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心理健康的八大标准健康不仅仅包括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
心理健康其实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当事人能够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生命的活力,并能发挥本身的能力和潜力。
专家分析,男性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
心理学界认为,完全符合心理健康标准的人是不存在的,但心理健康却永远是人们努力的方向。
作为支撑家庭与社会主体的男性,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以下几方面:一、了解自己。
有一个人永远跟我们生活在一起,这个人就是我们自己——自我。
孔老夫子说过:“知己者明,知人者智。
”我们只有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才有可能是幸福的,是健康的。
了解自己的长处,我们会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了解自己的缺陷,我们才会少犯错误,避免去做一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二、面对现实。
我们可能没有出生在一个富贵的家庭;我们的工作可能也不尽如人意;我们的爱人可能也不精明能干、体贴入微;我们的孩子可能也不聪明伶俐、顺从听话;我们也可能正在遭遇着挫折和磨难……。
但是,我们只有先正视这一切,接受这一切,在此基础上,才有改变的可能性。
只有认清现实,接受现实,脚踏实地,我们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三、善与人处。
人生活在由他人构成的社会中,就像鱼生活在水中一样,离开了他人,离开他人的帮助和关怀,人将无法生存。
有心理学家统计,人生80%左右的烦恼都与自己的人际环境有关。
对别人吹毛求疵,动辄向他人发火,侵犯他人的利益,不注意人际交往的分寸,都将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
四、承担责任。
除了襁褓中的婴儿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工作。
少年要尊重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成年人要承担家庭和社会的重担,在工作中获得谋生的手段并得到承认和乐趣。
所以,失业给成人的打击不仅是经济上,而且是心理上的,它会使人丧失价值感,带来心理危机。
能够勇敢地承担责任、从工作中得到乐趣的人,才是真正成熟、健康的人。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说:“劳动一日,方得一夜安寝;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
而逃避责任、逃避工作只能使人感到烦躁和悔恨。
五、控制情绪。
情绪在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开朗、自信和满意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
反之,经常性的抑郁、愤怒、焦躁、嫉妒等则是心理不健康的标志。
当一个人心理十分健康时,他的情绪表达恰如其份,仪态大方,既不拘谨也不放肆。
六、塑造人格。
人格是人所有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就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出健全的人格。
有一则印度谚语说: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人格,人格决定命运。
我们的性格和命运正是由我们自己每时每刻的行动自我雕塑而成。
七、有家有业。
家和事业是成年男性责任与压力的源头。
家是爱的港湾,家庭的和睦与事业的成功绝非水火不容,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家和万事兴”,无力“齐家”,恐怕也无力“平天下”。
在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时,男人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健康的心态。
八、取之有道。
“君子好财,取之有道。
”一方面要光明正大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可说是以健康心态对待自己的私欲。
在嫉妒和眼红之外,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花花世界里的诱惑。
不贪污受贿,不巧取豪夺,克己守本,老天总是会把机会给那些勤奋的人的。
有效沟通六部曲职场如江湖,进入职场,就是进入一个人、事、物纷繁交杂的江湖。
初入职场的新人,只是江湖中的菜鸟,如何运筹帷幄,如何明哲保身,如何规避矛盾,都是职场新人的必修课。
而上好这门必修课的秘诀在于沟通,有效的沟通。
与不同的人沟通,得到认可,获得好评,方能成就口碑;在不同的事中沟通,斡旋协调,多方共赢,方能成就事业;沟通不同的物,高校周密,合理安排,方能成就理想。
如何实现有效沟通,是职场江湖的通行证,拥有这份通行证,是职场新人晋升的起点和前进的动力。
如何获得这份通行证,且看职场沟通六部曲。
一、一个目标。
沟通不是漫无目的的闲聊,也不是若无其事的倾诉,更不是图穷匕现的争斗。
沟通是为了一个特定的目标,把思想、信息、情感等在个人之间传递,并达成共识的过程。
沟通的唯一目标就是共识,也就是达成双方或者多方共同认可的协议。
有了共识,才能成为沟通,没有共识,不能称之为沟通。
因此,职场新人进行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并尽可能促成目标的实现,取得共识。
二、二个维度沟通不是一个人的自言自语,沟通有两个维度。
一为信息的发送者,一为信息的接受者,双方你来我往,角色互相转换,信息反复传递。
这两个维度应该是平等的,任何一方都必须有充分的“沟通权”;这两个维度应该是融洽的,任何一方都有权提出自己的“沟通”意见;这两个维度应该还是互动的,在信息的不断传递和磋商中,达成一致的共识。
职场新人切记,沟通不是洗耳恭听,无声无息,也不是口若悬河,夸夸其谈。
