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普在社区实施方案定稿

科普在社区实施方案定稿

关于开展2015年“科普在社区科普进家庭”活动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提高市民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决定举办2015年“科普在社区科普进家庭”系列活动,系列活动之一的主题是“寻找第五大发明”。

活动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共同主办,委托虹口区教育局承办活动具体组织事宜。

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组织单位指导单位: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单位: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承办单位:虹口区教育局协办单位: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支持单位:青年报社二、参加对象及方式(一)参赛主体以本市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为主。

(二)参赛方式儿童与青少年以家庭为单位组成亲子组或老少组参赛。

老年人可以个人或团体方式参赛。

其中,团体参赛需由满足年龄条件的2名或2名以上老年人组队。

三、活动内容(一)本次活动的比赛项目针对不同参赛对象的组队方式和年龄特点分别进行了设置。

(二)儿童与青少年参赛对象:活动设1个规定项目、9个自选项目(可多选)。

其中,规定项目是网络活动“中华民族创新发明知识竞赛”。

自选项目如下:1.穿越古今——“寻找第五大发明”家庭微话剧表演活动2. 仿古模型总动员——利用废弃物制作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模型活动3. 桥的启迪——从赵州桥到现代桥的学习制作活动4.投石穿梭古今发明——投石机抛沙袋活动5. 滴漏计时——现场制作“漏壶”活动6.不忘农耕——快乐小水车制作活动7. 滚动印刷——滚动装置应用活动8.“蹴鞠”今说——机器人点球比赛9. 九霄问天——“我的太空梦”模型搭建活动(三)老年人参赛项目由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在各个竞赛项目中选定。

以上活动项目具体规程的说明,详见《2015年“科普在社区、科普进家庭”活动规则》,市民可登陆上海学生活动网()或“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微信号查询。

四、组织方式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的亲子组、老少组参赛组合,按有关流程进行报名,经主办方审核通过后即可参与活动。

报名方式:1.进入上海学生活动网-“科普在社区科普进家庭”专栏报名2.“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微信号报名3.下载手机APP“哈炫派”报名以老年人为主的个人或团体参赛,由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五、日程安排(一)5月中旬—7月底,网上报名并完成规定项目。

(二)5月下旬—7月底,各区开展培训活动。

(三)7月初—8月中旬,各区组织完成可选项目初赛及网络项目复赛。

(四)9月中旬决赛。

六、奖项设置(一)对儿童及青少年为主体的亲子组、老少组参赛组合设置“科普家庭奖”和等第奖若干。

(二)对以老年人为参赛主体的个人或老年团队,分别设置等第奖若干。

(三)对组织单位和活动指导教师,分别设置“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

七、工作要求(一)各区县要加强领导,要有专人负责,制订活动方案和计划,认真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实施等工作。

(二)各区县要围绕活动主题,根据本地区特色,设计各种符合家庭参与、老年人参与的活动,丰富活动内涵。

(三)各区县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使活动成为提高社区青少年和居民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的载体和平台。

(四)各区县要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形成学校、家庭、社区科普活动的网络,真正促进科普活动走向社会、走入社区、走进家庭。

联系人:上海市学习促进办姚岚 23116823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方树 64378912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史美彪 63017243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2015年5月12日附件2015年“科普在社区、科普进家庭”活动规则项目一中华民族创新发明知识竞赛规则(规定项目)一、活动背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神州大地人杰地灵。

中国各民族先人们在生产劳动和生存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大量的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耀眼的部份:从四大发明到造桥建楼;从青铜冶炼到丝绸陶瓷;从天文历法到农牧水利;从中医中药到航海造船……一部中国科技发展史象一条丝带,穿起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古人的发明创造有的被现代科技取代,有的与现代科技熔合,还有的依然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

当然,更多的是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今天,当我们为了实现中国梦在努力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时候,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了解一下先人们为人类科技进步所作的贡献,以增强我们的创新信心和进步动力。

二、报名方法: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的亲子组、老少组登陆上海学生活动网实名报名,老年组由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报名和初赛,并推荐优胜者参加市级决赛。

三、活动内容:报名完成后,围绕中华民族创新发明这一主题,网络上会提供一套试题,参赛家庭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随后网络上会出现该参赛家庭的初赛测试成绩。

复赛由各区组织安排,通过比赛,确定参赛家庭成绩。

市级决赛以各区复赛成绩为依据,选派若干个家庭(孩子和家长2人)作代表参赛。

决赛以抽签方式排定比赛顺序,每6个队一组,共分3组,每组前二名进入冠军赛。

决赛由主持人现场出题,,用抢答题,必答题等形式比赛。

四、评分:决赛总分由抢答题得分和必答题得分之和组成。

项目二穿越古今——“寻找第五大发明”家庭微话剧表演活动规则(可选项目)一、活动背景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辈们劳动创造可歌可泣!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创造性劳动的基因根植于每个人的细胞中。

“四大发明”只是名片上的标记,古代医药学、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等无不打上“中国创造”字样,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曾经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以至于泽被当代。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科技创新象一朵朵起伏的浪花助推着时代前行——尽管彼时既无“科技”一词,也无“创新”一念。

