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现场勘查中痕迹解析摘要:犯罪现场勘查存在着物质痕迹和心理痕迹。
物质痕迹具有广泛性、稳定性特点;心理痕迹具有客观性、可知性、抽象性、间接性、隐蔽性等特点。
物质痕迹和心理痕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对犯罪现场的物质痕迹和心理痕迹作理论性和应用性研究,旨在探索一条新的侦查途径和思路,开拓侦查思路,为刑事破案服务。
关键词: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物质痕迹解析1 现场勘查中各种痕迹的特点1.1现场中物质痕迹特点一般来讲,犯罪现场的物质痕迹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行为的实施过程中,由于行动对周围的环境制造出来的一些混乱状况。
其中可能是房屋内部的东西增加或者是减少,物体位置的改变,以及内外部结构的损害,有时还会在一些活动中出现声音、气味以及烟雾等情况。
这些都是为公安侦查人员提供调查的物质基础。
通常这些物质痕迹出现的比较普遍,一般都会存在一些蛛丝马迹。
并且,这些现场痕迹只有不是人为的有意破坏,都会比较长时期的保存。
现场的物质痕迹通常都会体现出一些犯罪分子的本质特征,因此,其特殊性对于侦查工作来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1.2现场中心理痕迹特点犯罪分子在实施的过程中,心理一定会出现一些变化,这些心理状态的改变,一定会在犯罪现场的某些行为中有所体现,并且这些行为痕迹通常会比较稳定,而且反映出的犯罪心理相当的具有代表性。
这些犯罪心理痕迹在犯罪现场中的某些地方有所体现,侦查人员通过专业并且精细的侦查,就会发现这些无形的犯罪信息,掌握了这些信息之后,对侦查工作非常的有利,很多刑事案件都是通过这些犯罪心理行为产生的一些细节的破绽成功告破的。
犯罪现场中心理痕迹有如下特点:现场心理痕迹的客观性,现场心理痕迹的客观性是犯罪人的心理是通过犯罪现场的物质痕迹客观的表现出来;现场心理痕迹的可知性,犯罪分子开始作案之前,都是会有一定的外因或者内因导致的,因此,其行为总是在一些特定的心理波动期内产生的,加上外界因素的促使,最终进行实施犯罪。
尽管,犯罪分子在作案之前做了周密的计划安排,并且,做好了相应的心理准备,但是,人们的心理反应通常都是一致的,作案时都会出现紧张、害怕等心理,和平时的正常活动心理状态是有明显区分的,因此,一定会在其作案现场留下心理变化的一些行为动作。
现场心理痕迹的抽象性,以观念的形态抽象出来;现场心理痕迹的间接性,通过犯罪的手段、形式、现场遗留物的位置、物证特点间接反映出来;印证性,印证性是指犯罪心理痕迹和犯罪物质痕迹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一般来讲,犯罪分子的心理痕迹很难被发现,只有在专业人员的细致观察下,才有可能呈现出来,并且,很多犯罪分子专门进行反侦察的能力训练,这就更加的增添了侦查难度,其只有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后,从其结果中分析出来,如果遇到故意伪装现场的情况,更是难度加大。
因此,对于犯罪心理痕迹的侦查工作要借助科学系统的心理学理念,并且,凭借着经验的积累以及多种特征的细致分析。
2 心理痕迹分析2.1现场心理痕迹分析以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结合犯罪现场的各种物质痕迹科学的分析犯罪人的心理状态、个性特点、年龄、性别、职业、犯罪经历、精神状态,等对犯罪人的心理面貌形成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和描述。
犯罪人留在现场的痕迹有两种:一是手段仪器观察到的物质痕迹,二是观察不到,抽象的非物质痕迹,心理痕迹。
