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谈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谈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罗锐
摘要:本文针对如何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进行探讨。

分析和探究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以改善和提高历史教学水平,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不仅真正学到终身受用的知识,更提升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在社会上得到很好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一、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的几年来,学校、教师也都在积极的探索新课程下如何实施高中历史教学。

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高考机制还没有明确改变,教学评价体系也没能跟上教学发展的步伐,许多教师还有顾虑,不敢贸然地按新课程要求进行授课。

还有就是有些教师还不能真正领会新课程的精神,还停留在新课程的表面层次,停留在形式上。

因此当前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出现了这样的几种情况:
(1)“目标高考”型
由于现在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模式仍以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教师与学生的主要标准,为了应付考试,为了教学成绩,为了获得好评,将目标对准高考,力求与高考的要求接轨,这种课堂仍是传统的“满堂灌”。

课堂上教师讲解、分析、说明,一人独揽,唯恐讲不到。

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是眉飞色舞,而学生在下面则是昏昏欲睡。

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参与程度很低,甚至有的课堂就没有学生的参与,只是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结果是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有的只是沉闷无趣、身心疲惫。

此种做法相信还普遍存在。

(2)“完成课标”型
一些历史教师机械的理解新课程,只重形式不重内容,为了完成“课程标准”而教学,出现了只有形式而无内容的“作秀课”、“展示课”。

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仍以自己为中心,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堂上有交流,有探究,但都只停留在课堂问答的层面,且问题的指向性较强,学生没有真正的思考或者说学生也没有机会去思考,因为教师只是想通过提问的方式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灌输给学生。

这样的课堂教学,除了热闹之外又能给学生多少启发呢?这种情况下,学生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且停留在教材上的知识层面,缺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独特理解和独特感悟无从谈起,课堂提问的过程也就成了变相的灌输过程。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这些低效或是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严重的阻碍了学生主体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教学活动不能有效展开,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不到提高,更使学生对教师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如果上述教学的低效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那么素质教育就只是一句空话,新课程也将是一场空。

因此, 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和归宿,提出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课堂实施策略与方法
历史教师备好课的最终目的是上好课,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

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能指导个体将某一行为指向某一特定的目的,并将这一行为维持一定时间。

学习动机在历史学习中是一个很有效能的动力因素,如果能正确了解、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将大大地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

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

历史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动机,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
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而课堂教学是主要渠道。

历史教师要把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贯穿于整个历史教学过程的始终,因为并非只有历史学习的开始阶段需要动机来启动,整个学习过程都离不开动力系统的支持。

(2)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
就具体的一节历史课来说,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上课,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它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高低。

所以历史课堂教学是实现历史有效教学的核心环节。

历史教学的进行阶段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阶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训练、情意的培养以及由此带来的多方面的发展,都主要是在这个阶段实现的。

在这个阶段,历史教师要根据高中学生的注意规律进行组织教学,同时还要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把预料之外所发生的事件处理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这也为教师处理课堂发生的突发事件指明了方向。

三、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备好课,上完课,这节课并没有结束,课后历史教师还需要静下心来反思。

针对备课时的初衷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再思考、再认识,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尊重、课堂生成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计是否有意义、情景创设是否到位,这样既可以积累教学经验,又避免以后的教学实践少走弯路。

教学反思是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关于教师成长的公式即:成长=经验+反思。

由此可见,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而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将有助于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

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包括各个环节、各个层面。

教学反思既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反思,也有课堂管理的反思。

既有教学的反思,也有教育的反思。

既有教学过程的反思,也有教学结果的反思。

既有教师通过自我感受而进行的反思,也有借学生的表现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反思,还有通过其他教师的反映而进行的反思。

总之,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也主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大凡有效的高中历史教学,都是针对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而言的。

因此,历史学科教学有效性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不是教学的法则,而是要明确学习历史这门课程究竟有怎样的价值,是否能帮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领会历史文化,能否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