历数祖先的业绩,只是为了今天的天空。

今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角激荡,激发起亿万中华子孙血脉中的创新基因由隐转显,继承发扬、学习借鉴、改革开放。

可以预料,新的发明、新的创造必将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让我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回顾一下中华民族前人的科技创新业绩,展望一下后人的无限可能,穿越古今,为中国寻找第五大发明!二、报名方法: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的亲子组、老少组登陆上海学生活动网报名,只有完成了规定项目的报名后方可报名参加自选项目。

各项目在区县初赛中的优胜者,并完成规定项目的,可参加市级决赛;老年组由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报名和初赛,并推荐优胜者参加市级决赛。

三、活动内容:创作并表演一个家庭微话剧,以展现中华民族的创造发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

重点是科学的想象和艺术的幽默。

四、要求和规则:1、关于故事(1)、要有一个故事的名称(2)、要有一篇350——500字的故事概要或“微剧本”(3)、故事的主题是一项中国的发明创造(4)、故事中的发明创造不拘大小,比如一件农具的发明,一样玩具的发明;过程不求真实,可以虚拟,比如筷子的发明。

2、关于表演和拍摄视频(1)、要有不少于2位家庭成员共同表演(2)、表演场地可以是自己家的室内、室外或其它方便的场所(3)、应该有简单的背景和道具(4)、拍摄一段90秒——180秒的视频,完整明确地表现表演内容。

(5)、将视频和故事文稿制作成光盘,在规定日期前交至各区县活动中心(少科站)。

五、评分:创作的完整性(故事名称、故事概要及视频)3——10分故事名称的创意1——5分故事的创意(人物、发明创造物、对发明创造物的再创造、幽默)5——50 表演的艺术性(才艺样式、背景、表演质量及配合)3——30 视频拍摄与制作质量1——5分项目三仿古模型总动员——利用废弃物制作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模型活动规则(可选项目)一、活动背景:每当我们来到博物馆或者展览馆,面对祖国先人们的发明创造时,那一件件构思巧妙、制作精良的用具或器具无不让我们由衷地折服。

是的,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要从古人的创造发明中汲取智慧,我们就先从一件件具体的古代创新发明中入手,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废弃物,制作成模型,从而加深我们对这些创新发明的了解。

有哪些可以做的模型?太多了!指南车、青铜鼎、赵州桥、古帆船……不一而足。

让我们行动起来,来一个仿古模型总动员吧!二、报名方法: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的亲子组、老少组登陆上海学生活动网报名,只有完成了规定项目的报名后方可报名参加自选项目。

各项目在区县初赛中的优胜者,并完成规定项目的,可参加市级决赛;老年组由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报名和初赛,并推荐优胜者参加市级决赛。

三、活动内容:以各种废弃材料(如易拉罐、饮料瓶、各种盒子、废KT板甚至纸张等等)为主,设计并拼搭一个仿古模型。

四、要求和规则:1、注意安全和卫生。

建议包装容器清洗干净,拼搭所用连接或粘接材料对人体无害。

2、不局限于一种原材料,可以同时利用多种废弃材料,也可以对材料进行加工或装饰。

3、模型体积大不封顶——只要你有足够的材料并且运送方便,小的要求不小于30厘米(只要有任何两点间距离不小于30厘米即可)。

4、同时做一个大小合适的说明牌,要求写明参赛家庭(可以是孩子的姓名)、组别、所在的街道或学校,以及150字以内的作品说明,重点是模型所表现的物品的名称、年代、用处、对今天生活的影响或价值以及模型制作的特点和亮点。

五、评分:由专家评委现场打分。

其中,对仿古模型的了解5——20分模型制作创意10——30分工艺精美度5——30分合理、巧妙利用废旧材料5——20分。

项目四桥的启迪——从赵州桥到现代桥的学习制作活动规则(可选项目)一、活动背景:众所周知,中国是桥文化的故乡,发展于隋兴盛于宋,自古以来就有桥的国度之称。

古代中国的桥梁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如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桥梁建设和发展更是日新月异。

如长江上的苏通大桥、上海的东海大桥、浙江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等等,真是举不胜举。

这些桥梁建设的过程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涌现了许许多多的世界第一。

抚今追昔,在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传统科技的创新精神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市民和青少年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逐步养成创新意识,进而提高科学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报名方法: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的亲子组、老少组登陆上海学生活动网报名,只有完成了规定项目的报名后方可报名参加自选项目。

各项目在区县初赛中的优胜者,并完成规定项目的,可参加市级决赛;老年组由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报名和初赛,并推荐优胜者参加市级决赛。

三、活动内容:1、在学习、了解、搜集“桥”文化和造“桥”技术发展过程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画一幅关于桥的画或拍摄、搜集一些关于桥的照片等资料,参与展示评比;2、以家庭为单位(2—3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赛场提供的材料,自备工具及材料,现场创意制作一座桥并进行测试评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