两种痕迹相互印证,同时分析,勘察更清晰准确,心理痕迹指犯罪人通过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征,心理痕迹分析是通过分析犯罪现场的心理痕迹来判断犯罪人,犯罪过程,犯罪事实的相互关系,从而为侦查工作提供心理依据的思维活动的过程。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犯罪现场遗留物品分析,有意的和无意遗留物品,无意遗留物品的种类、地点、范围、位置等所显示的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点;从犯罪现场遗失物品的数量、种类分析,一定程度反映犯罪人的犯罪动机、目的、兴趣、特殊嗜好;从犯罪的工具和犯罪的方式来分析,工具和方式体现了犯罪人的犯罪能力经验熟练程度和专业特点;从犯罪现场很具来分析,反映犯罪状态,经验、习惯、个性特点。
2.2运用心理学技术在侦查中具体应用心理描绘技术即心理画像,条件有:犯罪现场迹象的提取、犯罪侦查、法医报告、被害人最好活动情况、知情人、目击者的描绘、人口组成信息、被害人描述;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指专业测试人员,以一定的题目,向被测试人提问,并运用测试仪器记录生理反映,测试犯罪嫌疑人知情人与案件相关程度的心理鉴定技术,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心理痕迹描绘阶段、编题阶段、测前访谈阶段、实测阶段、图谱评判阶段、侧后询问阶段。
3 现场物质痕迹与心理痕迹在侦查中的运用3.1现场物质痕迹在侦查中的运用犯罪现场的物质痕迹是公安机关进行现场侦查工作的主要依据,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物证”,其被广泛的应用与案件的侦破工作。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比较深入而且较为成熟。
(1)利用现场痕迹,判断案件的真假通过对犯罪现场的各种犯罪痕迹细致科学的分析,可以确定是否应该立案侦查,很多时候,现场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就是为了掩盖一些事实真相,因此,这项工作能够帮助侦查人员判断案件的真假情况。
(2)减少侦查工作量,指明工作方向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犯罪分子的故意伪造现场,造成侦查工作的方向性错误,这就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但是,在通常情况下,侦查人员还是能够根据犯罪现场的诸多犯罪痕迹的大小形状以及结构发生的改变,判断出犯罪嫌疑人的一些身体特征,其作案时间和人数也能有一个大概的判断。
这些都能够减少侦查人员的工作量,争取更多的时间,尽快确定出工作方向,及时的侦破案件。
(3)为串并案件、查缉案犯提供依据很多犯罪分子或者集团都是会出现连续作案,其作案的手法基本一致,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会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循,因此,当遇到这类事情发生的时候,侦查人员通常会将几个案件串联在一起,通过这些案件中的共同点,以及作案时的物证来判断和分析作案人员的特点。
这样不但有更多的证据辅助破案,还能够节约警力,降低侦查成本。
并且,效率很高。
往往会同时侦破几起大案。
3.2现场心理痕迹在侦查中的运用所谓心理痕迹的运用就是指在侦查中,通过现场物质痕迹所反映出的心理痕迹对作案人进行心理分析和心理画像,结合案情分析来缩小侦查范围和确定侦查方向,进而确定作案过程。
作案现场遗留下的物质痕迹既可以反映出作案人的行为特点,又可以反映出其心理特点。
犯罪分子在作案中的频发性、连续性、类似性、习惯性、感情性等都是其心理的痕迹再现。
根据这些规律可以分析出犯罪分子的个体心理特征,便于准确刻画作案人,从而为侦查破案服务。
这就成为我们运用心理痕迹的理论依据。
心理痕迹的运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通过犯罪现场的心理痕迹,分析作案人的个性特征首先,分析作案人的气质特点。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稳定性方面的特征,表明个体活动的动态特点。
由于气质类型不同,人的活动方式也有很大差异。
研究表明,由于气质类型不同,犯罪人满足需要的手段和方式也不相同,气质类型常常影响到犯罪的类型。
胆汁质的犯罪人易产生暴力犯罪,如抢劫、伤害、杀人等;多血质的犯罪人易选择盗窃、诈骗、性犯罪等;粘液质的犯罪者多选择贪污、走私等犯罪方式。
