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课《春望》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人教2001课标

微课《春望》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人教2001课标

微课《春望》教学设计
背景:
1.知识点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2.录制工具和方法。

微课使用PPT软件制作.
3.设计思路。

本节微课通过读诗歌,赏诗歌,去初步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微课中还通过文字材料助读和方法点拨,配以视频朗读,声画结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学会通过写作背景与诗作内容结合来理解诗人的写作情感。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了解作者,学会正确朗读诗歌,品读诗歌。

2.初步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培养学生关心国家、生活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品读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会将写作背景与诗作内容的结合,理解诗人的写作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微课学习的内容是:《春望》。

二、听读,初步感知。

三、了解作者,展示背景
(一)关于杜甫:
杜甫是唐帝国盛极而衰的历史转折时期所产生的伟大诗人。

他亲身经受了八年的安史战乱之苦,因而社会的动乱、中下层人的苦难、对国事的忧愤和自己的不幸遭遇,都交织熔铸在他的名篇巨作中。

后人评杜诗为“诗史”,称杜甫为“诗圣”。

(二)写作背景: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诗人赴奉先县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

次年五月,叛贼攻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

第二年四月,他乘机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春望》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四、理解、赏析诗歌:
第一联
第二联
第三联
第四联
五、总结:《春望》写诗人历经战乱,目睹国家破败之象,身感离乡背井之苦,表达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其感情基调沉郁忧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