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得体会: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

心得体会: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

心得体会: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国内许多省市先后启动特色小镇建设。

特色小镇如何定位?特色小
镇谁来建?自发性基础在哪里?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X市5县1市1区特色小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走访,结合X实际,提出了一些思考。

一、坚持以目标和理念引领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
1.解放思想,调动全民(镇民)参与积极性。

特色小镇不是产业园区,也不
是行政区划,而是社区特征,是传承和展示独特地方特色的有效载体。

因此,在
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公共服务、土地流转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尊重当地文化传统、乡风民俗。

比如绩溪县可以利用徽菜发源地、徽菜技校、自然生态等优势,创建徽菜特色小镇。

2.突出政策引领,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多方参与的良性发展格局。

一要建立市、县、乡镇财政专项特色小镇建设基金,鼓励股份经济合作社、民间资本和私人投资者积极参与,成立特色小城镇建设投资开发公司,加快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

二要
加快制定《X市特色小镇建设实施意见》,明确“引领示范一批、创建认定一批、培育预备一批”特色小镇发展目标,解决特色小镇建设主体、资金筹集渠道、规划设计、体制机制等核心问题。

3.加大宣传,形成合力。

一要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广泛宣传特色小镇建设政策、意义,让“特色小镇”理念深入人心,逐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参与特色小镇建设。

二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建立生态容量评价机制,完善行业认证和运营标准。

加强泾县桃花潭、查济古民居与广德新杭太极洞、旌德江村等区域间乡村旅游资源的衔接和互补的特色小镇。

三要要高度尊重和重视发挥企业家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核心作用,让广大建设者接受,让全社会认可。

二、坚持规划引领,突出特色
1•精准定位,分类实施。

一要调查研究,寻找具有X特质的人文历史、文房四宝等适合发展特色小镇的点,集中有效资源,重点打造有深厚文化底蕴、历史传承深远、人文
气息浓郁,符合中央及省市县产业导向的宣纸文化产业特色小镇、
宣酒小窖酒文化特色小镇、中鼎集团产业特色小镇、敬亭诗山小镇等。

二要采取分类推进的方式,每县选择1-2文化积淀深厚、生态环境优良、产业基础较好的集镇、村,突出小而精的镇域特色,制定3-5年发展规划。

三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

注重徽文化传承,突出X市绿水青山生态元素,打造各具特色的具有休闲、养生、会议、学术、旅游于一体的皖东南养老休闲度假小镇。

2.合理确定特色小镇与县(市)区权利划分,激发小镇内生活力。

一要成立
特色小镇县级领导组,统一调度,切实解决好特色小镇发展中的资金、土地、环保、区域
协调、产业发展等难题。

二要在规划编制、审批流程、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
化内涵传承挖掘、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快地方立法和配套政策的制定,合理划分特色小
镇与县(市)区的权利。

三要注重健康、时尚等生态旅游休闲元素的融入,激发特色小镇
发展活力。

如泾县云岭可以依托红色旅游资源,融入廉政文化、革命传统教育、新四军铁
军精神与传统特色小吃产业、生态养生、休闲度假等有机融合的全域旅游小镇。

再借助特
色点的优势,与桃花潭、查济等特色小镇连点成面,形成规模化的特色区域
3•高起点、有特色地编制产业、生活、生态等特色小镇建设规划。

一要按照节约集约土地、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和多规融合的要求,进行特色小镇规划。

诸如宣州区水东、绩溪仁里等特色区域,应立足乡土文化的原生性、鲜活性及现有区块的环境和存量资源优势,从现代化、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做好区域面积与核心区域建设面积控规。

二要从小镇的功能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建筑风格、配套设施以及历史文化挖掘等方面考虑,制定切合特色小镇实际的专项规划,努力实现生态优先、自然与人文融合、历史文物保护与产业发展融合的规划理念。

三、坚持“互联网+ ”思维,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
1•利用“互联网+ ”创业,打造众创空间。

宣州区金坝办事处可依托X合工大科技研发实验室和大学生人才优势,对接“互联网+ ”,吸引芜湖、南京、杭州等地高校人才,搭建X市国家级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平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创新创业要素与产业项目相结合,着力打造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等要素支撑的众创生态系统,走创新发展人才创业之路。

2•以创新的理念、求新的思维,构建“互联网+特色小镇”全域旅游。

依托“互联网+ ”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政策,引导创客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从项目设计的奇趣性、参与性、多功能性的角度,结合地方特色,诸如宁国板桥、旌德白地等原生态居民的风俗和习惯,从历史环境整体性保护的高度,研究原生态自然风貌特色,挖掘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农事、休闲、风俗、观光项目,最大限度地体现全域旅游休闲小镇亲山、亲水和亲绿的旅游休闲服务功能。

3•强化现代市场意识,打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众创小镇。

一要加强特色小镇从业人员现代市场意识、市场营销理念、农产品深加工等技能培训,提高其对创业创新、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等方面的理解和适应能力。

诸如宣州区水阳可依托三国水文化、水阳水产品丰富、水阳三宝、临近南京等优势进行市场定位,开展招商引资营销,打造融游客、当地居民与企业协调发展的水乡小镇。

二要加强道路交通、地下管网、商业设施、文化娱乐、餐饮住宿、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X0563创客街与X市基础设施、大数据平台、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方面形成互动平台,切实改善X0563创客街的生产生活条件,
提升X0563创客街特色小镇建设的品位。

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
1、加快制订特色小镇创建标准、考核办法,注重考核引领。

一要改革特色旅游以及农业乡镇的考核办法,突破政府主导的大拆大建、卖地卖房“空心化造城” 有形无实的传统发展模式。

尊重创新,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小镇。

比如宁国市甲路镇可以发挥宁绩高速青龙湾度假区交通主入口优势,以集镇拓展区为中心,建设好青龙湾度假区游客接转中心和旅游商品集散市场,将旅游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重点,大力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以点串线,以线连片,逐步将青龙湾度假区打造成亲水小镇。

二要加快X市与苏浙接壤的狸桥、新杭、梅褚等周边小镇发展情况的调研,出台支持沿边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形成各具特色的沿边小镇。

2•突出市场化运作,探索第三方机构对特色小镇建设的评估。

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
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每个特色小镇要明确投资建设主体,凸显企业主体地位,引入
龙头企业,以一个产业为龙头,拉长产业链,实现错位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地小镇。

二要允许各地试错。

政府在产业发展、用地保障、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公共
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允许大胆创新,尽职免责,谋求战略合作
3•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切实解决特色小镇建设资金难题。

一要调动各
类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开发的积极性,吸引风险投资、私募基金、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

二要尽快出台特色小镇在管理体制机
制、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团队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的激励政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