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1四、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回忆: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建筑或是艺术作品?可见,艺术美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会鉴赏身边的艺术作品。
(二)、讲授新课1、美术鉴赏的概念2、美术的分类播放幻灯片同学们请你们研究以下的作品,从美术分类的角度,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种类型?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按照其他角度又能如何划分?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六大类3、鉴赏美术作品的步骤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体验、想象和评价2a.下面以《捣练图》和《拾穗》为例,相同题材对比分析欣赏这两幅作品前提:题材相同,同是描绘妇女劳动的场面,分组:第一组:从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第二组:从作品的艺术形式入手,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请同学们表述讨论结果:形式上对比分析:《捣练图》:中国传统绘画,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长卷,展现宫中妇女的完整的捣练劳动过程,具有连环画性质,人物造型工细,线条劲键,用色富丽华贵,明确传达盛唐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穗》油画83.5厘米*111厘米画面质朴真诚,人物造型结实,展现真实的生活气息。
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3《捣练图》:作者张萱,圣唐时期著名人物画家,宫廷画师所画人物雍容华贵,丰颊肥体,突破了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烈女”“孝子”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拾穗》:作者米勒(法国)站在同情农村贫穷妇女的立场上暗示阶级对立,歌颂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
总结:两幅作品国度不同,形式不同,两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也不同。
b.《黄山日出》这幅摄影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绘画作品的意境是否相同?摄影的工具是否最重要的?教师引导:第一,摄影属于美术的范畴,摄影的意境和绘画的意境有共同的追求。
第二,摄影和绘画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摄影所受时间、空间、工具的限制比较大,比较多的反映现实社会。
绘画相对来说限制较小,画家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
形式可以更加自由。
第三,摄影工具非常重要,但作品的主题和反映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她和绘画作品一样,最终是要和观众进行交流。
4结论:1,美术作品最直接的反映是视觉形象。
艺术家总是通过视觉形象与欣赏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而交流的内容则是艺术家的情感世界和世界观、艺术观等等。
2,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家由于受到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科技的限制,艺术形式和内容必然反映不同的社会性和现实性,这样就形成艺术的多元化。
3,可视形象的艺术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缩影,也是人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反映。
艺术形象如果仅仅只是鉴别和欣赏,那是远远不够的,鉴赏的最终目的是交流,是对话,是学习,是提高人的认识能力,最终的结果是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提高人的素质。
(三)、讨论问题请同学们按照上述方法分析作品《太白行吟图》(四)、课堂小结5旗开得胜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体验、想象和评价(五)、教学反思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6第2 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一:教学内容: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二:教学目的:1、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
2、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的语言上有着不同的方式,美术作品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7教学重点:在于认识美术的语言,其中包括概念、内容及其形态分类。
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包含在整个美术作品之中,因而势必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所以必须结合具体作品,调动学生以往的美术知识,通过多样的美术作品来认识和讲解。
三:教具准备:相关画册四:教材分析(A )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中国古代画家吴道子和李思训为例,说明美术家在美术语言的运用上是有差异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首先从三件具体的美术作品——五代画家顾闳中的工笔重彩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画家梁楷的写意人物画《泼墨仙人图》和美国画家克里福德·斯蒂尔的油画《1954 》开始直接的语言辨析,然后进入概念和知识的解释,说明什么是美术语言、8美术语言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
