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古代书法家故事5篇

关于古代书法家故事5篇

关于古代书法家故事5篇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
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古代书法家故事一
师宜官卖字换酒
汉代(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前后共经历426年,这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继
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


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

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
风格多样。

到东汉,隶书进入了书体成熟,流派纷呈的阶段,名家迭出。

东汉灵帝虽昏庸无能,却喜爱书法,一次征召天下擅长书法的人集会在鸿都门,
大约有几百人。

汉灵帝仔细看了各人的作品以后,发现这些人中,南阳人师宜官的书
法如?鹏展翅,大开大阖,一派大家风范。

而他的八分书法最为出色。

大的,一个字的直径可以有一丈长;小的,在寸方的一片竹简上,可书写一千个字。

汉灵帝大喜,便差
人召师宜官入宫。

此时的师宜官,并不知情,正口袋空空地在酒店里喝酒。

喝足了,店家来要酒钱。

恃才傲物的他,取出笔,在酒店的墙壁上挥书求售,招来许多人围观。

师宜官的条件
很简单:若卖给他酒,就多出售给店家几个字;否则,就铲掉墙上的字。

酒钱是付足了,但汉灵帝听说以后,召他为官的想法就此打消。

师宜官曾为袁术立的钜鹿耿球碑书写文字,这也是他唯一见于史书记载的作品,
但是历史久远,碑也不见踪迹了。

古代书法家故事二
王次仲弱冠创“八分书”
王次仲,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人,秦代书法家。

他小时候聪明伶俐,志气
很高,博览群书而又善于独立思考。

他十多岁时,学识已达到成熟的阶段。

当时,人
们普遍使用结构修长,笔画之间空距非常匀均的秦篆。

这种字体既繁复又难写,不必
说民间使用,单是官府书吏就为公文山积、批覆缓慢而叹苦。

年近弱冠的王次仲深知
文字改革的必要,就把各种钟鼎器皿以及诏版文字广泛搜集在一起,勾摹出来,按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