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下历史作业设计

七年级下历史作业设计

【2014年上期七年级历史作业设计】第1课开运河创科举1、隋统一:年,建立隋朝,定都城;年,消灭南方的陈,完成国家统一。

2、大运河:时间:年人物:帝。

大运河以为中心,北通(北京),南达(杭州),全长2000多千米。

四段:(由北至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作用(评价):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国家的统一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3、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把读书、考试、当官联系起来)。

隋朝帝开科举先河,帝设进士科,科举正式形成科举作用:①给一般的知识份子提供了当官的机会②为统治者吸收人才拓宽了道路③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

第2课贞观之治1、玄武门之变:年,建立唐朝,都城,李世民发动“之变”当上皇帝。

2.知人善任: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做宰相,人称“”。

重用敢于直言的为著名的谏臣。

3.贞观之治:什么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含义: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为“”。

原因:①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实行政策;②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房谋杜断、谏臣)③加强中央集权,沿用隋朝的,增加宰相人数,合并州县;④完善科举制,大力发展教育。

(唐朝科举中常设科目是科和科。

)第3课开元盛世1、女皇武则天:唐太宗去世后,唐高宗体弱,政权逐渐由武则天掌管,后改国号为周。

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她重用有才能的人(如狄仁杰),重视农业生产。

史称她的统治有“”。

2、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重用人才(姚崇、宋璟、张九龄),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3、生产工具:唐朝生产工具出现、。

陶瓷手工艺品代表:4、唐都长安:唐都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大都市。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1、唐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2、天可汗: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如善待叛乱的东突厥首领,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

3、唐蕃和亲与会盟:①、唐太宗时,把嫁给吐蕃首领。

②、唐中宗时,把嫁给吐蕃首领。

③、年,吐蕃与唐朝会盟并建立会盟碑,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4、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称与唐朝“和同为一家”第5课唐代的中外交往1、市舶司:唐政府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并在最大的外贸港口设置管理对外贸易,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外贸管理的官署。

2、遣唐使: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

日本13次派遣唐使到中国访问、学习。

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发展。

3、鉴真东渡:唐代高僧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了中华文明,传授了佛法,增进了中日友谊。

4、玄奘西游:唐太宗时,西去天竺取经,其《》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和佛学的典籍。

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1、赵州桥:隋朝工匠设计和主持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2、掉版印刷:隋唐时期,我国已经发明了印刷术,晚唐时期印制的《》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3、科技: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实测子午线,首次发现恒星移动现象,制定出《大衍历》。

4、医药:隋唐时期著名医药学家医德高尚,医术高明,被后世尊称为“”,著有《》一书。

5、列举隋唐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①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②隋唐时期,我国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③《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④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实测子午线,首次发现恒星移动现象⑥《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写的药典。

第7课隋唐的文学艺术1、诗歌的黄金时代: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诗歌近五万首。

唐代最有名的诗人是李白、杜甫、白居易。

2、代表诗人:⑴“诗仙”李白(盛唐):代表作:《望庐山瀑布》《蜀道难》《行路难》。

⑵“诗圣”杜甫(唐由盛转衰):代表作:“三吏”、“三别”。

⑶白居易(晚唐):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

是唐代诗歌最多的诗人。

3、书法:、的楷书合成为颜筋柳骨,草圣。

4、绘画:唐初画家以人物故事画著名,盛唐画家被后人尊称为“”,代表作是《天王送子图》。

5、石窟艺术: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又称为千佛洞)是我国最大的石窟艺术群,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

6、音乐舞蹈:隋朝的和唐朝的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舞蹈中的代表作是唐朝的《》和《》。

第9课辽、夏与北宋和战1、契丹兴起:年,契丹首领建立国,统一契丹各部,都城在,947年,改国号为。

2、陈桥兵变:年,后周大将(宋太祖)发动建立朝,定都,史称北宋。

3、澶渊之盟:1004年,辽进攻北宋,在宰相力劝下,宋真宗亲自督战,辽宋发生澶州之战,打败辽军。

1005年,达成之盟。

4、宋夏和战:1038年,党项首领称帝,都城在兴庆,史称。

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

西夏和北宋的边境贸易,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第10课宋金对峙1、金的建立:1115年,女真族首领在会宁府称帝建立国。

1125年,金灭辽,年,金灭北宋。

2、东京保卫战:1126年,金兵包围东京,主战大臣主张迎战,取得了东京保卫战的胜利。

3、靖康之变:年,再次南下的金军攻破东京,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及大量珍贵财物,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4、南宋建立:年,宋钦宗的弟弟(宋高宗)在称帝定都临安。

