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初三数学中考压轴题

北京初三数学中考压轴题

最值类1.【2012•黔东南州】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1,0)、B(3,0)、C(0,3)三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M是线段BC上的点(不与B,C重合),过M作MN∥y轴交抛物线于N,若点M的横坐标为m,请用m的代数式表示MN的长,并求MN长的最大值.(3)在(2)的条件下,连接NB、NC,是否存在m,使△BNC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m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答:(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2)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a(x+1)(x-3)则a(0+1)(0-3)=3,a=-1∴抛物线的解析式y=kx+b则有3k+b=0,b=3;k=-1,b=3故直线BC的解析式y=-x+3已知点M的横坐标为m则M(m,-m+3)、N(m,-m*2+2m+3)∴故N=-m*2+2m+3-(-m+3)=-m*2+3m(0<m<3)(△3)∵S BNC=S△MNC+S△MNB=1/2MN(OD+DB)=1/2MN•OB∴S BNC=1/2(△-m2+3m)•3=-3/2(m-3/2)×2+27/8(0<m<3)∴当m=3/2时△BNC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27/82.【2012•恩施州】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与一直线相交于A(﹣1,0),C(2,3)两点,与y轴交于点N.其顶点为D.(1)抛物线及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2)设点M(3,m),求使MN+MD的值最小时m的值;(3)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AC相交于点B,E为直线AC上的任意一点,过点E作EF∥BD交抛物线于点F,以B,D,E,F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点E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4)若P是抛物线上位于直线AC上方的一个动点,求△APC的面积的最大值.带入A,C坐标到抛物线:-1-b+c=0-4+2b+c=3b=2,c=3,抛物线y=-x^2+2x+3直线有两点更简单了根据A坐标,y=k(x+1),带入C坐标y=x+1D(1,4),N(0,3)MN+MD如果构成三角形,肯定大于ND,但是如果M同ND共线,并且在线段N D上,那就最小了,当然由于M横坐标比N和D都大,这个假设不可能由于M在直线x=3上面,所以考查D关于x=3的对称点D'(5,4),连接ND‘交于x=3的点就是取得最小值的M点。

B点坐标可以求出,E(m,m+1)的话,EF方程x=m,求出x=m与抛物线焦点,然后判断BD长度和EF长度,算出m值,有解的话就可以,没的话就不能。

P点坐标可以设为(n,-n^2+2n+3),求出P到AC的最大距离就可以得到最大面积。

3.【2012•湘潭】如图,抛物线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已知B点坐标为(4,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试探究△ABC的外接圆的圆心位置,并求出圆心坐标;(3)若点M是线段BC下方的抛物线上一点,求△MBC的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M点的坐标.解答:1、将B点坐标代人解析式得:a=½,∴抛物线解析式为:y=½x²-﹙3/2﹚x-22、由抛物线解析式得到:A、C点坐标为A﹙-1,0﹚、C﹙0,-2﹚.。

对称轴x=3/2,由BC两点坐标可以求得BC直线方程为:y=½x-2还可以求得:BC中点D的坐标为D﹙2,-1﹚设圆心Q点一定在BC的中垂线上,也一定在抛物线对称轴上,∴QD的直线方程可以设为:y=-2x+b将D点坐标代人直线解析式得:b=3∴QD的直线方程为:y=-2x+3将x=3/2代人解析式得:y=0∴圆心坐标为Q﹙3/2,0﹚.。

3、过M点作MP∥BC,且与抛物线相切﹙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则这时候的△MBC的面积最大。

设M点坐标为M﹙m,n﹚,MP的直线方程可以设为:y=½x+p将M点坐标代人得:①n=½m+p将M点坐标代人抛物线解析式得:②n=½m²-﹙3/2﹚m-2将①代人②化简得:m²-4m-4-p=0∴由Δ=﹙-4﹚²-4﹙-4-p﹚=0∴p=-8∴m²-4m+4=0∴m=2∴n=-3∴M点坐标为M﹙2,-△3﹚时MBC的面积最大。

