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班级管理不应是老师约束学生,而是学生自我约束,现代班级教育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人,只有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才能营造一个自信、快乐、和谐、实力强大的班集体。

特别是四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了三的习惯培养期,就更有必要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因此,在这一学年中,我在培养我班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方法如下:一、讲明道理1、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

在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周。

向同学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各项要求。

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联系实际逐一进行认真的学习、讨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注重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

使学生一进学校就在头脑中深深地打下常规、礼仪的烙印。

尽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寄希望开学的第一周、第一个月的强化教育活动就一劳永逸,但毕竟通过开学初扎扎实实的养成教育,可使学生熟悉校纪班规。

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他律" 发展为“自律”。

2、在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同时,必要纠正不良习惯。

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注意利用课内外的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习方法态度指导。

我利用板报、手抄报、看书、开班会、队会等各种途径,以生动的故事、真实的事例告诉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将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它对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比如:写字姿势三个一,我给他们讲《眼睛的话》《胸部的苦闷》等意义深远的故事。

再如:讲守信用时,我给他们讲《岩石上的小蝌蚪》的故事,又如:三个轻轻,我和他们一起讨论怎样做才是三个轻轻,它有什么好处等等,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给他的行为起着很大的指导作用,同时,我们还以老师的一言一行,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力量,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打动学生、影响学生,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强烈共鸣。

二、规矩约束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开学初,我便依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礼仪常规》,从学习、纪律、卫生、礼仪等几个方面制定了一套《三4班学生自主管理细则》,做到学生有章可循.老师、学生依据细则要求,采用加分、减分的办法记录自己一天的表现情况,每一周进行一次小结,评选出本周的“优秀学生”。

同时,还在开学初,指导学生每人制作一个“承诺纸鹤”,写下自己本学期的想要达到的目标或自己要改正的缺点,挂在班上,让它时时提醒着自己,如果违反时,就拿下来看一看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

就这样坚持不懈的规矩约束,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

三、正视自己:我很重要。

通过班级教育活动,让每一个孩子正视自己的班级角色,让每一个孩子面对班级都能自信地说:“我很重要!”从而提高他们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实现从他律走向自律。

本学期,我在班级围绕“六个好习惯之星评比”这一重点,展开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竞赛评比活动。

它对班级里每个同学在早读、两操、课堂纪律、课间秩序、卫生值日等各方面表现进行监督评比,突出奖励班内那些言行举止文明、学习活动表现优异的同学。

当孩子上课举手发言积极了、作业整洁了、学习进步了、助人为乐了、保护环境了、爱护公物了……都能获得相应的“小明星”称号,他们的照片都出现在教室后墙上的“班级亮相台"中.一学期下来,很多孩子都在亮相台中找到了自己,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言行举止变得更为文明,学习也认真了不少。

四、发展自己:我能行。

培养班级学生学会自主管理,促进学生自身发展,实现班级管理“从自律走向自觉”。

通过学生班级自主管理实践,学生人人心服口服,个个心情舒畅,每个学生都能自豪地说:“我能行!我是真的很不错!"从而更加激发他们蓬勃向上的决心和信心.为此要发挥班委会的核心力量.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好的班集体,班干部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为班级的火车头,起着“唯余马首是瞻”的作用。

我马上组织班级同学自己选举班干部,要求新当选的班干部即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又要积极开展工作,大胆管理。

刚开始时他们能力很欠缺,需要精心指导,在恰当的时候还要放权给他们管理.如:班干部有权力对班上的好人好事给予加分,给予表扬;对一些不良行为要及时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批评指正;树新风,扬正气。

班级事务人人做,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加强自主管理,丰富班级管理角色,还应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担任责任、服务集体.增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并让他们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使“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

”本学期,我班除了通常的班级干部岗位外,增设了许多管理岗位。

如:“领读员”负责组织班内同学进行早读;“红领巾、监督员”督促同学戴好红领巾……班级实行“岗位负责制”,对班委干部、课代表和其他同学都有明确具体的岗位职责,使班级的每一扇窗、每一扇门、每一样物品、每一件工作都有负责人。

例如:负责电灯的同学,教室内光线暗时及时开灯,教室内光线明亮时或室内无人时及时关灯;负责擦黑板的同学,要保证每节课前黑板和讲台的清洁、同时负责对不爱护粉笔乱涂乱写、乱扔粉笔头的同学进行教育和处罚;负责开窗户的同学,要及时开、关窗户,保证人在窗开,人走窗关;负责开门的同学,在教室内无人时,要及时关门……半学期下来,班级产生了一批“岗位能手”,同时对部分不能胜任岗位的同学也作了适当调整.孩子们人人有管理服务的岗位,在让他们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的过程中,逐步尝试让他们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管理。

