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静止-课件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3/52021/3/52021/3/52021/3/5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教学内容
本框题分析论证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 律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这是学习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基础,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前提和 出发点。
本节课我将通过两条逻辑线索进行分析。 第一条是通过分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 动变化之中,概括出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第二条是通过分析规律,得出规律是客观的, 但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2、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千米。 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大规模围湖造田, 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削弱了洞庭湖防洪抗旱的能 力。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进行综合治理,洞 庭湖面积扩大了五分之一,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湖 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3、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 体会生活中按客观规律 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 的(右1图上海新景)
• 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会 受到规律惩罚。(右2: 河西走廊春季常见的浮 尘天气、3图:洪水肆 虐广西)
教法、学法和依据:
1、通过让学生分析归纳,培养 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2、通过开放式课堂讨论,调动 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 3、注重德育渗透,增强学生社 会责任感。
一、教学理念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及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三、教法和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理念 1、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用新的课程观、 教材观、知识观和教学观,对学生进行马 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使他们逐 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教教材”转变 为“用教材教”。对比新、旧教材,适当 补充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调整教 学内容,视学生的头脑为可以被点燃的火 把,而不是装知识的容器。
这些是否说明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规律?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 的必然的联系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
• 认识了水的流动规律,变 害为利(如:三峡大坝)
• 掌握了化学规律,能 在能制造各种化工产 品(如:晶体胰岛素)
• 认识了引力规律,克服地球引 力,发射火箭、卫星、飞船为 人类服务(如:卫星上天)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3月5日星期 五2021/3/52021/3/52021/3/5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3月2021/3/52021/3/52021/3/53/5/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3/52021/3/5Marc h 5, 2021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 •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依据: 突破方法:
• 规律是客观的
依据: 突破方法:
2、教学难点 •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依据: 突破方法:
• 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依据: 突破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教学法 2、事例列举法
(二)学习方法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3/52021/3/52021/3/5M ar-215- Mar-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3/52021/3/52021/3/5Fr iday, March 05,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3/52021/3/52021/3/52021/3/53/5/2021
春
夏
秋
冬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 • 运动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不是风动、不是 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在物质和运 动关系上犯了什 么样的错误?
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 运动关系上又犯了什 么样的错误?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
都是错误的。“坐地日行八万里 Nhomakorabea 巡天遥看一千河”
——毛泽东
3、静止的含义: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一是指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 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变化;
二是指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 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 下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议一议
赫拉克里特 :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里底鲁: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芝诺 :“飞矢不动”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1)区别: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 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 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 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教法、学法和依据:
1、通过让学生收集材料,使学生动 手、动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具体例子对比分析,从具体 到抽象,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既突 破难点,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多种 感观刺激,激发学生兴趣。
知识梳理: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 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3.静止的含义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3.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结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
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知识小测验:
1、恩格斯指出:“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 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一论断体现了什么哲理?
1、自主探究,合作共进 2、坚持从生活出发,注重展开思维过程
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此时的我已经不是 打他时候的我了,
我没打他!
乙
欠债还钱, 乃天经地 义,你为 什么借钱
不还?
事物是运动变 化的,此时的 我已不再是原 来的我了,我 没欠你的钱。
甲
新课教学: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探究活动1】 运动的含义 【探究活动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探究活动3】静止的含义 【探究活动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新课教学: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探究活动5】规律的含义 【探究活动6】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探究活动7】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地球绕着太阳转
苹果落地
讨
论
:
以
上
说
种瓜得瓜
法
是
规
律
吗
?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 的必然的联系
讨论
❖ 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但现代 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 高处,灌溉农田;人们可以克服 地球引力,把神州飞船准确地送 上太空;认识了生物变化规律,就 能自觉地培育农作物的新品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识记概念:运动、静止、规律 • 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 运用:列举实际事例,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 用规律。
2、能力目标 •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能够自觉 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增强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 的规律观。
3、课外调查研究:我们身边遵循规律或违背规律的 事例。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3/52021/3/5Fr iday, March 05,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3/52021/3/52021/3/53/5/2021 5:54:05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