4:(以2009年河南中考数学压轴题), t 2= ,t 3=. …………………11 分(2)连结 PO 、PC ,并把△POC 沿 CO 翻折,得到四边形 POP C , 那么是否存在点 P , 使四边形 POP C 为菱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 ABCD 的三个顶点 B (4,0)、C (8,0)、D (8,8).抛物线 y=ax 2+bx 过 A 、C 两点.(1)直接写出点 A 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动点 P 从点 A 出发.沿线段 AB 向终点 B 运动,同时点 Q 从点 C 出发,沿线段 CD 向 终点 D 运动.速度均为每秒 1 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 t 秒.过点 P 作 PE ⊥AB 交 AC 于点 E.①过点 E 作 EF ⊥AD 于点 F ,交抛物线于点 G.当 t 为何值时,线段 EG 最长?②连接 EQ .在点 P 、Q 运动的过程中,判断有几个时刻使得△CEQ 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相应的 t 值.解:(1)点 A 的坐标为(4,8)…………………1 分将 A(4,8)、C (8,0)两点坐标分别代入 y=ax 2+bx得 8=16a+4b0=64a+8b解得 a=-∴抛物线的解析式为:1 2,b=4y=- 1 2x 2+4x …………………3 分PE BC PE 4(2)①在 △R t APE 和 △R t ABC 中,tan ∠PAE= = ,即 =AP AB AP 81 1 1∴PE= AP= t .PB=8-t .∴点E的坐标为(4+t ,8-t ).2 221 1 1 1 ∴点 G 的纵坐标为:-(4+ t )2+4(4+ t )=- t 2+8. …………………5 分22 281 1 ∴EG=- t 2+8-(8-t) =- t 2+t.881 ∵- <0,∴当 t=4 时,线段 EG 最长为 2.…………………7 分 8②共有三个时刻.…………………8 分t 1= 16 40 8 53 13 2 + 55.(2010 年恩施) 如图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 = x 2 + bx + c的图象与x 轴交于 A 、B 两点, A 点在原点的左侧,B 点的坐标为(3,0),与 y 轴交于C (0,-3)点,点 P 是直线 BC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3)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BPC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和四边形ABPC的最大面积.(1)将B(3,0),C(0,-3)代入y=x²+bx+c得0=9+3b+c-3=c,b=-2,y=x²-2x-3=(x-1)²-4,令x²-2x-3=0,(x-3)(x+1)=0∴B(3,0)A(-1,0)(2)设直线L∥BC且与y相切,切点为P,即P到直线BC距离最远,设直线L:y=x-m,联立:x²-2x-3=x-m,x²-3x+m-3=0Δ=3²-4(m-3)=0m=21/4.,∴x²-3x+21/4-3=0(x-3/2)²=0,x=3/2,y=-15/4,∴P(3/2,-15/4)两条平行线距离:(21/4-3)×√2/2=9√2/8,△BCP面积S=3√2×9√2/8×1/2=27/8.(3)过A作AQ⊥AC交于y,由LAC:y=-3x-3,∴LAQ:y=1/3(x+1)得:x²-2x-3=1/3x+1/33x²-7x-10=0(3x-10)(x+1)=0x1=10/3,,y1=4/3,∴Q1(10/3,,13/9)(x=-1是A点)过C作CQ⊥AC交于y,由LCQ:y+3=1/3x x²-2x-3=1/3x-33x²-7x=0,x=7/3,y=-2/3,∴Q2(7/3,-20/96.(2012河南)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12x+1与抛物线y=ax2+bx-3交于A、B两点,点A在x轴上,点B的纵坐标为3.点P是直线AB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A、B点重合),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C,作PD⊥AB于点D.(1)求a、b及sin∠ACP的值;(2)设点P的横坐标为m.①用含有m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D的长,并求出线段PD长的最大值;②连接PB,线段PC把△PDB分成两个三角形,是否存在适合的m的值,直接写出m的值,使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9:10?若存在,直接写出m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 3 3 37、(2010 眉山)如图,△RtABO 的两直角边 OA 、OB 分别在 x 轴的负半轴和 y 轴的正半轴上,O 为坐标原点,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3 ,0)、 0,4),抛物线 y = 2 3x 2+ b x + c 经过 B 点,且顶点在直线 x = 5 2上.