史称南宋。

4、岳飞抗金:是南宋最著名的抗金将领。

由于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被称为“”。

1140年岳家军在郾城大败所率领的金兵。

5、宋金和议:宋高宗和以“”杀害了岳飞后,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东自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为界;宋向金称臣,每年向金贡送银25万两、绢25万匹。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

第11课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1.经济重心南移:⑴时间: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⑵原因:①魏晋南北朝时,南方得到开发.②唐末五代以来,北方多战乱,南方较安定. ③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既增加了劳动力,又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生产经验. ④南方各时期的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⑶表现:①宋初,南方人口是北方人口的两倍.②北宋时,约80%的财政收入来自淮河以南.③南宋时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语,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2、农业出现新农具:、。

原产越南的由福建推广到江淮。

3、手工业:宋代业在民间出现经营专业户;成为著名的瓷都;采煤技术领先世界,煤普遍应用于居民生活;海船上有。

4、商业:北宋四川的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北宋都城、南宋都城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海外贸易兴盛,、、是宋朝主要外贸港口。

5、社会生活:城市中打破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有专门的娱乐场所“”;喝茶、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

主要节日在在宋朝时已经形成如元旦,端午。

第12课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1、蒙古建立:年,蒙古贵族推举为大汗,尊称为“”。

建立了以和林为都城的蒙古汗国。

2.元朝统一:年,蒙古大汗改国号为大元,年元军灭南宋(南宋抗元爱国英雄,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的千古名句),1279元军统一全国。

3.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统治的措施:①建立制度。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朝。

②设管辖吐蕃。

在元朝时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行政区。

③元朝还设,管理和(今台湾)。

4、农业:元世祖重视农业生产,把新增田地和人口作为地方官员考核重要条件。

5、手工业:松江的对棉纺织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的中心。

6、商业:元朝时,都城是新兴的国际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克可﹒波罗的著作《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是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

5、民族融合:元朝时,各民族杂居通婚融合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第13课宋元的科学技术1、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1)战国时发明的是最早的定向工具(2)宋朝时,制成了,用于海上交通。

2、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代,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唐末开始使用火药制造武器;(2)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出现火药武器,民间出现鞭炮。

3、印刷术:北宋平民发明活字印刷术(粘土)。

元代发明木、锡活字印刷。

4、四大发明是哪四项?又什么历史意义?四大发明概念:、、和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历史意义:四大发明经由阿拉伯传入西方,对欧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14课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1、史学:北宋史学家主持编写的《》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2、文学:宋代的主要文学成就是。

3、豪放词:北宋著名词人开创了豪放词风,其代表作为《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词人代表人物还有南宋的,其代表作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4、婉约词:两宋之际的女词人的婉约词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元曲:元代的主要文学成就是。

元代最杰出的剧作家是,其代表作是《》;元代著名散曲作家有,其代表作有《天净沙·秋思》.6、绘画:两宋时,风俗画代表作有北宋的《》,元朝的代表画家为,名作有《》。

第16课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1、明朝建立:元朝末年爆发起义,年,在称帝,建立明朝(明太祖)。

同年,攻占大都,元朝统治结束。

2、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在中央,撤中书省,废,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在地方,废,分权于。

②设置特务机构,这是明朝皇权空前加强的重要表现。

③在思想上实行制度,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进步。

3、丞相、行省立废:朝设立丞相,朝废除。

朝设立行省制度,朝废除。

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寇1、郑和下西洋:(1)条件: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2)目的: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

(3)概况:时间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意义: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比欧洲航海家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南洋地区的开发。

2、戚继光抗倭:倭寇:武士、商人、海盗组成的武装集团。

明朝抗倭英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和,赶跑了倭寇,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号称“戚家军”。

3、简答:明朝抗倭名将有哪些?你认为抗倭斗争的胜利有何意义?(1)戚继光、俞大猷。

(2)抗倭斗争的胜利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抗倭功绩永载史册。

他们都是中华民族英雄。

第18课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1、清朝建立:明朝后期,女真首领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

年,他的儿子改后金为,改族名女真为。

2、清兵入关:明末农民起义,提出“均田免粮”口号,队伍迅速壮大,建立大顺政权,1644年推翻明朝。

同年,镇守山海关的明将投降清军引清军入关,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北京。

3、顺治迁都:1644年,帝迁都,确立对全国的统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