沟通始终是两个维度之间平等、融洽的互动交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和定位,掌握好沟通的维度和尺度是沟通成功的关键。
三、三个对象职场沟通对象中,不外乎上司,同事和下属。
三种不同对象,有不同的沟通技巧。
(1)与上司沟通。
首先,要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尊重上司的权威,勿伤上司的自尊。
其次,要要了解这个上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而制定针对性的策略。
面对固执型上司,沟通的时候注意暗示策略,决不可以强硬的语气铺陈自己的观点,而应采取隐讳的暗示、诱导的方式说服上司,达成共识。
面对完美型上司,沟通的时候要注意圆满策略,要尽可能把事情做的圆满,尽可能少出现差错,让上司无话可说,从而形成共识。
面对内向型上司,要注意细节策略,沟通的时候注意上司的言语动作的细节,学会察言观色,从而促成共识。
①尊重而不吹棒再次,恪守一定的沟通法则。
如请示而不依赖,即不能事事请示,遇事没有主见,该请示汇报的必须请示汇报,但决不要依赖、等待;主动而不越权,即对工作要积极主动,敢于直言,善于提出自己的意见。
不能唯唯喏喏,四平八稳。
(2)与同事沟通同事是工作中的伙伴,也是沟通的重要对象。
工作时同事间难免会有争执与磨擦,若处理不当,可能会扩大事端,引发更多的问题;若处理得当,便能化火爆的争执为冷静的沟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与同事沟通,首先要明确定位。
同事之间更多是一种利益上的结合,与同事沟通的时候,一定要从多方面权衡,充分维护各自的利益。
倘若沟通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与同事发生了矛盾,则应该冷静协调,以期化干戈为玉帛。
①当同事愤怒时不要以愤怒回报,但也不用妥协。
对你自己的意见要坚持,并表明你希望先冷静下来,再讨论问题所在。
之后询问他生气的原因,但最好不要长篇大论、东拉西扯。
如果他后悔自己的一时失态,立即表示你毫不介意。
②当同事冷漠时不要有任何臆测,你可以不经意似地问他“怎么了?”如果他不理会,不妨以友善态度表示你想协助他。
③当同事不合作时切勿一味地指责对方或表示不满,最好找个时间两人好好谈。
若对方因工作繁多、无法配合,则可另再安排时间或找他人帮忙;但若是纯粹的不合作,则更需多花时间沟通,寻求问题的症结及解决的办法。
(3)与下属沟通职场新人自己就是自己的下属。
当获得晋升,对下属进行管辖的时候,想想当初自己是如何与上司沟通的,就会知道如何与下属沟通。
四、四个途径(1)听沟通过程中,听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如何倾听,是一门学问。
听有五个层次:其一是“听而不闻”:如同耳边风,有听没有到,完全没听进去;其二是“敷衍了事”:嗯……喔……好好……哎……略有反应其实是心不在焉;其三是“选择的听”:只听合自己的意思或口味的,与自己意思相左的一概自动消音过滤掉;其四是“专注的听”:即“主动式”、“回应式”的聆听,以能复述对方的话表示确实听到;其五是“同理心的倾听”:同理心的倾听的出发点是为了“了解”而非为了“反应”,也就是透过交流去了解别人的观念、感受。
高效的倾听就是“同理心的倾听”,要求做到“五到”:即“耳到”,“口到”,“手到”,“眼到”,“心到”。
职场新人遇到沟通不畅的问题,往往是由所处不同的立场、环境所造成的。
因此,为了达成良好的沟通,必须培养同理心,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真正了解对方的感受,这样沟通起来就会更顺畅。
(2)说说是沟通的最主要的方式,在沟通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说除了语言上要求清晰宏亮,富有逻辑性之外,还要注意一些非语言的因素,也就是“演”。
(3)演所谓“演”,就是沟通的非语言因素,主要包括:①使用声音:语音与语调、语速、强调;②使用面部与双手:露出微笑;礼貌握手;③使用眼睛:声音与视觉协调一致;④使用身体:身体姿势、身体距离。
非语言沟通方面,应遵循SOFTEN原则:S——微笑(Smile)O——准备注意聆听的姿态(Open Posture)F——身体前倾(Forward Lean)T——音调(Tone)E——目光交流(Eye Communication)N——点头(Nod)(4)写“写”也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
对于初入职场,还不善言辞的职场新人而言,通过“写”也可以实现有效的沟通。
“写”的沟通方式是通过文字来传递信息,可以精心组织语言,选择适合的材料,运用事例、类比、比较等方法,高效传递信息。
“写”还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建议初涉职场的新人可多采用这种沟通方式。
五、五个方法如何快速锻炼职场沟通能力,是每一个职场新人都应关注的重要问题。
1.开列职场沟通情境和沟通对象清单(1)你都在哪些情境中与人沟通,比如工作单位、工作餐厅、同事聚会以及日常的各种与同事打交道的情境。
(2)你都需要与哪些人沟通,比如客户同事、领导等。
开列清单的目的是使自己清楚自己的沟通范围和对象,以便全面地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2.评价自己的沟通状况①沟通感到愉快的情境;②沟通感到有心理压力的情境;③最愿意和最不愿意与谁保持沟通;④是否经常与多数人保持愉快的沟通;⑤是否与同事或客户保持经常性联系;⑥是否经常给跟自己工作有关的人写信或打电话。
客观、认真地回答上述问题,有助于了解自己在哪些情境中、与哪些人的沟通状况较为理想,在哪些情境中、与哪些人的沟通需要着力改善。
3.评价自己的沟通方式在这一步中,主要问自己如下三个问题:①通常情况下,自己是主动与别人沟通还是被动沟通;②在与别人沟通时,自己的注意力是否集中;③在表达自己的意图时,信息是否充分。
4.制订、执行沟通计划。
通过前几个步骤,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从而确定在哪些方面重点改进。
比如,沟通范围狭窄,则需要扩大沟通范围;忽略了与友人的联系,则需写信、打电话;沟通主动性不够,则需要积极主动地与人沟通等等。
把这些制成一个循序渐进的沟通计划,然后把自己的计划付诸行动,体现有具体的小事中。
5.对计划进行监督。
这一步至关重要。
一旦监督不力,可能就会功亏一篑。
最好是自己对自己进行监督,比如用日记、图表记载自己的发展状况,并评价与分析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