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边城ppt课件

边城ppt课件


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淳朴善良。两
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
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
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
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
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
妻,宁愿做个摆渡人。.
8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 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 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 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 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 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 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全书以翠翠的爱 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 地方的人性美和风情美。
• 答:三个节日都是边城一年中热闹的日子,翠翠
的故事多以端午节为主,所以作者重点写。尤其
是翠翠和傩送相识的那个端午节,更是作者着力
刻画的。
.
15
• 3.边城的风俗有何特别之处?
• 答:妇女、小孩穿新衣,额角用雄黄 蘸酒画“王”字等描写,表现了边城 端午节的风俗特征,具有浓浓的原始 韵味和乡土风情。
角隅(yú) 歇憩 (qì)
睨 (nì) 糍粑(cí bā)
.
12
第三章:湘西过端午的风俗。 第四章:翠翠与傩送的相遇。 第五章:翠翠与天保的见面。 第六章:老船夫对翠翠的试探。
.Hale Waihona Puke 13• 第三章:湘西过端午的风俗。 • 为翠翠回忆两年前的端午埋下伏笔。 • 第四章:翠翠与傩送的相遇。 • 具体描写了两年前端午发生的故事。 • 第五章:翠翠与天保的见面。 • 照应第四章,进一步交代二老的消息。 • 第六章:老船夫对翠翠的试探。 • 照应了第四、五章。
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
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
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
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全篇以翠翠的爱
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
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 。
7
故事梗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
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祖父
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
• 4.第四节开头一句“还是两年前的 事”,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 答:承上启下。连接前面部分,引出 后面的内容,即回忆的内容。
.
16
整体感知,了解情节结构,明确人 物关系 1、课文在情节安排上是如何前 后照应的?
2、小说描写了哪些主要人物, 他们之间有怎样的感情?
.
17
• 本文的情节结构的营构特点是采用 插叙,主体部分(四)、(五)是 作为插叙的内容增添进去的。
.
9
解题
“边城”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 (远离中原的边远小城) ,这同时是 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是一种特 殊的文化、特殊的价值(社会传统美 德)的象征。
“边城”是大城市(文明、现代) 的对立面——古朴、自然。这是“中 国另一地方另外一种事情”。
.
10
边城: 边远的小城市, 古朴、自然,
处处折射人性之美的农业社会。
人性美
.
19
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翠翠与爷爷的祖孙情、翠翠与二 老的爱情、驻军官兵与百姓的军民情、 爷爷与顺顺的邻里情、爷爷与他朋友 的朋友情、爷爷与顾客的摆渡情、翠 翠与大黄狗的人物情等。
课文以翠翠与爷爷为主要形象,通过 在端午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的风俗民情 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一切莫 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 的美好生活画卷,表现了一种“优美、 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 的人生形式。”20
(1)风景美: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自然风 景的语句,这些景物突出了边城的什么特点? 明确:豆绿色的水 天气明朗 落日 薄雾 白云 “豆绿色”——象征了纯洁、原始和无污染。
青天碧水,落日白云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 风景画。边城的环境美,不仅体现在自然风 景上,还体现在风俗美和人情美上。
.
21
节选部分用大量笔墨描写的,是保留多年的节 日习俗,请找出相关语句,了解风俗特点。
.
14
• 1.你知道作者写《边城》是要表现什么吗?
• 答:《边城》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关于这 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 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 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 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景 美和人性美。
• 2.作者为什么重点写端午日?
边城
.
1
.
2
.
3
.
4
.
5
作品简介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
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
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
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
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
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
,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
纯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
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
《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
6
写作背景 《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
19日,是作者的代表作。关于这篇小说的
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
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
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
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
①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 脚楼观赏年轻小伙子龙舟竞赛。 ②端午节在河中捉鸭子。
③正月十五夜晚舞龙、耍狮子、放烟火。
④中秋月夜青年男女用对歌方式在月夜倾 吐爱慕之情。
.
22
(2)古老的风俗习惯——风俗美
都市: 大的城市, 文明、现代,物
欲泛滥、争名夺利的商业化社会。
寄托他重塑民族品德的愿望。
.
11
安辑( jí ) 蘸(zhàn) 酒
泅 (qiú)水 傩(nuó)送
氽(tǔn)水 蚱zhà)蜢(měng)
踹(chuài)水 碧溪岨(jǔ)
茶峒 (dòng) 埋(mán)怨
阗 (tián) 镇筸(gān)
• 作用:在结构上,避免了平铺直叙, 形成文章整体布局上的跌宕美。在 内容上使“翠翠的心事”有了依托, 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交代了 翠翠爱情的产生、发展过程,也充 实了人性美善的内容。
.
18
故事写到了人物之间的哪些情?
①翠翠与祖父的祖孙情(纯朴的祖孙之情) ②翠翠对傩送的爱情(自然的男女之情) ③边城百姓间的睦邻之情(古朴的邻里之情) ④天保与傩送的兄弟情(真挚的手足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