(1)求抛物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2)若 DCE 是由△ABO 沿 x 轴向右平移得到的,当四边形 A BCD 是菱形时,试判断点 C 和点 D 是否在该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3)若 M 点是 CD 所在直线下方该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M 作 MN 平行于 y 轴交CD 于点 N .设点 M 的横坐标为 t ,MN 的长度为 l .求 l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并求 l 取最大值时,点 M 的坐标.yBCNMAO D Ex解:(1)由题意,可设所求抛物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 y =2 5( x - )2 + m 3 2∴ 4 = 2 5 1⨯ (- )2 + m ,∴ m = - ,3 2 62 5 1 2 10∴所求函数关系式为: y = ( x - )2 - = x 2 - x + 43 2 6 3 3(2)在 △Rt ABO 中,OA =3,OB =4,∴ AB = OA 2 + OB 2 = 5∵四边形 ABCD 是菱形,∴BC =CD =DA =AB =5∴C 、D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5,4)、(2,0). 2 10当 x = 5 时, y = ⨯ 52 -⨯ 5 + 4 = 43 3y2 10当 x = 2 时, y = ⨯ 22 - ⨯ 2 + 4 = 0 3 3∴点 C 和点 D 在所求抛物线上.BNC(3)设直线 CD 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 y = kx + b ,则M⎧5k + b = 4 4 8⎨,解得: k = , b = - . ⎩2k + b = 03 3 AO DE x∴ y = 4 8x - ,∵MN ∥y 轴,M 点的横坐标为 t ,∴N 点的横坐标也为 t .3 32 10 4 8则 y = t 2 - t + 4 , y = t - ,M N∴ l = y - y = t - - t 2 - t + 4 ⎪ = - t 2 + t - 4 8 ⎛ 2 10 ⎫ 2 14 20 2 7 3 3 3 ⎝ 3 3 3 3 3 3 2 2 ⎭( 解:(1)由题意,得 ⎨解得 a = - ,b =-1. ⎩4a + 2b + 4 = 0,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 - x 2 - x + 4 ,顶点 D 的坐标为(-1, ).13 . 而 CD = 12 + ( - 4) 2 =设直线 BD 的解析式为 y = k 1x + b ,则 ⎪⎨ 9 ⎩所以直线 BD 的解析式为 y = - x + 3.同理可求得直线 EF 的解析式为 y = 1 x + .3 15(3)设 K (t , - t 2 - t + 4 ),x F <t <x E .过 K 作 x 轴的垂线交 EF 于 N .= - (t - )2 +N M2 73 7 1- < 0 t = l = ∵ 3 , ∴当 2 时, 最大 2 ,此时点 M 的坐标为( 2 , 2 ).32、 2010 绵阳)如图,抛物线 y = ax 2 + bx + 4 与 x 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 A (-4,0)、B (2,0),与 y 轴交于点 C ,顶点为 D .E (1,2)为线段 BC 的中点,BC 的垂直平分线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 F 、G .(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顶点 D 的坐标;(2)在直线 EF 上求一点 H ,使△CDH 的周长最小,并求出最小周长;D yCG E(3)若点 K 在 x 轴上方的抛物线上运动,当 K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 A△EFK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F O B x⎧16a - 4b + 4 = 0, 1 21 92 2(2)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 x 轴交于点 M .因为 EF 垂直平分 BC ,即 C 关于直线 EG 的对称点为 B ,连结 BD 交于 EF 于一点,则这一点为所求点 H ,使 DH + CH 最小,即最小为DH + CH = DH + HB = BD = BM 2 + DM 2 =∴ △CDH 的周长最小值为 CD + DR + CH = 3 25 + 3 13 2.9 5 2 2 .⎧2k + b = 0, 1 1 ⎪- k 1 + b 1 = 2 , 解得 k = -1 3 2,b 1 = 3.3 2由于 BC = 2 5 ,CE = BC ∕2 = 5 ,△Rt CEG ∽△COB ,得 CE : CO = CG : CB ,所以 CG = 2.5,GO = 1.5.G (0,1.5).3 2 2联立直线 BD 与 EF 的方程,解得使△CDH 的周长最小的点 H ( , ). 4 81 2则KN=y K-y N=-t2-t+4-(t+)=-t2-t+.所以△SEFK =△SKFN+S△KNE=KN(t+3)+KN(1-t)=2KN=-t2-3t+5=-(t+ 329329335113135 222222 1122)2+.即当t=-时,EFK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此时K(-,).24242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