第三部分“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着重对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进行具体的辨析,以使学生对这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B )作品分析1954 (油画,1954 年)克里福德·斯蒂尔(美国)韩熙载夜宴图(绢本设色,28.7 厘米× 335.5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闳中(五代)顾闳中(907 — 960 )是我国五代时期南唐(937 — 975 )的著名人物画家,时任宫廷画院待诏。
维纳斯的诞生(油画,1485 年)波提切利(意大利)桑德罗·波提切利(1445 — 1510)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杰出画家。
早于达·芬奇7 年出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手工业者的家庭。
14 岁时开始跟随僧侣画家利比学画达7 年之久。
其后个人独立作画,多为宗教题材和古代神话故事题材,但他创作的作品如《三王韩拜》(圣经故事,约14759年)、《圣母颂》(圣经故事,约1482 年),《维纳斯的诞生》(神话故事,约1485 年,一说1482 年)、《春》(神话故事,约1487 年)等代表作品,则是用人文主义思想,表现了充满诗意柔情的世俗的情感与精神。
在技法上重视写实,巧妙地将人物和风景结合起来,其人体解剖和透视均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成为佛罗伦萨画派的杰出代表。
我们从画面中所获得的一切感受,就是画家用线条和色彩构成的形象所反映出来的,离开这些艺术语言,便无从获得感知。
泼墨仙人图(中国画)梁楷(宋)梁楷(生卒年不详),祖居东平(今山东),南渡后客居钱塘(今杭州),宋宁宗嘉泰年间(1201 — 1204 )为画院待诏。
善人物山水、鬼神道释,亦能花鸟。
他生活放纵不羁、嗜酒如命,又喜与和尚交往。
传说朝廷鉴于他在画坛上的声望而赐他金带,而他却挂带而去,世称“梁疯子”。
搜尽奇峰打草稿(中国画)石涛(清)《搜尽奇峰打草稿》是该画上的题款,后人以此题款作为该画的标题。
石涛在许多画中的题款书写的往往是自己的艺术主张。
10荷拉斯兄弟宣誓(油画,330 厘米× 425 厘米,1784 年,巴黎卢浮宫藏)达维特(法国)达维特(Jacques-Louis David ,1748 — 1825 )出生在巴黎一个服饰用品商的家里,9 岁成为孤儿,由他的叔父比隆抚养。
簪花仕女图(绢本设色,46 厘米× 180 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周(唐)繁荣的唐代艺术,以人物画为主流,一时名家辈出,周就是当时以人物画驰名的丹青名家。
周曾学张萱,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独创了“周家样”。
这种“周家样”突出地表现在他著名的“水月观音”佛教造像中。
除此之外,周的艺术成就还体现在他表现宫廷生活和贵族仕女的题材中。
《唐朝名画录》中将其作品评为“神品”,尤其称赞其仕女画是“古今冠绝”。
蓝马(油画,1911 年)马克(德国)此图为马克的代表作之一。
画家运用响亮的蓝色描绘出几匹不同形态的马,形体刻画简洁洗练,造型雄健强壮,马匹的轮廓呈有力的弧线,与背11景的山峰的起伏和流云的走势形成一组活泼跌宕的流动曲线,使画面和谐统一,宛如一首雄浑激越的协奏曲。
虾(中国画,1946 年)齐白石齐白石兼擅诗、画、印各艺,在绘画上则以花鸟虫鱼闻名。
其花鸟画继承徐渭、八大、石涛、金农、吴昌硕诸家笔墨精神,又融入民间艺术清新质朴的审美趣味。
他以一个农民的本色和淳朴的情怀,运用老辣生涩的笔墨,突破了传统文人画和民间画工的局限,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使作品呈现出明快、清新和诙谐的趣味和生命力。
尤其是他的虾,更以笔墨洗练、形象生动见长,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走下楼梯的裸女(油画,147.3 厘米× 88.9 厘米,1912 年,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路易斯和沃尔特·阿伦斯堡藏)杜尚(法国)杜尚(Marcel Duchamp ,1887 — 1968 )生于法国布兰维尔附近,是西方现代艺术中最有争议和最有影响的一个人物。
他在校时天资聪颖,在各个方面均表现了对绘画的爱好。
1913 年,杜尚的《走下楼梯的裸女》12第一次在纽约的军械库展览中向观众露面,受到了极大的攻击,被认为是“木瓦工厂里的一场爆炸”,它得到了“一种引起公愤的成功”。
这样的攻击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据估计,有记载的参观者就有25 万人之多,人们大都是冲着这幅画去的。
红、黑、黄、蓝构成(油画,1922 年)蒙德里安(荷兰)1920 年,风格派最有影响的画家和理论家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 ,1872 — 1944 )发表了自己的著作《新造型主义》,介绍了自己的观点和理论。
他认为现代人与自然的距离已相去甚远,他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抽象。
牛顿色盘(油画,100 厘米× 73.7 厘米,1912 年,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路易斯和沃尔特·阿伦斯堡藏)库普卡(捷克)以毕加索为首的立体主义,当时被公认为是“正统的”(或称“原发的”、“经典的”),但根据诗人和立体主义理论家阿波利奈尔的说法,实际上它已被分化成四股力量,其中“奥尔甫斯主义”即是其中之一。
奥尔甫斯(Orpheus )这个词,法语的意思是“同时的”,奥尔甫斯主义13即指描绘事物在同一时间内的不同方面,也即光与色的同时性,故又称“奥尔甫斯立体主义”。
(C )名词解释明暗明暗是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即物体因受光而产生明暗上的变化。
“明暗”在中国传统中往往以“阴阳”来描述,尽管“阴阳”原本是一个哲学概念,但也可以用在美术中来指事物一明一暗或一黑一白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
空间透视透视是表现空间的一个重要手段,其目的是要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把对象“合理”地表现出来。
但在不同的文化下对透视的认识也是不同的。
西方自文艺复兴开始就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和研究透视,形成了自己的透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