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代动力学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体内药物浓度(主要是血药浓度)的测定是研究药代动力学的前提,随着先进仪器的开发和使用,体内药物测定方法取得了重大进步。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药药动学血药浓度分析的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色谱法,免疫法,同位素法和微生物法。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色谱法;免疫法;同位素法;微生物法前言中药药代动力学是用药物动力学方法研究中药在动物或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过程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血药浓度法【1】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经典方法,是计算药代动力学最常用最准确的测定方法,所以血药浓度准确的测定是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至关重要的环节。
先进的测定方法是精确测定的前提,发展更先进、更合适的测定方法是中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必经之路。
1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及原子吸收光谱法。
分光光度法仪器设备简单、投资少、成本低、操作方便,只要有一定吸收光谱的物质均能测得。
曹蔚等【2】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花黄色素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红花黄色素在健康家兔体内为一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曲线下面积(AUC)为40192.6μg·min-1·ml-1,半衰期为44.0min,消除速率常数为0.016/min,肾清除率为1.22ml/min。
但分光光度法灵敏度较低,对体内许多内源性物质难以区分,所以分光光度法常与色谱法联用,目前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被广泛用作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检测手段。
2色谱法色谱法包括高效薄层色谱、薄层扫描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单维、二维、三维、荧光)液相-质谱联用。
色谱法尤其是高效液相色谱法,经过多年发展已趋于完善,其稳定性、可操作性、准确性、灵敏度均有了较大的提高,成为色谱法的代表。
2.1高效薄层色谱(HPTLC)HPTLC的薄板是由较细颗粒的吸附剂用喷雾法制成的。
点样采用新的装置,可以自动或半自动完成,在同一块板上点样数增加。
周继红等【3】用HPTLC法测定了血清中大黄有效成分的含量。
用HPTLC不仅可以定性,还可用于定量分析。
对生物体内药物分析,抗菌素发酵成分分析,药物制剂分析及植物药中有效成分的分析有独特的优势2.2薄层扫描法(TLCS)薄层扫描法是指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在经薄层层析后的层析板上,对具有吸收或能产生荧光的层析斑点进行扫描,用反射法或透射法测定吸收的强度,以检测层析谱。
对于中成药复方制剂,亦可用相应的原药材按需要组合作阴、阳对照,然后比较其薄层扫描图谱加以鉴别。
使用仪器为薄层扫描仪。
贺浪冲等【4】用固相萃取-薄层扫描法测定兔血清中青藤碱浓度,他们用自制硅胶萃取柱及萃取仪,将血清中青藤碱净化后,点样于硅胶G硅胶GF254(2∶1)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19∶2)为展开剂,在岛津CS-930上,用双波长(λS275nm,λR320nm)锯齿法扫描测定。
结果表明:血清中青藤碱的固相提取回收率为(96.95±7.59)%,用薄层扫描法测绘了两只家兔静注青藤碱后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青藤碱的薄层扫描测定法灵敏、准确。
2.3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能、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操作简单、应用广泛的分离分析方法。
在生物碱的血药浓度测定方面应用较多,如郭军等【5】用GC-MSD法测定人含服速效救心丸后血中冰片、川芎嗪含量。
不同时间点取健康志愿者含服速效救心丸后的血浆并分别测定其冰片、川芎嗪浓度,经3P97软件处理数据得其药动学参数。
测得健康人血浆中两种成分线性范围为20~420ng/ml,线性关系良好,健康人含服速效救心丸后血浆中体内药时过程符合开放性一室模型,吸收、分布、排泄较为迅速。
但GC法受样品挥发性的限制,实际应用的比例很小。
2.4气相-质谱联用(GC-MS)GC-MS联用分析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实验简单高效,适合于低分子化合物分析,尤其适合于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如杨赴云等【6】用气相-质谱联用法测定大耳白兔中银杏内酯的血药浓度,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大耳白兔静脉注射银杏内酯A、B后代谢符合二房室模型。
2.5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经典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分析技术,其采用高效固定相,以高压输送流动相,并配有各种检测器,使分离与测定组成一个统一系统。
HPLC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分离效能好、分析速度快、流动相可选择范围宽、灵敏度及特异性高、高度自动化等优点,自20世纪80年代用于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以来,现已成为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手段【7】。
如孟宪生等【8】采用HPLC-FLU法研究家犬血浆中羌活提取物异欧前胡素的药代动力学,采用药代动力学软件DAS(ver2.0)处理,得到异欧前胡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色谱柱为Phenomenex ODS(4.6mm×250 mm);流动相为乙腈-0.025mol/L磷酸水溶液(1∶1);流速为1.0ml/min;荧光检测Ex=310nm,Em=480nm。
结果表明:异欧前胡素在家犬体内的代谢过程符合一室模型,吸收消除较快。
2.6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HPLC-MS联用是将高效液相色谱仪与质谱仪用界面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仪器,实现在线检测【9】。
HPLC-MS法具有高度的专属性,对多数药物的检测灵敏度超过其他分析方法,使定量测试速度显著加快,可以对混合物中的微量组分进行分析,已成为药物分析中的主流技术。
如张蕾等【10】用HPLC-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的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血浆样品经氯仿液-液萃取后,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10:90)为流动相,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源(ESI)单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以选择离子检测(SM)方式进行检测。
