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纯金属的结晶

纯金属的结晶


❖ 结晶的必要条件:有一定过冷度 ❖ 影响过冷度的因素: ➢ 金属的本性:金属不同,过冷度不同; ➢ 金属的纯度:纯度越高,过冷度越大;
➢ 冷却速度: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 实际结晶温度越低;
2)结晶潜热:
金属在结晶时,从液态转变为固态时会 放出能量,此能量称为结晶潜热。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液态金属的温度达 到结晶温度T1时,由于结晶潜热的释放, 补偿了散失到周围环境中的热量,所以 在冷却平曲线上出现了平台,平台延续 的时间就是结晶过程所需的时间。
交点处的温度用T0 (Tm)表示: 当T= Tm时,GS=GL,两相可以同时共存,具有 同样的稳定性,既不熔化也不结晶,处于热力 学平衡状态,所以Tm就是理论结晶温度,即熔 点。
当T<Tm时,GS<GL ,所以液态金属可以自发 地转变为固态金属,而两相的自由能差△G就构 成了金属结晶的驱动力。
当T>Tm时,GS>GL ,所以固态金属可以自发 的熔化为液态。
②结r晶>自rK动时进,行晶。胚长大, △G降低,
③ r=rK时,晶胚可能长大,也可 能胚消称失为。 界晶核半径rK:
No Image
❖过冷度对形核的影响:
➢ 增大过冷度,可减小临界晶核半径,使形核数 量增多。
➢ △Tk :临界过冷度 ➢ 实际过冷度△T△Tk时,rmax rk,不能形核
综度上 时所 ,述 液, 态只 金有属当才能T<结T晶0时。,即存在一定的过冷
dT0,离界面越远,温液度相越中低的,T过。冷度 dx 形成5:潜热释过放冷、。成分
❖ 过冷度与结晶驱动力( △G )的关系:
其中,Lm:熔化潜热,△T:过冷度;Tm:熔点;
❖看出: △G 与△T成正比; ❖结论:要获得结晶过程所需的驱动力△G ,一
❖ 形核功的来源:液相中的能量起伏;
能量起伏:在一定温度下,液相各微区的能量 是此起彼伏、不断变化的,这种微区暂时偏离 平衡能量的现象称为能量起伏。
❖ 形核条件:相起伏 > rK,存在能量起伏△GK ❖ 临界形核功△GK 与△T的关系:
过冷度越大,临界形核功越小,形核越容易
4)形核率:
❖ 概念: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液相中形成的晶核 数目。用N表示,单位cm-3·s-1;
2、金属结晶的微观过程: ❖ 孕育期--一个晶核--一个晶粒--多晶体; ❖ 单晶体:只有一个晶核形成并长大; ❖ 形核与长大过程交替进行。
第四节 晶核的形成
形核方式有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两种
1、均匀形核(自发形核): ❖ 概念:液相中各区域出现新相晶核的几率
相同,这种形核方式称为均匀形核。
❖ 条件:液态金属绝对纯净、足够大的过冷 度;
定要有过冷度△T,这样才能满足结晶的热力 学条件;同时,过冷度△T越大,相变的驱动 力△G越大,结晶速度便越快;
第三节 金属结晶的结构条件
1、液态金属的结构:
❖ 近程有序集团:利用x射线研究金属结构时发 现,在液态金属中的微小范围内,存在着紧密 接触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称近程有序集团;
❖ 相起伏:近程有序集团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 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会瞬时消失,瞬时产生, 此起彼伏,不断变化,这种不断变化的近程有 序集团称“结构起伏”或“相起伏”。
1)形核时的能量变化 在某一过冷度下,如图2-5所示:体积自由能
△GV是结晶的驱动力,界面能是结晶的阻力。 设晶核为球形,半径为r,当从液体中形成晶核
时,其自由能的变化:
No Image
❖△G与晶粒半径r之间的关系
如图:在系统总的自由能曲线上 出称现为极临大 界值 晶G核K半,径与r之K。对应的r 值 ① r<rK时,晶胚长大导致系统自 由能△G增大,这种晶胚不稳定, 会重新熔化而消失。
△T=△Tk时,rmax = rk,可能形核 △T△Tk时,rmax rk,能形核
常见金属液滴均匀形核的过冷度如表2-1: △T ≈ 0.2Tm ,r k≈10-10m,约200个原子。
3)形核功:形核时所需的最低能量 ❖ 形核时系统自由能的变化:
❖ 可见:形成临界晶核时,临界形核功△GK等 于临界晶核表面能的1/3。 ❖ 表明:形成临界晶核时,体积自由能的降低 只补偿2/3的表面能,还有1/3的表面能需由外 界供给,即需要对形核做功;
❖ 晶胚:液态金属中,每一瞬间都会涌现大量尺 寸不等的相起伏,尺寸较大的相起伏在结晶时, 有可能转变为晶核。这些相起伏就是晶核的胚 芽,尺寸较大的相起伏叫做晶胚。
❖ 影响晶胚的主要因素为过冷度
➢ 过冷度↗→rmax↗;一定温度下, 不同尺寸相起伏出现几率不同 -正态分布。
➢ 只有在过冷液体中出现的尺寸 较大的相起伏,才有可能在结 晶时转变为晶核;
第二章 纯金属的结晶
第一节
1、概念: 金属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结晶。
特点:(2个) 1)存在过冷现象和过冷度:
过冷现象:由热分析法测得纯金属的冷却曲线 看出:金属结晶前,温度连续下降,冷却到理论 结到始T晶 结m温 晶之度 ,下T此某m过一(程温熔称度点过)Tn冷(时现实,象际并。结未晶结温晶度,)需时继,续才冷开却 过Tm冷之度差:,金称属过的冷实度际,结以晶△温T表度示Tn。与△理T论=结Tm晶-温Tn度;
❖ 影响形核率的因素:过冷度和原子的扩散能力;
因此,
N=N1×N2
➢ N1:受过冷度影响的形核率因子,过冷度越大, N1越大。
➢ N2:受原子扩散能力影响的形核率因子。温度 越高,原子的扩散能力越大,则N2越大。
❖ N、N1、N2与温度关系的示意图如下:
❖由图a:△T↗→T↘→N1↗,△T↘→T ↗→N2↗,即结晶刚开始,N随△T的增大而增 大;超过极大值时,N又随△T的增大而减小 ❖大多数金属的形核率总是随过冷度的增大而增 大,如图b。在开始一段过冷度范围内,几乎不 产生晶核;当降低到某一温度,形核率急剧增加, 对应温度称有效成核温度。
第二节 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问题:为什么液态金属在理论结晶温度不能结 晶,而必须在一定的过冷度条件下才能进行?
原因:这是由热力学条件所决定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在等温等压的条件下, 物质系统总是自发地从自由能高的状态向自由 能低的状态转变。
由液相和固相自由能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可见, GL(纯金属的液态自由能)、GS(纯金属的固 态自由能)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液相自 由能曲线的斜率较固相的大,所以两曲线必然 在某一温度相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