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养成课教案【篇一:三年级下册专题教育教案】环境教育第一课时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与植物年月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动植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初步树立保护动植物的思想观念。
3.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重点难点:了解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的作用。
课前准备:1我们常见的一些动植物的挂图。
2.地球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挂图。
教学流程:(一)教学引入1.出示关于动物和植物图。
2.谈话:同学们通过观察,有什么想法和问题?3.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解答。
(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时要给予引导和鼓励。
)4.讲述:我国动植物种类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它们。
(板书课题:人类的好朋友--动物和植物)(二)学习新课1.人类的朋友——植物。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的问题观察:这些都是什么植物?它们有哪些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绿色植物养育了人类,给我们提供吃的、穿的、住的、用的??2.人类的好朋友——动物。
教师过渡:和植物一样,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动物。
你们都知道哪些动物,它们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呢?师生共同谈论交流。
3.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这些朋友。
教师沉重地告诉学生:同学们,看吧。
我们的地球母亲正在遭受这样的破坏:沙暴,洪水,污染??所有这些有一部分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保护我们的好朋友--动物和植物引起的。
为此,我们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野生动植物(举例具体是哪些方法),因为保护动植物就是保护自然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反思:第二课时保护我们的家园年月日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哪些严重的问题?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明确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2、学会做一些保护环境力所能及的事情(向家人做一次保护环境的宣传)。
3、思考我们小学生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重点难点:1、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让的关系2、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观念教学准备:1、学生对环境保护资料的一些收集。
2、调查生活中破坏环境的普遍现象。
3、生态环境被人类破坏的图片和一些事例。
4、动物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流程:一、检查课前的观察结果:看看身边的环境和几年前有什么不同。
二、初步了解人和环境的关系。
1、让学生分别谈一谈这几年我们周围生活环境的改变,教师拿出环境被严重破坏的照片,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
2、通过观察人类生活的不断提高同时对环境的不断破坏,初步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出示因环境污染而死亡的案例和数字,让学生破坏环境也直接威胁到我们自身生活。
4、动物一些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
5、让学生思考人类、动物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6、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三、进行分组讨论:我们小学生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四、注意观察我们身边哪些人还在污染环境,我们是否做过这样的事情。
五、简单介绍世界人民为保护环境的所采取的一些行动,我国对环境保护的一些法律规定。
六、制定环保措施1)、设计环保广告语,宣传环境保护。
2)、向家人做一次保护环境的宣传。
3)、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环境反思:第三课时城市的固体废弃物年月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城市废弃物的概念、来源、类别,以及所带来的社会危害。
2、使学生正确认识城市废弃物的同时,养成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情操。
重点难点:1、了解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途径,对环境造成的几种不同的危害。
2、如何解决和处理这些城市废弃物。
教学流程:一、阐述城市废弃物的概念,并联系实际举例。
二、城市废弃物的五大危害:1、污染水体,使生命之源趋于枯竭;2、污染空气,使生命要素受到损害;3、污染土壤,使人类母亲的呼吸受到摧残;4、侵占土地,是生活空间受到损失;5、传播疾病,使人类健康受到侵犯。
三、解决和处理城市废弃物的具体方法途径:1、堆积法;2、填埋法;3、焚烧法;4、沼气发酵法。
四、总结:复习本课所学,使学生再度认识固体废弃物的危害,使学生争做热爱环境的良好小公民。
反思:第四课时空气与人的关系年月日教学目标:1、让学生都有环保意识。
知道净化空气人人有责。
2、人人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学校,保护我们的家园。
重点难点:让学生都有环保意识。
知道净化空气人人有责。
人人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学校,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准备:两只较大的塑料袋,一只装有助动车尾气,一只装有普通空气的塑料袋。
教学流程:一、讲述空气对我们的作用:师:人要生存,就要呼吸空气,一个人只要几分钟不呼吸空气就会死亡。
可见,空气与人的关系是何等的密切和重要。
但是,不是什么样的空气都有人所需要的人所需要的是洁净的空气。
人如果吸进被污染的空气就会感到不适,甚至生病,严重的还会死亡。
如助动车尾气,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长期吸入被助动车尾气污染的空气,那么,我们人体血液中的含铅量等有毒有害物质将明显增加,会导致积累性中毒。
很明显,被污染的空气对人类有直接的危害。
大气污染物分为气体状态污染物和固体颗粒状态污染物。
二、学生思考:我们怎样来减少污染,净化空气呢?四人小组讨论。
同学们在讨论的时候,首先要弄清当前空气污染的原因在哪里?三、学生反馈:空气污染主要有两个原因:即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
自然污染难以抗拒,但人为污染是可以防治的。
