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素研究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培养新时期创新型人才,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措施,高校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探讨了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和特征,梳理了影响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关键要素,指出了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关键要素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20世纪60年代开始,全球掀起了一场迅猛的信息化浪潮。
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不仅如此,世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也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当传统的教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时候,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把加快教育发展、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信息技术人才作为基本国策,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取胜。
要实现成功超越,教育信息化势在必行。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将进入发展理念战略性转变、创新培养模式和深化体制改革、全方位注重教育质量的新阶段。
而教育信息化则是培养新时期创新型人才,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
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在实现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上具
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2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高校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宏观角度来看,它会涉及到高等院校的管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从微观角度来看,它会涉及到高等院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
这些不同的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信息化系统工程。
3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3.1教育观念现代化
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进程,除了技术的制约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及社会对它的认可和接受程度的制约,而后者是受其思想观念支配的。
因此,高等教育信息化必须要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为指导。
3.2教育形式网络化
电子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电子教科书、参考书、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图书馆和教育数据库等广泛应用,将极大地拓展高等教育的空间。
无校舍的多媒体大学、虚拟大学应运而生、迅速发展。
不仅使高等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生动逼真,更使知识的存储、传播速度极大地加快,使用效益有惊人的提高。
3.3教育对象个性化
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大大增强。
他们可以自主地选择教材和教师,自己安排课程和课时,可以
在虚拟教室和实验室自主地学习、实验或从事一定的科学研究探索,可以从自己的实际兴趣爱好、业务专长出发,结合社会需求,进行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发掘。
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将更具有个性和创造性。
4影响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要素
从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4.1硬件环境搭建
信息化环境建设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
教育要实现信息化,必须有硬件作基础。
硬件配置是否合理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最为基础的部分。
硬件环境建设主要包括校园有线和无线网络的基础建设,适应教学需求的多媒体教室建设,能满足科研要求的模拟仿真实验室建设,能满足师生需求的电子阅览室建设以及开放式移动学习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应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利用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移动学习等先进信息技术,以智慧学习环境、知识库、教学支持服务体系、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服务体系等建设为重点构建智慧校园,连接校园网中的各个环节和事物,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领域,形成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打造新型的“智慧校园”环境。
在硬件设施建设中要遵循“依据需求、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原则。
教育信息化建设要以学校需求为前提,首先要满
足教学需要,要把服务教学、科研和管理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
同时,要用专业化的思想对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统筹规划与设计。
一定要先调查学校需求,确定系统方案,再根据学校的需要,确定总体结构、进行设备选型,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而不是先买来一堆设备再想干什么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方案要符合学校长远发展规划,要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地稳步发展。
4.2软件资源建设
硬件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来说,就好比是人的躯体,没有强健的身体,就很难保证完成工作。
而软件资源就好比是人的灵魂和智慧,有强健的身体,没有灵魂和智慧,同样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
所以,软件资源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灵魂。
有些高校硬件建设投入很大,软件建设投入却很少,出现“重硬轻软”的不正常现象。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软件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所起的关键作用,舍得在软件上投入。
高校教育信息化软件资源主要包括用于教学和科研的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精品课程网络教学、电子教案、在线试题库、电子文献、电子文档等信息资源,还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平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验教学平台、科研管理系统平台等各种用于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软件系统平台建设。
高校可以本着“边建设、边应用”的原则,采用“购置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教育信息化资源库。
对现有的数字化资源要实现充分利用、优化整合、资源共享,努力实现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过程的深度融
合。
4.3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是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稳步前进的重要保障,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
因此,高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在管理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技术人才培养等人才队伍建设上狠下功夫。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经常组织他们出去参观学习、进修,不断摄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还要建设一支责任心强、技术过硬、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的精干的技术维护队伍,及时处理校园网、计算机设备及应用软件等的运行故障,保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高等院校要围绕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建立人才建设与培训的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以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4.4管理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和科学规范的管理,是教育信息化的保证。
高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组织和管理整个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并负责制定和落实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和相关的管理制度。
具体包括建立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律的建设机制以及健全与规范教育信息化运行的管理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例如网上办公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信息发布制度、用户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从制度层面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从而使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在规范化、
科学化的轨道上顺利向前推进。
5结束语
高校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不断深化,也将随着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而不断推进。
新时期新形势下,实现高校教育信息化是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努力探索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新模式、新方法,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高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校科研水平,增强高校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能力,引领高校教育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笃运等.教育信息化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 规划编制专家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 周红春.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信息化教育-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建设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2(06).
[4] 罗南.高校教育信息化实施策略[j].科教导刊,2012(12).
[5] 施建国,项小仙,程莉莉.浙江省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0(04).
[6] 孔琳俊,曹超.浙江省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软件,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