即便是同类型犯罪,不同气质的犯罪人也会采用不同的犯罪手段。
胆汁质的杀人者多采用暴力式、激情式,而抑郁质的则多采用投毒、暗下毒手等手段。
因而,从犯罪现场所表现的犯罪手段、类型特征可以推测犯罪人的气质特点。
其次,分析犯罪人的性格特征。
犯罪人的性格。
表明了犯罪人做事的态度及行为习惯方式。
反映在犯罪中,有的犯罪人非常小心谨慎,犯罪现场处理精细、干净、整齐,而有的却非常粗心、马虎。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行为习惯,这些习惯往往“顽固”地表现在犯罪人的犯罪行为中。
如扔掉烟头的长短,走路的姿态,使用工具的特点(左撇子) ,破坏、处理痕迹的方式(如细心擦涂、削、烧、埋)等。
通过犯罪人的犯罪行为特点,也可以对其性格特点进行分析。
(2)通过犯罪现场的心理痕迹,分析犯罪活动特点在犯罪活动中,通常一些犯罪人的动作技巧、技能和习惯特点都会充分的表现出来,通过这些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有助于刑侦人员更容易了解和掌握他们的犯罪动机、行为深度、职业特点以及兴趣嗜好等信息,首先,通过动作的技能水平,分析犯罪人的犯罪经验及经历。
由于在犯罪活动中,每个犯罪人的经历活动和实践的不同,他们惯用的犯罪技能水平也不同。
因此,刑侦人员可以根据犯罪技能的不同,水平的高低来推测犯罪人的经历活动。
例如:对于盗窃犯来说,有的犯罪分子习惯进行犯罪活动后对犯罪现场进行销毁,这表现出该犯罪分子在一定程度上是很有经验的,而有的犯罪分子则是对现场的物品进行丢三落四、翻动较多、痕迹紊乱,从这些现象中可以判断出该犯罪分子应该是初犯,经验不多。
因此,这种犯罪技能水平的不同也有助于我们在进行侦破时需要多少的经历多少的成本去对他进行侦破,这也是很关键的一点。
其次,通过动作的技巧水平,分析犯罪人的职业特点。
一个犯罪分子的犯罪技巧与个人的实践活动有关系,更与他们自身的职业相互关联。
长期的犯罪活动和职业活动会使犯罪人员对某一个行为动作进行固定,并且这种结果也是长期反复练习反复完成而形成的独特的技巧。
因此,刑侦人员可以通过犯罪人员的犯罪技巧,动作特点进行对案件的侦破。
相反,这也需要我们的刑侦人员有多次的侦破经验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最后,分析犯罪人的习惯特点。
犯罪人在长期的犯罪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习惯,并且这种习惯已经是定型的,很难再去改变的。
因此,刑侦人员可以根据犯罪人员的作案手段、常用工具、犯罪技巧、犯罪手段和破坏的程度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最终能够形成一套惯用的模式这样可以在以后的侦破过程中省去很多浪费时间和经历的事情。
(3)心理痕迹无意识特征的分析运用人的意识即人的心理可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犯罪行为人的活动要受到意识和无意识的双重制约影响。
只有刑侦人员更好的了解了意识和无意识的特点及其规律,对于掌握犯罪人员的心理痕迹和分析心理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一些犯罪活动中,犯罪人员的无意识行为表现的尤为突出,这样不仅有利于刑侦人员更容易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对于案情的深入了解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4 总结综上所述,为了更全面的了解犯罪人的认知水平、情绪状态、行为活动以及个人的爱好、兴趣、习惯等心理特点,我们必须从犯罪人的作案特点和现场物质痕迹来分析并研究。
这样可以对犯罪人的犯罪过程和作案动机以及心理特征做进一步的综合分析,并能详细准确的刻画出犯罪人的作案心理动机、面貌、以及所从事的职业范围,为侦查人员明确侦查范围提供依靠。
因此,在进行现场物质痕迹分析研究的同时,侦查人员必须对犯罪人员的心理痕迹进行研究分析,并且能够系统化、全面性和深入化的做详细的分析,这样不仅有助于侦查人员拓宽思路,提高战略战术,更有助于刑侦相关部门侦查效率和破案能力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