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水量预测及规划

给水量预测及规划

1.给水工程历史沿革1.1 给水事业发展史现状规划区周边仅石桥镇有一座中心水厂(供应大公圩区域),水厂供水能力为3.0万吨/日。

现状规划区内沿村庄有部分约DN110~DN200供水管道,不成体系。

根据现有规划,本次规划区周边地区主要有2个水厂。

《马鞍山南部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总体规划》的新桥水厂,规模为近期30万吨/日,远期60万吨/日,沿龙山大道敷设有DN1000的给水主干管;《石桥中心镇总体规划(2010~2030)》的中心水厂,规划规模由现状的3.0万吨/日扩建至6.0万吨/日。

但上述两水厂都未考虑为青山河工业园区供水。

1.2马鞍山市供水规划及现状1.2.1马鞍山市供水规划规划年限:2020年;规划供水范围:南至当涂县城凌云路,东至向山,西至长江,北至慈湖工业区圣戈班,及新城东区9km2。

规划用水量:2010年城市最高日供水量为35万m3/d;2020年城市最高日供水量为60万m3/d。

其中五水厂靠近当涂县城,供水量为30万m3/d。

1.2.2马鞍山市供水概况马鞍山市现有城市水厂三座,隶属马鞍山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总供水能力39.5万m3/d(截止2006年底)。

另外,当涂县城目前有2.5万m3/d水厂一座。

一水厂(又称花山水厂)位于城中东部葛羊路与湖东路交口处,以一电厂尾水为水源,水质指标除水温超标外,其余指标均符合Ⅱ类。

设计供水能力为5万m3/d,后又扩建了2.5万m3/d,但由于滤池过滤能力差,为保证出水水质,目前实际供水能力仅为6.5万m3/d。

二水厂(又称采石水厂)位于宁芜路西侧、雨山区人民政府东侧,目前为马鞍山主力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5.0万m3/d,以长江下游干流水为水源,水质指标为Ⅱ类;经过二次扩建后,设计总供水能力达到23.0万m3/d,目前供水量16万m3/d。

三水厂始建于1987,系船上一体化水厂,以长江下游干流水为水源,水质指标除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余指标均符合Ⅱ类,设计供水能力为5万m3/d。

由于设计运行参数取值过高,工艺流程存在一些问题,实际达不到设计负荷能力为4万m3/d,随着四水厂一期工程的建成投资,三水厂于2006年6月停用。

四水厂(又称慈湖水厂)位于城北慈湖地区,二电厂以北,联合路西南方向,设计供水能力为20万m3/d,分两期建设,一期10万m3/d,于2005年底完成并投入运行,取代原三水厂。

当涂县二水厂位于城东,原水取自长江支流姑溪河上游,水质指标为Ⅲ类;二水厂于1994年开工,设计供水能力为5.0万m3/d,1996年7月1日一期工程正式投产供水,供水能力为2.5万m3/d。

1.3青山河工业园供水现状1.3.1供水现状规划区周边仅石桥镇有一座中心水厂(供应大公圩区域),水厂供水能力为3.0万吨/日。

现状规划区内沿村庄有部分约DN110-DN200供水管道,不成体系。

根据现有规划,本次规划区周边地区主要有2个水厂。

《马鞍山南部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总体规划》的新桥水厂,规模为近期30万吨/日,远期60万吨/日,沿龙山大道敷设有DN1000的给水主干管;《石桥中心镇总体规划(2010—2030)》的中心水厂,规划规模由现状的3.0万吨/日扩建至6.0万吨/日。

但上述两水厂都未考虑为青山河工业园区供水。

1.3.2现状评价规划区现状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现有水厂的供水能力明显不足,周边的石桥镇水厂以及现有规划的供水均未考虑该工业区的用水,所以近期的用水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根据调查,目前可利用的自来水水源只有地下水和周边城市已建成的供水管网。

地下水因为其局限性在许多地表水丰富的地区已逐渐被禁用。

环视周边,供水工程是一项全局性很强的系统性工程,必须走先规划,然后分期实施的建设路线,才能保证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优的效果。

1.4节约用水1.4.1目前普遍存在的节水问题(1)、供水不尽合理,没有实现优水优用。

(2)、由于水价偏低及人们节水意思淡薄等原因,公共设施用水及居民生活用水有浪费现象。

(3)、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相当于国内平均水平,但与国内一些先进城市和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工业用水单耗为世界发达国家90年代中期的4倍;《中国21世纪水问题方略》研究报告中建议,将2010年城市工业(不含电力)重复利用率达到75%作为我国工业节水的远期控制目标之一。

目前马鞍山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与该数值还有很大差距。

(4)、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限于天然淡水资源,还应包括水环境保护和污水回收及再利用。

污水与雨水水资源化几乎为空白。

1.4.2节水潜力与对策(1)、完善、强化水资源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确定取水许可制度,取水许可制度是水资源管理核心,贯穿水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保护、监督全过程;同时,建立相对稳定的“节水领导小组”,全面协调解决节水工作中存在的条块分割、资金投入等问题;健全节水法规体系建立完善的用水管理制度;对超出部分进行加价收费,加强监督机制及规范化管理。

