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班主任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3)
班主任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3)
第三,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班集体的能力。
(3)总结、结题阶段(2009.9-2009.11)
运用经验总结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完成结题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文本成果:研究论文。
2、实体成果:经测试学生的行为有了改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引导和调动全班的每一位同学,发扬主人翁精神,成为班集体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
2、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法治班”的管理思想,建设和完善学生的自主管理机制,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达到学生自我发展的目标。
3、班主任要努力实现角色的自我转变,由牧羊人到领头羊,实现班级学生的自主管理。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把符合社会和学生健康发展要求的教育影响,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主体能力。自主管理要求学生把班级目标转化为个体目标,以主人翁态度参与集体管理,从而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集体与个体共同发展。
(2)动机激发论
动机激发论旨在创设一种每个人对达成集体目标作出努力的公开承诺的情境,其本质体现了一种人际关系相互作用,建立起积极的彼此依赖关系。自主管理通过共同的班级目标、管理任务分工、角色分配与轮换、集体奖励等方式实现,使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对班级的贡献是班级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从而牢牢树立“荣辱与共”、“人人为人,我为人人”的共同意识。
(2)实施研究阶段(2009.3-2009.6)
首先,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学生目前的自主管理水平,强化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
①对学生进行生活、学习独立性的教育;
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与班级的关系;
③形成自主管理的意识。
其次,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制订自主管理活动的操作办法。
我们现在是中年级,因此,逐步完善各项常规管理制度;实行小组目标管理;完善班干部竞选制度;建立班务工作评价机制。使班级里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索小学生自主管理的途径和方法如:自我管理目标、管理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启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2、探索培养班级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探索和研究,注重自主管理能力培养这一动态的过程管理。
(2)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班级管理的经验,自觉反馈,不断推进。
(3)个案法:认真剖析学生案例,提炼实际的正反面教材,实现研究目标。
2、研究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2009.1-2009.2)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叶圣陶老先生就语文教学说过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在这里套用一下,对班级管理而言——“管”是为了“不管”。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班集体,使每个小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实际上,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想成功,必须能够自我管理。只有具备了自我管理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人,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才能事业有成。早在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就说过:“记住,你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会自我管理的人,而不是一个靠别人来管理的人”。其次,有关研究表明:班级管理方式对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和直接的影响,是发展学生个性、主体性的舞台。因此,如何根据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水平和需要,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因此我们提出了“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的研究”这一课题。
培养学生资助管理能力
--问题提出
许多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工作中,每天早来晚走可谓兢兢业业、不辞劳苦,结果却不如人意。学生们是大事没有,小事不断。班主任特别是小学班主任每天像一个保姆似的寸步不离的跟着学生,生怕出现问题。学生在老师面前一个样,老师不在时又是另一个样子。老师们付出很多,耗费了时间和精力,到头来学生没管理好,自己却身心疲惫。这是不是老师管得太细了,过多地强调了班主任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淡化了学生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窒息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
二、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1、课题的界定
所谓学生自主管理,实际上是学生自我管理,是在班主任指导下依靠班级主体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
自主管理的实质是启发、引领、鼓励学生实现自主管理、自我评价、自主调控,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
2、理论依据
(1)主体教育论
(3)集体教育论
集体教育论的倡导者认为:集体教育的根本特点是将学生从原来的“班级消费者”转变为“公益劳动者”,每个学生在班级中从旁观者、消费者变为参与集体共同的工作,起到了公益的作用和加强凝聚力量的作用。每个人在班级承担一项任务,不管能力大小,但都能为班级作出独特的贡献,通过集体教育来发展学生。由此可见我们的自主管理模式与集体教育原理是一致的,它也是我们的理论论据之一。
(4)促进发展论
维果茨基、皮亚杰等促进发展论的倡导者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通过同伴相互作用得以促进的。维果茨基曾指出:“在儿童的发展中所有的高级心理机能都两次登台:第一次是作为集体活动、社会活动即作为心理间的机能;第二次是作为个体活动、作为儿童的内部思维方式、作为内部心理机能。”在“最近发展区”概念中,他强调教育创造着最近发展区不仅表现在教师的教之中,同时也体现在与能力较强的同学的合作之中,作为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结合的学生自主管理,通过学生内部的急诊、磋商、讨论、协调等方式,达成某个问题的共同意见与解决办法,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社会关系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