该法快速、灵敏、专属、适用于同时测定生物样本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的血药浓度。
3免疫分析法免疫分析法的基础是免疫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结合物。
这种结合是疏松、可逆的,利用样品中待测药物与标记药物之间的竞争,使标记药物从标记的抗原-抗体结合物上被取代,其取代量与加入的待测药物的量相关,通过测定被取代的标记药物来定量分析待测药物。
主要包括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
免疫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操作简单,适用于对大分子物质的检测,但对于许多内源性相似物质的辨别能力有待提高。
曲静伟等【11】采用自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清中地高辛的浓度,结果表明:在成年患者中84.6%例次的血清地高辛浓度在有效治疗范围(0.5~2.0ng/ml),7.5%例次超过中毒浓度,7.9%例次低于最低有效浓度。
可以得到对于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的成年患者,地高辛的日剂量不宜大于0.25mg/d。
3.1放射免疫法(RIA)放射免疫法是利用同位素标记的与未标记的抗原,同抗体发生竞争性抑制反应的方法,研究机体对抗原物质反应的发生、发展和转化规律。
RIA灵敏度高,专一性强,取样量少,简单易行,可广泛用于体液及组织微量激素、蛋白质、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测定。
在中药药代动力学的测定中也有较好的应用。
如刘曙光等【12】应用了放射免疫测定法来测定口服黄夹次苷甲、乙和黄夹苷【13】EIA由于标记物的多样性,使其应用范围更广且无同位素污染。
在均相酶免疫测定中,因不需分离使操作更方便、快速,广泛用于抗生素、抗癫痫药、平喘药、心血管系统药等多种药物的测定和药物滥用的监测。
4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标记法(Isotopic tracer method)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稳定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
同位素示踪所利用的放射性核素(或稳定性核素)及它们的化合物,与自然界存在的相应普通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是相同的,只是具有不同的核物理性质。
因此,就可以用同位素作为一种标记,制成含有同位素的标记化合物(如标记食物,药物和代谢物质等)代替相应的非标记化合物。
4.1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不断地放出特征射线的核物理性质,就可以用核探测器随时追踪它在体内或体外的位置、数量及其转变等,放射性同位素与其它测定方法联用可以很好的完成中药代谢产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测定。
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不仅灵敏,测量方法也简便易行,能准确地定量,定位且符合所研究对象的生理条件等特点,但放射性同位素法对环境有污染,因而实际应用较少。
4.2稳定性同位素标记法稳定性同位素虽然不释放射线,但可以利用它与普通相应同位素的质量之差,通过质谱仪,气相色谱仪,核磁共振等质量分析仪器来测定。
但稳定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其灵敏度较低,可获得的种类少,价格较昂贵,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5微生物法具有抗菌活性的中药复方制剂,如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饮、大黄牡丹皮汤剂等,可以利用微生物法测定体液样品的浓度,然后拟合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
潘嘉等【14】采用抑菌效应法测定川芎挥发油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川芎挥发油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
总结中药及其复方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是由于中药及其复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起步较晚,再加上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中药及其复方的药动学研究难度很大,这就迫切要求工作者加强新理论和新方法的研究,特别应注重采用新技术,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研究方法,通过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建立合理的复方药代动力学分析方法,以促进中药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1]李跃辉,杨永华.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04,20(2):66.[2]曹蔚,李教社,宋玉乔,等.红花黄色素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1):53.[3]周继红,袁倚盛,杨俊伟,等.高效薄层色谱法测定血清中大黄有效成分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1995,15(6):36.[4]贺浪冲,张阿慧,朱周才,等.固相萃取-薄层扫描法测定血清中青藤碱浓度[J].中国药学杂志,1997,32(2):110.[5]郭军,黄熙,王骊丽,等.GC-MSD法同步测定人含服速效救心丸后血中冰片、川芎嗪含量[J].中草药,2003,34(8):730.[6]杨赴云,王景田,金有豫.银杏内酯A、B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8):541.[7]李淑芳,吴秀君.HPLC法在中药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11(1):36.[8]孟宪生,王海波,曹爱民,等.羌活提取物中异欧前胡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7):1069.[9]孙毓庆.分析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21.[10]张蕾,王志伟,廉建伟,等.HPLC-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的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J].药学学报,2008,43(8):843.[11]曲静伟,董文雅,洪中立.地高辛的血清浓度监测和剂量探讨[J].现代实用医学,2005,17(9):560.[12]刘曙光.黄夹次甙甲和甙乙的放射免疫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J].药学学报,1987,22(10):730.[13]郭立玮.中药药物动力学方法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6,289,297.[14]潘嘉,王家葵,邹文俊,等.抑菌效应测定川芎挥发油药动学参数[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