(2)、运用价格手段,促进节约用水用水的水价是用水管理中的经济手段。

充分发挥水价在水资源管理中的经济杠杆作用。

根据《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合理制定供水价格。

实行价格听证会,接受民主监督。

(3)、重视水资源保护和城市污水回用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厂,到2020年,使城市污水处理率基本达到90%;虽然马鞍山市水资源较为丰富,仍应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深度处理水作为中水,用于农业灌溉、生活杂用、绿化、道路保洁、洗车、水景补充等;同时建立小区中水系统及屋面雨水集蓄系统。

(4)、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用水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通过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技术,减低万元产值耗水量,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同时提高节水器具的普及率。

(5)、优化产业结构,建立节水型产业体系压缩耗水量大、产出低的行业,重点发展高新节水产业和第三产业,减少城市经济发展度水资源的需求总量,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6)、建设节水型区域,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广泛宣传节水的重要意义,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及计划用水的科学管理水平,坚持“开源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计划,使节水成为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5 城市排水简要情况园区内无污水处理厂,完全依靠水体的自净能力,但水体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水体污染日趋严重。

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最终排入青山河等水系。

规划区属于青山河汇水区,根据地形地貌,以东西向的3条河流为界,将规划区分为4个排水区域。

各片区雨水分别就近排入规划区内河流。

根据地形地貌,扩建现状沿青山河的5座排涝泵站,规划区内雨水通过泵站最终排入青山河。

园区为最南部的一个排水区域。

1.6 主要存在问题规划区大部分地区现状为农业用地,主要为耕地和水域,基础设施薄弱,给水系统基本空白。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的城市供水事业应与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相协调一致,为工业区工业用水及居民用水提供方便,并且应逐步扩大供水范围,提高供水普及率,以适应工业园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

2.给水规划2.1基本原则给水工程规划总的指导思想是:从全局出发,考虑水资源的节约、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确处理各种用水的关系,满足工业园区的起步与持续发展的需要。

(1)以马鞍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青山河工业园总体规划为指导,兼顾园区未来发展与工业园布局进行给水系统规划。

与用地同步规划,与道路网同步实施,在充分研究现状资料基础上,对工业园区未来的人口变化、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用水要求和水源保障、现状给水设施等进行综合分析,合理确定供水规模和相应的供配方式。

(2)水源的选择及用水量的确定,既要符合城镇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又要与水环境和水资源的承载力相适应;加强水源的保护和管理,以维持水资源平衡及可持续利用。

(3)遵循开发建设的时序性,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分期实施,并在容量上保留一定余地的原则,充分考虑现状条件和自然地势,尽量发挥现状给水管网和设施的作用。

(4)合理划分建设分期,为下一阶段的继续开发建设提供现实的指导意义,处理好近、远期关系,满足工业园区的起步与持续发展的需要。

(5)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供水系统的影响,降低漏耗和能耗,节省资金,提高效率。

规划内容(1)预测2015年及2030年用水量。

(2)分析比较区域水资源,确定供水方案。

(3)按照工业区总体规划布局,对工业区供水系统进行合理设置。

(4)对配水形式和配水管网布置进行优化。

(5)配水管网通过水量平衡、水力计算与校核,确定管径及管材。

(6)进行供水工程的投资估算,尽可能降低工程的总造价。

2.2城市用水量城市供水量包括城市生活用水量、公建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市政用水及消防用水等,与所处地区、城市性质、发展规模、经济生活水平等有关。

供水量预测要考虑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节水对需水量的影响等因素。

各种预测方法是对各种影响用水的条件作出合理的假定,通过一定的方法,求出预测水量。

城市用水量预测涉及到未来发展的诸多因素,一般采用多种方法相互校核。

用水量预测的时限一般与规划年限相一致。

本次规划将遵循如下原则:(1)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水资源开发应保证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2)坚持开源节流并重的方针,实行计划用水。

(3)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切实搞好供水规划。

(4)逐步减少自备水源在城市供水中的比重。

(5)供水工程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合理超前建设。

结合《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本规划采用两种方法对用水量进行预测,以达到尽可能合理地选择的用水量标准和预测用水量总规模。

2.2.1用水量指标预测法规划期内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用水量分为三部分,即居民生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和其它用水量(包括公共设施用水)。

青山河工业园内规划产业有汽车零部件、农业机械、机械电子、轻纺服装、食品加工等,除了部分行业用水量较大,其他均属于耗水量小的轻工业企业。

结合《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并参照我院了解的周边类似地区城市用水情况,我们认为随着工业企业零排放政策技术的推行,规范指标取值偏高,宜减量套用。

(1)远期用水量预测对本次区域供水量进行预测,根据《马鞍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和《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确定用水指标。

本区域单位居住用地用水指标取0.87万m3/(km2.d),单位公共设施用地用水量指标取0.41万m3/(km2.d),单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取0.5万m3/(km2.d),单位道路广场用地用水量指标取0.23万m3/(km2.d),单位绿地用水量指标取0.10万m3/(km2.d)。

供水日变化系数取1.3。

测算规划区最高日用水量4.66万m3/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