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品运输》分类及特性第三讲

《危险品运输》分类及特性第三讲


18
(一)定义

有毒物质是指如吞咽、吸入或皮肤接触易于造成死 亡、严重伤害或损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感染性物质是指已知或一般有理由相信含有病原体 的物质。所谓病原体是指已知或有理由相信会使人 或动物引起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 立克次氏体 、寄生生物、真菌)或微生物重组体 (杂交体或突变体)。

24
有毒物质的物理形态:固体和液体,
或他们挥发出来的气体、蒸气、雾、 烟雾、和粉尘。
25



呼吸道:整个呼吸道都能吸收毒物,其中以肺泡的吸 收能力最大;其吸收毒物的速度取决于空气中毒物的 浓度、毒物的理化性质、毒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和肺活 量等; 皮肤:许多毒物能通过皮肤吸收(通过表皮屏障、通 过毛囊,极少数通过汗腺)进入皮下血管中,吸收的 数量与毒物的溶解性、浓度、皮肤的温度、出汗等有 关; 消化道:经消化道吸收的毒物先经过肝脏,转化后从 进入血液中。
21

有毒物质的确认指标和包装类的分类
吞咽毒性 LD50(mg/kg)
≤5
包装类
皮肤接触毒性 LD50(mg/kg)
≤40
粉尘、烟雾吸入毒性 LC50(mg/l)≤0.5I NhomakorabeaII
>5-≤50
>40-≤200
>0.5-≤2
III
固体>50-≤200 液体>50-≤500
>200-≤1000 >200-≤1000
>2-≤10 >2-≤10
22
⑴ 急性经口吞咽毒性LD50: 系指在 14 天内,使雄性和雌性刚成熟的天竺鼠半 数死亡所施用的物质剂量。其结果以mg/kg表示。 ⑵急性皮肤接触毒性LD50: 系指在白兔裸露皮肤上连续接触 24 小时,在 14 天 内使受试验生物半数死亡所施用的物质剂量。其 结果以mg/kg表示。 ⑶急性吸入毒性LC50: 系指使雄性和雌性刚成熟的天竺鼠连续吸入1小时, 在 14 天内使试验生物死亡半数所施用的蒸气、烟 雾或粉尘的浓度。结果粉尘和烟雾以 mg/l 表示; 蒸气用ml/l或ppm表示。
36
取整体货物的最大横截面积
整体载货尺寸≤1m2 1< 整体载货尺寸≤5m2
所乘系数
1 2
5< 整体载货尺寸≤20m2
20m2<整体载货尺寸
3
10
37
是指用于对含有裂变物质的包件、集
合包件或集装箱进行控制的累加数字。 每批托运货物的临界安全指数应是该 批货物所有包件的临界安全指数的总 和。
5


第 5.1 类氧化性物质本身未必燃烧,但在遇酸、 受热、受潮或接触有机物、还原剂会放出原子氧 和热量,引起燃烧或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 具体特点为: ①热稳定性差,易于受热分解,放出氧气,促 使易燃物质燃烧。 ②化学性质活泼,能和其他物质发生缓慢的氧 化反应,并因释放热量的聚积引起这些物质的自 燃。
34
(一)定义

放射性物质是指所托运的货物中放射性活性浓度和 总活度都超过IMDG Code所规定的活度水平数值 的任何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物质。 凡是能放射出各种类型的射线,能够由原子核内部 自行放出穿透力很强、而人们的器官不能觉察到的 射线,具有这种能放射射线的物质称为放射性物质。

35

指给包件、集合包装、罐柜或集装箱或无包装 LSA-I 和 SCO-I所指定的一个数字,利用它对辐 射照射量进行控制。 包件、集合包件的运输指数:
3
氧化还原反应 Zn+CuSO4=ZnSO4+Cu H2+S=H2S S+O2=SO2

4
一般而言,氧化物质分子组成中含有
高价态的原子或过氧基。 高价态的原子如N+5、N+3、Mn+7、 X+1—X+7 、过氧基-O-O-。 高价态的原子具有极强的得电子能力; 过氧基能放出游离态的氧原子。
其沸点不低于150 ℃ 。该稀释剂可 对所有的有机过氧化物退敏。
15
是与有机过氧化物相容的有机液体,其
沸点在60-150 ℃之间,闪点不低于5 ℃ 。 该稀释剂只用于需要控制温度的有机过 氧化物的退敏。液体的沸点至少应比有 机过氧化物的控制温度高50 ℃ 。 A型稀释剂可代替B型稀释剂。
16
13


为了保证运输安全,有机过氧化物在许多情况下可 以用有机液体或固体、无机固体或水来退敏。退敏 所使用的抑制剂数量(或浓度)应达到的效果是, 万一泄漏或卷入火灾,有机过氧化物不会浓缩到危 险程度。退敏剂或稀释剂的含量用质量百分数来表 示。 常用的稀释剂有A型、B型和其他的稀释剂
14
是与有机过氧化物相容的有机液体,
6
③大多数氧化剂和液体酸类接触发生剧烈反应, 散发有毒气体,某些氧化剂遇火散发有毒气体。 ④某些氧化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或对海洋环境 有害。 ⑤氧化物质若混有杂质,会增加对摩擦、撞击和 温度的敏感性。 ⑥某些氧化剂遇水会发生分解,特别是活泼金属 的过氧化物,遇水分解放出氧气。
7

