信,械之..。

毛冤极不能自伸,惟求宽释,请问诸狼。

官遣两役押入山,直抵狼穴。

值狼未归,及暮不至,三人遂反。

至半途,遇二狼,其.一疮痕犹在。

毛视之,向揖而祝曰:“前蒙馈赠,今遂以此被屈。

君不为.我昭雪,回搒③掠死矣!”狼见毛被絷④,怒奔隶。

隶拔刀相向。

狼以喙拄地大嗥,嗥两三声,山中百狼群集,围旋隶。

隶大窘。

狼竞前啮絷索,隶悟其意,解毛缚,狼乃俱去。

归述其状,官异之,未遽释毛。

后数日,官出行。

一狼衔敝履委.道上。

官过之,狼又衔履奔前置于道。

官命收履,狼乃去。

官归,阴遣人访履主。

或传某村有丛薪者,被二狼迫逐,衔其履而去。

拘来认之,果其履也。

遂疑杀宁者必薪,鞫之果然。

盖薪杀宁,取其巨金,衣底藏饰,未遑.搜括,被狼衔去也。

昔一稳婆⑤出归,遇一狼阻道,牵衣若欲召之。

乃从去,见雌狼方娩不下。

妪为用力按捺,产下放归。

明日,狼衔鹿肉置其家以报之。

可知此事从来多有。

(节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疡医:指治疮伤的外科医生。

②数事:数件。

③搒:笞击拷问。

④絷:捆绑。

⑤稳婆:接生婆。

5.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官不信,械.之械:用枷锁拘禁B.会毛货.金饰货:出售C.一狼衔敝履委.道上委:丢弃D.未遑.搜括,被狼衔去也遑:急迫解析:选D。

遑:闲暇。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敷药如法,乃.行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B.官不信,械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C.其.一疮痕犹在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D.君不为.我昭雪不足为.外人道也解析:选C。

A项,第一个“乃”是副词,才,这才。

第二个“乃”,为副词,却,竟然,反而。

B项,第一个“之”是代词,他。

第二个“之”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项,第一个“为”是介词,替,给。

第二个“为”为介词,向,对。

7.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外科医生毛大福在回家途中遇到一只衔着包裹来求助的狼,因见狼没有恶意而出手相助,后在狼的护送下平安到家。

B.毛大福出售金饰被宁家认出后,有口难辩,只好在差役的押解下进山向狼求证,狼在听了毛大福的求告后,就愤怒地奔向差役。

C.县官出行,一只狼衔来破鞋示意县官收起来,县官暗地里派人查找鞋的主人,最终抓到杀死宁泰的凶手丛薪。

D.过去,有个接生婆曾遇到一只母狼难产,在她帮助狼顺利分娩后,狼衔着鹿肉到接生婆家来报恩,可见这类事情在以前也多有发生。

解析:选B。

B项,不是“狼在听了毛大福的求告后,就愤怒地奔向差役”,而是“狼见毛被絷”后,才奔向差役。

8.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邑有银商宁泰,被盗杀于途,莫可追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以喙拄地大嗥,嗥两三声,山中百狼群集,围旋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在这之前,县里有个名叫宁泰的钱商,被强盗在路上杀死,没有可以追查的线索。

(2)狼用嘴抵着地面大嗥,嗥叫了两三声,山中百狼群集,包围着差役打转。

参考译文:太行地区的毛大福,是个外科医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