这时候,被动的管理变成主动的管理.“他律”将转化为“自律”,前进、向上的内驱力在此得到了激发。

五、超越自己:我还可以做得更好.通过我的疏导,实行班级学生自主管理,使每一个学生从单一的被管理者成为管理者,从自律走向自觉、自为,主动营造一股“为集体争荣誉光荣”的热潮,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学生都能自信地说:“我还可以做到更好!” 学生乐于自主管理,善于自主发展,能够在班级生活中充分发挥主体性并实现有效的自我超越与创新.例如:有时候课堂是孩子在开展活动的时候由于一时兴奋过度,许多孩子都有些得意忘形。

好象已经忘记了讲台上的我存在.这个时候有的班干部发现了我的脸色变化,马上配合起来喊口令:“请坐好!”“请安静!”几声口令下来,孩子们很快静下来,做得端端正正.不仅节省可时间,还帮我维护了在大家心中的形象,避免了我在课堂上大声喊叫或者是发脾气。

又如:周五放学时,是我最忙的时候,那时候被家长缠着交流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就顾不上指导孩子打扫清洁,摆好教室的桌椅.但有好几次在我忙完过后,小班干部已经指导孩子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每次有这样的表现,我都会抓住几个“小老师”“小能手”在班级大大表扬。

而那些被表扬的孩子就越干越有劲,没有表扬到的孩子也卯足了劲争取老师的夸奖。

这样一人行动带动几人行动,几人行动带动全班行动,整个班级的孩子都在小班干的带动下自觉去做老师要求做到的事情。

当然,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必须持之以恒,同时还要不断的根据情况的变化修改细化,用于调控学生的《自主管理细则》使之更完善、更科学。

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密切关注进展情况并对方法不断的加以指导.正是这样,在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增强了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很多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提升,改变了以前的一些不良习惯.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的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时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或积极参与者。

小云是我班的一个男孩,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就是上课管不住自己,为此我曾伤透了脑筋。

后来我想试着通过让他作“官”来激励他上课听讲。

开学时我鼓励他通过竞选当上了“劳动部长”,可上课不到两周,又管不住自己了.甚至在第三周的音乐课上做鬼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还随意说笑,有意违反课堂纪律。

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狠批一顿,他痛哭流涕,并保证痛改前非。

可没想到第二天手工课上他又闹得翻天覆地,前一天的“狠批”好象没多大作用。

放学后,出乎他的意料,我和他一块儿坐在校园林荫下的椅子上。

在我的引导下,他回忆了课堂上的违纪情况,并主动指出自己的错误。

于是我拿出记事本写到“九月二十五日,劳动部长小云保证当好干部,上课带头遵守纪律,不随便说话……”。

他愉快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在扉页上写到:“小云日记”.然后我对他说:“从今天开始,你用你的行动,我用我手中的笔,我们一起来记日记,好吗?”“好!”他惊喜地看着我.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上课表现也逐步好转,日记中记缺点,不足的黑字少了,记进步的红字多了。

其他任课老师和同学也说小云变了。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切实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呢?其实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

除了结合每个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或结合习作例文教学写作外,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寻找读写结合的生成点,设计各种形式的片断练习,进行读写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把“读写结合"分为两种不同的性质,一种是“外在"的,即学完一篇课文后,摘抄其中的好词好句,学习作者的写作顺序,并在习作中运用这些好词,或仿写文中句子的写法。

另一种是“内在”的,即学完一篇课文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和写作特点,逐渐理解、消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对日后的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具体做法如下:一、摘抄积累运用我一直告诫自己的学生,别人好的东西,我们一定要学会借鉴。

著名大剧家莎士比亚在他的作品中使用词语达一万六千,没有这么多的词汇,恐怕他也难写出闻名世界的不朽之作。

毕竟人类的知识绝大多数还是来自于前人的经验,是书本上学来的。

如果一切知识都要从自己的实践中得来,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我提倡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做摘抄,把书中的好词好句拿来为我所用.而且,每篇课文学完之后,我会从教师的角度给学生指出一些比较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要求学生背诵,并且有意识地在写话和作文中进行运用。

每学完一个单元,我们还会围绕这个单元的主题让学生把一个单元的优美词语、句段整理并背诵积累,初步学习运用.比如:学了“络绎不绝、喜出望外、载歌载舞”等词语后,很多学生在作文描写家乡的街道、集市或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中都用上了该词,使文章更加具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