四、教师给学生做一个实验:1、用两只较大的塑料袋,将一只塑料袋灌进助动车尾气,将另一只塑料袋灌进普通空气,然后同时将两只小动物分别放进两只塑料袋封口,10分钟后启封塑料袋,看一看两只塑料袋中的小动物有什么变化?2、这个实验谈谈助动车尾气的危害有哪些?(致癌,吸入后导致血铅升高。
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导致贫血。
铅对儿童的行为、智能、心理、听觉、语言、注意力等,均有不良影响。
)五、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小学生怎样为净化空气做贡献呢?六、教师小结: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人类一定会在碧空如洗的蓝天下呼吸到洁净的空气的。
反思:第五课时生命与绿色同行年月日教学目标1、了解当今世界环境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2、知道全世界和中国在保护环境方面所作的努力。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教学流程一、导入师: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的时候,面临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二、发展和恶化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能源问题和温室效应。
2、热带雨林所遇到的问题。
3、物种消失的阴影。
4、自然资源的过量消耗。
二、全球的绿色行动。
1、斯德哥尔摩会议——人类保护环境德里程碑。
了解雷彻尔卡逊这个人。
“世界环境日”《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以及会议口号“只有一个地球”2、一个全新德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了解斯德哥尔摩会议后世界环境变化。
三、中国德绿色行动1、《环境保护法》颁布,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使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
(2)设立环境保护机构,加强环境管理。
(3)加强环境保护德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德环境保护意识。
四、小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反思:第六课时太阳是万物之源年月日1.使学生了解太阳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太阳和人类的关系3.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重点难点:太阳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教学流程:一、引入1、说说你对太阳的了解。
指名说.2、师:太阳给了我们阳光,所以植物才能进行光和作用,给人类提供必需的氧气;太阳给了我们热量,不然地球可能就是一个冰球。
今天,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已被人们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篇二: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健康教育教案年级:三年级下期编制人:黄玲第九课、蛔虫的自述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蛔虫病的危害及掌握其防治知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1、弄清蛔虫病是怎样传染的?它们对人体有什么危害?2、小学生应养成怎样的卫生习惯?教学难点:为什么说粪便无害化处理是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主要方法? 教具:1、蛔虫标本。
2、有关蛔虫传染途径教学图片。
3、电视机、录像机、录像带。
教学过程: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1、导入:你们小时候生过虫吗?你们平常有没有无缘无故肚子疼? 肠道寄生虫病是儿童多发病。
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
2、出示阅读提纲:①蛔虫病对人体有什么危害?是怎样传染的?如何防治? ②为防治肠道寄生虫病,我们应养成什么卫生习惯?3、默读并在书上划出有关答案,打上题号。
二、讲授课文,深入理解内容(一)认识蛔虫(二)研究蛔虫传染途径、危害及防治方法1、传染途径谁能告诉教师,蛔虫是怎样跑到人体内的?蛔虫在人体内生长发育成熟,随粪便排出虫卵或成虫。
虫卵污染蔬菜、瓜果、泥土,当人们生吃不净的瓜果蔬菜或不注意饮食卫生,就会感染蛔虫病。
2、讨论蛔虫病的危害及防治①患了蛔虫病的人,会出现什么症状?你有过生蛔虫的经历吗? 有什么感受?②蛔虫病传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强调:①由于虫卵随粪便排出,所以农民伯伯都会把粪便作无害处理,才进行施肥,这样做便可把虫卵杀死,以免污染蔬菜、农作物。
三、教师讲述,学生进行卫生行为辨析为预防感染肠道寄生虫病,我们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判断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请打手势,(两手指交叉表示错,拇指、食指张开表示对,并说理由)理由:进食前应洗手。
3、小朋友饭前、便后洗手。
( )4、小朋友剪指甲。
( )5、医生给捂着肚子的小朋友看病。
( )理由:小朋友患了肠道寄生虫病,要立刻看病吃药。
四、全课小结.第十课蛲虫病、鞭虫病的预防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蛲虫病、鞭虫病的危害及掌握其防治知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1、弄清蛲虫病、鞭虫病是怎样传染的?它们对人体有什么危害?2、小学生应养成怎样的卫生习惯?教学难点:为什么说粪便无害化处理是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主要方法? 教具:1、蛲虫、鞭虫标本。
2、有关蛲虫、鞭虫传染途径教学图片。
3、电视机、录像机、录像带。
教学过程: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1、导入:你们小时候生过虫吗?你们平常有没有无缘无故肚子疼?肠道寄生虫病是儿童多发病。
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
2、出示阅读提纲:①蛲虫病对人体有什么危害?是怎样传染的?如何防治? ②为防治肠道寄生虫病,我们应养成什么卫生习惯?【篇三:三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教学目标:通过进行有关影子的实验、观察,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特点及在实践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影子产生条件。
影子与测量创造条件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实验一:影子产生的条件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将橡皮立在桌子上,打开手电筒开关,从一侧照橡皮,出现了什么现象?关闭手电筒,在观察前后两次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2、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实验二:影子哪去了?1、教师讲解操作过程:把一块橡皮立在书桌中间,几名同学各拿同样型号手电筒围站在书桌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