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PT课件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PT课件
1957年,国内首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于瑞金 医院诊断
J Lab Clin Med 1955,45:3
4
肾上腺的解剖
肾上腺长约5cm,宽约3cm,厚约 1cm。通常左侧肾上腺比右侧的略 大。左肾上腺较长,呈月牙形;右肾 上腺较短,呈三角形
皮质 : 约占肾上腺的80—90%。由外 向内可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 三层
18
影响ARR的因素
ARR假阳性 β受体阻滞剂 中枢α2受体激动剂 非甾体抗炎药物 肾素抑制剂 年龄 高钠饮食 肾功能不全
ARR假阴性 利尿剂 二氢吡啶类CCB ACEI、ARB 低血钾 妊娠 肾血管性高血压 恶性高血压
19
原醛症确诊试验
ARR作为原醛症筛查试验有一定假阳性,必须选择一种或几种确诊 试验来避免原醛症被过度诊断。以下4项试验各有其优缺点,临床医生可 根据患者基本情况进行选择
04 中国原发性醛固酮的患病率
中国难治性高血压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患病率调查研究
2010 年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 分会牵头在全国11 个省(黑龙江、 辽宁、山东、河南、江苏、上海、 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四川) 19 个中心对1 656 例难治性高血 压患者进行了原醛症的筛查,首次 报道其患病率为7.1%
肾功能进行性受损
醛固酮
心室异位博动
儿茶酚胺激素 & ANG II 分泌增加
高血压
心血管损伤
心衰
卒中
血管炎症反应和纤维化
血管顺应性下降 压力感受器调节异常 内皮细胞功能受损
心肌缺血
终末期肾病
1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心血管事件
心血管事件的相对危险度显著增加: - 卒中(4.2x) - 心肌梗塞(6.5x) - 房颤(12.1x)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系统
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 血管紧张素I
(抑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II
K+ (ACTH)
AT1受体
醛固酮
细胞外液容量过多
肾皮质集合管
• H+ & K+ 分泌 • Na+ 重吸收
低血钾
碱血症
9
原发性醛固酮的患病率
14 ―
12 ―
10 ―
8―
患
病 率
6―
%
4―
2 ― 1.55
11脱氧 皮质醇 CYP11β1
皮质醇
11βHSD2
可的松
11βHSD1
P450c17
脱氢表雄酮
P450c17雄烯二酮源自雌酮睾酮芳香酶
雌二醇
5α-还原酶
髓质 双氢睾酮
6
2016最新专家共识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 为了规范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
和治疗,2016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 会肾上腺学组经专家讨论,完成了本专家 共识。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6 年3 月第32 卷第37 期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定义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Primary Aldosteronism) 简称原 醛症,是指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醛固酮,导致潴钠排钾、血容 量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受抑制,临床表现为高血压 和(或)低血钾的临床综合征。
8
左心室肥厚,舒张功能障碍 大动脉粥样硬化 组织纤维化 阻力血管重构
14
02 筛查和诊断
15
筛查方法
醛固酮/肾素 (ARR)
1981年,首次采用血浆醛固酮与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作为 原醛筛查指标。 ARR已成目前最常用的筛查指标,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该病的检 出率(3-32%)。 迄今为止,至少20项前瞻性的研究肯定了ARR作为筛查指标的临 床意义。
PAC/PRA>30
注意:如果血浆肾素活性 很低,假阳性的可能性很大
进一步确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7
筛查前准备
1.尽量纠正低钾血症 2.维持正常钠盐摄入 3.停用明显影响ARR的药物至少4周:
a.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安体舒通、依普利酮)、保钾利尿剂(阿米洛利、氨 苯蝶啶)
b.排钾利尿剂(氢氯噻嗪、呋塞米) c.甘草提炼物 4. 则下列药物至少2周: a.β受体阻滞剂、中枢α2受体激动剂(可乐定或甲基多巴)、非甾体抗炎 药物 b.ACEI、ARB、肾素抑制剂、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5.如控制血压需要,可开始应用对ARR影响较小的药物(如维拉帕米缓释片、 肼屈嗪、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 6.口服避孕药及人工激素替代治疗可能降低直接肾素浓度(DRC),ARR出现 假阳性(当测定肾素浓度而不是肾素活性时会出现这种情况);
Hypertens, 2013,31(7):1465-14711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表现
高血压:容量过多,交感神经兴奋 低血钾,代谢性碱中毒,心律失常 肾功能异常 肾性尿崩症 乏力 感觉异常,手足抽搐, 镁缺乏 迟缓性麻痹
12
醛固酮所致其他机体组织损伤
血栓形成
心肌重构& 纤维化
NA+ 重吸收 & H2O 重吸 收
0―
正常
13.2 8.02
1.99 1级高血压 2级高血压 3级高血压
国外报道在1、2、3 级高血压患者中原醛症患病率分别为1. 99%、 8. 02% 和13. 2% ;而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其患病率更高,约为17% ~23% 。
10
Hypertension 2003; 42(2):161-165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与治疗
南部战区总医院
1
目录
CONTENTS
01
概论
02 筛查和诊断
03
治疗
04
总结
2
01
概论
3
原醛的发现
1955年Conn首次报道原醛症
34岁女性,间歇性手足抽搐,伴肌无力、高血 压4年
高血压、低血钾、代谢性中毒 右侧肾上腺4cm腺瘤,含大量醛固酮 术后血压血钾恢复正常
髓质 约占肾上腺的10—20%
5
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
胆固醇
胆固醇
球状带 (“盐”)
P450scc
3βHSD
孕烯
醇酮
孕酮
cyp21
11-脱氧 皮质酮
醛固
皮质酮
18-羟皮
CYP11β2
质酮 酮 CYP11β2
18氧化酶
束状带 (“糖”)
网状带 (“性”)
3βHSD
孕酮
p450cc17
17羟 孕酮
cyp21
16
筛查程序
持续性血压>160/100 mmHg、难治性高血压 高血压合并自发性或利尿剂所致的低钾血症 高血压合并肾上腺意外瘤 早发性高血压家族史或早发 (<40 岁) 脑血管意外 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 原醛症患者中存在高血压的一级亲属 高血压合并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
清晨保持非卧位状态至少2小时后采血 血浆肾素活性(PRA) ng/ml/h 血浆醛固酮浓度(PAC) ng/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