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AUV)研究现状摘要: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在海洋科学调查以及军事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AUV的发展现状、应用以及所涉及的基本技术。
1 前言水下机器入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缆水下机器人,习惯称为遥控潜器(Remote Operated Vehicle,简称ROY);另一类是无缆水下机器人,习惯称为自主式水下潜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简称AUV)。
自治式水下机器人是新一代水下机器人,具有活动范围大、机动性好、安全、智能化等优点,成为完成各种水下任务的重要工具。
例如,在民用领域,可用于铺设管线、海底考察、数据收集、钻井支援、海底施工,水下设备维护与维修等;在军用领域则可用于侦察、布雷、扫雷、援潜和救生等。
由于无缆水下机器人具有活动范围不受电缆限制,隐蔽性好等优点,所以从60年代中期起,工业界和军方开始对无缆水下机器人发生兴趣。
美国华盛顿大学于1973年建成两艘“SPURV”无缆水下机器人,随后又成功地建造了“UARS”无缆水下机器人;世界上第一艘潜深达到6000米的无缆水下机器人是法国人建造的“EPAULARD”;进入90年代,无缆水下机器人技术开始走向成熟.我国的水下机器人研究也日趋成熟,我国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于1995 年研制CR—01型6000米自治水下机器人,标志着我国自治水下机器人的总体水平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这项技术和设备的少数国家之一。
2008年3月研制的6000米自治水下机器人在某些技术指标上超过了CR—01型,CR—02型能穿透50米厚的泥层,除了深海复杂环境下的海底矿产资源调查,CR--02型也可以应用于失事舰船调查和深海科学考察。
2 AUV的应用现状AUV是一种理想的测量仪器平台,由于噪声辐射小,可以贴近要观测的对象(如以设定高度进行海底地形跟踪),因而可以获取采用常规手段不能获取的高质量数据和图像。
加之造价低,隐蔽性好,安全性高(无人),使AUV正逐步成为海洋观察和探测的重要手段。
2.1 在水雷搜索中的应用AUV在军事上的应用比较广泛,主要包括水下目标的搜索,海底侦察和潜艇训练(以AUV作声靶)等。
目前美国和挪威等国家正在加紧研究AUV在水雷搜索中的应用。
2.2 在海洋科学调查中的应用这类应用非常广泛,AUV是一个理想的传感器及观测设备平台。
通过配置不同类型的观测设备,AUV可以完成不同的调查任务,如海洋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等的调查旧。
根据续航能力,调查型AUV可以分为远程和近程两类,前者用于远距离(>100 km)考察,而后者用于近距离(<l00 km)的考察,总的来说,远程AUV通常体形较大,且具有流线型体形,如鱼雷形状以减少阻力,而近程AUV则大小和形状各异。
2.3在水下作业中的应用调查型AUV通常只对调查对象进行观测而无物理接触,对周围环境没有干预能力。
作业型AUV则除了观测外,还可就对象进行简单操作。
这种AUV与一般的调查型AUV不同在于,它们配置了作业机械手,此外还具有悬停能力(配置多个推进器)。
这是今后AUV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3 AUV的技术现状尽管现有AUV的外形尺寸、续航力以及工作深度差异很大,但它们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大体相同,主要有能源技术、水下承压与密封技术、导航自主避障以及通讯技术与控制技术。
3.1能源技术能源是AUV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续航力、航速和负载能力均受制于可用能源,而可用能源又取决于类型、容许的质量和空间等。
目前多数AUV采用电动力,电能来自所携带的电池组。
尽管能量密度较低(单位重量能量)和比能量(单位体积能量)较小,但考虑到成本、寿命、方便性、可维修性、安全性及构件供应的连续性等因素,电池尤其是一次电池和可充电电池(如锂电池)在较长时期内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从长远看,燃料电池将很有前途,因它具有运行寿命长、工作电流大、比功率高、比能量和能量效率高、无污染及贮气瓶可为AUV提供浮力等优点。
3.2 水下承压及密封技术目前AUV的计算机、电子元器件和电池组一般都被放置在一个或数个耐压舱中。
耐压舱的强度决定了AUV的工作深度,此外采用比重量轻的耐压舱还可提高AUV的续航力。
目前耐压舱的形状主要为带半球形封盖的圆柱体,而其材料主要有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中最常用的是铝合金。
由于钛合金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抗腐蚀性能和无磁性,可以预计随着成本的降低以及制造工艺的改进,钛合金将得到广泛应用。
复合材料主要是碳纤维材料,如美国的AUSS耐压舱(长2.2 m,直径0.78 m)采用碳纤维塑料,工作深度达到6000m。
3.3 导航技术AUV在水下自主航行时的定位主要是依惯性导航系统。