定义和结构特点
该类物质属于有机物,在分子结构上含有 两价的-O-O-(可以认为是过氧化氢其中的一个 或两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的衍生物)。 与4.1类中的自反应物质类似,有机过氧化 物分为A-G共7种类型。
23
1.毒害性

有毒物质少量的进入人或动物的机体后,能与体液 及组织发生作用,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安 全的物质。 不同的物质其毒性大小各不相同,影响毒物毒性大 小的主要因素有:毒物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溶解性 (水溶性还是脂溶性)、溶解度、颗粒大小、沸点 高低、蒸气密度、环境温度等。
11
容器类型
SADT
控制温度
应急温度
单一包件和 IBCS
≤20℃ 20—35℃ > 35℃ < 50℃
比SADT低20℃ 比SADT低15℃ 比SADT低10℃ 比SADT低10℃
比SADT低10℃ 比SADT低10℃ 比SADT低5℃ 比SADT低5℃
可移动罐柜
12



为了使有机过氧化物能够安全运输,应对下列有机过 氧化物进行温度控制: ① B和C型有机过氧化物,自加速分解温度≤50℃; ② D型有机过氧化物,在封闭条件下加热呈现出中等 效应,自加速分解温度≤50℃或在封闭条件下加热呈现 微弱效应或没有任何效应,自加速分解温度≤45℃;或 ③ E型和F型有机过氧化物,自加速分解温度≤45℃。
26
(2)遇热、酸、水等分解性

几乎所有的有毒物质遇火或受热分解散发有毒气 体。有些毒物遇酸会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剧毒气 体。如氰化钠、氰化钾等。有些毒物遇水发生分 解反应,产生剧毒、腐蚀性气体。如:氟化砷、 磷化铝等。此外,有些毒物遇碱类、与金属接触 也会产生反应放出有毒气体。
27
(3)有机毒品可燃性
8

大多数有机过氧化物本身是易燃的,表现出强烈 的氧化性能,极不稳定易分解,无论是固态、液 态都可同其他物质发生危险反应,燃烧迅速,并 对碰撞、摩擦敏感,危险性极强。 主要特点是: ①对杂质很敏感,特别是与酸类、重金属氧化物、 胺类等接触即会引起剧烈的分解。

9
②过氧基断裂所需能量不大,所以其分解温度很 低。有的甚至在常温下即能分解,所以许多有 机过氧化物运输时需要控制温度。有些会发生 爆炸性分解,特别是在封闭情况下,可通过加 入稀释剂来抑制。 ③许多种有机过氧化物如与眼睛接触,即使是短 暂的,也会对角膜造成严重的伤害。有的对皮 肤也有腐蚀性。有的具有很强的毒性。
(一)定义

本类所涉及的物质因在运输过程中会放出氧气并 产生大量的热,从而引起其它物质燃烧。 (二)分类



本类别货物可分为两小类:
第5.1类 氧化物质 第5.2类 有机过氧化物
1

定义: 该类物质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 氧气能引起或促使其它物质燃烧。
2

确认标准: 按《试验和标准手册》的确认方法,氧化物质的确定 是通过与可燃物质充分混合时增加其燃烧速度和燃烧 剧烈程度的潜力来判断。其中对固体进行试验的物质 是待评估的物质与干纤维素的混合物( 4:1 或 1:1 ), 其燃烧时间等于或少于3:7标准混合物(溴酸钾与纤维 素);对液体氧化物质是待评估的物质与干纤维素质 量比为1:1的混合物,自动着火或显示的平均压力提高 时间等于或少于1:1标准混合物(65%的硝酸水溶液与 纤维素)即划定为本类。
◦ 测定出距离包件、集合包件外表面1m远处的以mSv/h为 单位的最大辐射水平。该测定值乘以100,结果就是运 输指数。


对于铀和钍矿石或浓缩物,在距离货物外表面1m 远处的任何一点,其最大的辐射水平可以取以下 的数值:
铀和钍矿石及其物理浓缩物 0.4mSv/h; 钍的化学浓缩物 0.3mSv/h; 除六氟化铀外的铀化学浓缩物 0.02mSv/h;

毒害品中的有机物都是可燃的,其中还有不少液体是 易燃的,它们遇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会燃烧甚至 爆炸,并放出有毒气体,加大危害性。如氯甲酸甲酯, 氯甲苯。
(4)污染性

大部分有毒物质具有污染性。
(5)腐蚀性

有不少毒害品对人体和金属有较强的腐蚀性,强烈刺 激皮肤和黏膜,甚至发生溃疡加速毒物经皮肤入侵。。
10

自 加 速 分 解 温 度 ( Self-accelerating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简称SADT)是指用于运输包件中的自 反应物质或有机过氧化物可能发生自加速分解的最低 温度。

控制温度:是有机过氧化物可以安全运输的最高温度。

应急温度:万一失去温度控制时,必须实施应急措施, 应实施应急措施时的最高温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