惯性导航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加速度计与速率陀螺的测量值,用积分方法推算出位置。
由于声纳技术的进步,目前较先进的AUV基本不采用加速度计而是采用多普勒测速仪,因为它可以直接测出AUV相对于海底的3D速度而无需积分。
采用多普勒测速仪与光纤陀螺相结合的导航方法,仍然不可避免的产生累积误差(导航精度为航程的O.2%)。
为消除这种偏差,目前主要采用:(1)利用GPS修正,即让AUV在其路途中的一系列位置上浮,接受GPS信号以修正当前位置;(2)辅助导航,在作业区域布置如长基线阵。
需要指出的是,后一种方法只能在短距离内有效。
3.4自主避障AUV在水下空间定位可由GPS和惯导等方式确定,但在局部不确定环境下,AUV 需通过声呐等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并通过一定的算法把采集到的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用来建立外部环境的障碍物模型,使之正确、全面地反映外部环境的特征,为避障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实现自主避障。
3.5 通讯技术AUV的控制指令、裁体的状态反馈及图像信息,目前还是以水声通讯来实现,由于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远远低于光速,因此产生很大传输时延,难以对水下机器人实现实时控制,而且传输的距离又受载波频率和发射孔率的限制。
目前通讯距离仅l0千米左右,使水下机器人作业空间受到限制。
激光通讯是正在开发的一种通讯手段,蓝绿激光在水中的吸收最小。
美国利用蓝绿激光实现了空中对水下100米深处的潜艇的通讯。
利用飞机、卫星进行空中转发是实现水中大范围通汛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目前蓝绿激光器的体积过太,效率低,能源消耗大,尚不能用于AUV。
3.6控制技术AUV控制系统是其机器智能的核心,其硬件包括不同带宽的导航仪器、任务传感器、系统传感器、推进器、执行机构、多个CPU及多个电源等。
为有效管理硬件间的传感器/数据流,需选择合理的软件体系结构。
与普通机器人相似,目前AUV控制系统采用的软件体系结构并不统一,大概有几十种一,这些结构各有优劣。
就具体的AUV而言,采用何种体系结构需综合考虑其能控性、稳定性、响应速度、通信、数据管理和模块化等。
软件体系中的各模块大体可分高层任务规划模块和低层控制模块,前者根据任务需要产生导航或决策等指令,而后者则根据传感器信息及导航/决策指令产生控制指令以驱动执行机构。
需要指出的是,低层控制模块(如深度/高度控制和航向控制)通常需要根据AUV的动力学来设计。
考虑到AUV模型不确定性和环境干扰(如海流等),低层控制模块必须具有足够的鲁棒性。
4 AUV的发展方向AUV 代表了未来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当前世界各国研究工作的热点。
当前AUV的发展趋势为更深、更远、功能更强大,特别是未来海上作战等军事需求的增加,给AUV 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也预示着AUV 开始走向应用阶段。
4.1更深——向深海发展地球上97%的海洋深度在6000 米以上,称之为深海。
研制6000 米的潜水器是许多国家的目标。
美国、俄罗斯、法国、中国等都拥有自己的6000 米级的AUV。
尽管ROV和载人潜器也能达到这个深度,但发展AUV 比其它潜器的造价要低得多,更经济。
4.2 更远——向远程发展AUV 的分类方法有几种,其中一种是按照航程的远近分为远程和近程两类。
所谓远程是指AUV 一次补充能源连续航行超过100 海里以上,而小于100海里称为近程。
远程AUV 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能源技术、远程导航技术和实时通信技术。
因此,许多研究机构都在开展上述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以期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也只有在上述关键技术解决后,才能保证远程AUV 计划的实施。
4.3功能更强大——向作业型及智能化方向发展现阶段的AUV 只能用于观察和测量,没有作业能力,而且智能水平也不高。
将来的AUV 将引入人的智能,更多地依赖传感器和人的智能。
还要在AUV上安装水下机械手,使AUV 具有作业能力,这是一个长远的目标。
5 结论总的来说,随着关键技术的日趋成熟,AUV的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新的应用领域会不断涌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环境具有干预能力的AUV在其中将会扮演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1.冯正平国外自治水下机器人发展现状综述[期刊论文] 20032.李晔.常文田.孙玉山.苏玉民自治水下机器人的研发现状与展望[期刊论文] 20073.刘和祥.边信黔.范士波多自由度实验台架的AUV避障模拟研究[期刊论文] 20094.刘健.于闯.刘爱民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控制方法研究[期刊论文] 20045.邹海.边信黔.常宗虎基于多波束前视声纳的AUV实时避障方法研究[期刊论文]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