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田径协会计时芯片传感系统审定办法

中国田径协会计时芯片传感系统审定办法

中国田径协会计时芯片传感系统审定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推动我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非田径场地)的普及与发展,规范国内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的计时工作,维护赛事主办单位以及参赛选手的有关权益,确保比赛成绩的准确、公正和及时,特制定本审定办法。

第二条审定依据(一)《田径竞赛规则》(中国田径协会最新版);(二)《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管理办法》。

第三条审定对象适合所有公路跑、越野跑、极限跑、竞走等非场地的走与跑运动项目的计时芯片传感系统。

第四条审定程序(一)审定申请凡具有法人资格,从事田径器材及竞赛设施生产经营,其产品质量优良符合使用标准,具有良好诚信并承诺在审定过程中承担应负责任和义务的企业,均可以书面形式向中国田径协会提出审定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1、审定申请表(见附件1)2、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和税务登记证3、芯片传感系统工作环境检测报告4、芯片传感系统的生产、使用合格证书5、本芯片传感系统以往的使用报告(2至3个例证)6、其他相关的证书、文件资料及产品图片(二)材料审查中国田径协会在收到企业申请,并确认交费后的7个工作日内对申请单位提交的全部资料进行预审。

预审合格后,中国田径协会将组织安排专家测试等工作。

第五条测试流程芯片计时传感系统的测试工作共分为四个步骤,即:产品性能测试、计时功能测试、模拟比赛测试和实地比赛测试(测试表格见附件2,由审定专家填写)。

(一)产品性能测试1、芯片单个重量≤10克,便于使用者在运动过程中携带。

2、芯片应在一定程度上抗压、抗摔、抗变型;计时毯还应抗汽车碾压等。

3、湿度要求:芯片应保证在大雨或冰雪环境中能持续工作,工作时间≥14个小时。

4、温度要求:在-40~80摄氏度内能够正常工作。

5、芯片应防紫外线,并抗电磁干扰。

6、模拟比赛测试前一天,应为审定小组提供10~20枚在本次比赛中使用的芯片,用后归还。

审定小组将对芯片进行冰箱冷冻、阳光曝晒及水中浸泡等实验后,计时芯片应能正常工作。

7、场地布局和使用功能应符合《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管理办法》的要求,计时器材的摆放应符合比赛场地的规定要求,计时器材不得在跑进路线或起、终点给运动员的行进造成明显阻挡、障碍。

8、计时地毯应能用于各种环境而且防水。

9、地毯应具有牢固性,干燥和潮湿环境状态下与地面的摩擦系数应>47,以保证高密度选手通过时不发生移位。

10、地毯应具有6~8吨的抗压性,可承载汽车、自行车等赛事交通工具的碾压且不变型。

11、地毯应具有抗电子干扰的属性,确保在所有路面上进行计时数据的准确性。

(二)计时功能测试1、芯片每秒感应数:每秒至少满足80个以上的感应数。

2、计时器材可持续使用的时间:计时器材应保证在14小时之内持续使用,使用期间不能出现断电或信号接收不良的问题。

3、计时有效率:芯片工作状态在规定范围(距地毯边缘≤0.5米)内的接收功能、芯片在运动状态(小于10米/秒)的接收功能应能保证99.9%被成功激活、触发计时、传感信息、成功输送到主控电脑,并能提供路跑成绩和分段成绩(分段成绩应不少于以下分段:马拉松项目:10km、20km、30km,半程马拉松:10km)。

4、计时准确率:芯片传感系统分辨率为1/10秒(即可以0.1秒区分运动员的结束时间),最终成绩应为整秒。

5、芯片计时丢失率不超过1‟。

(三)模拟比赛测试1、分段点数据应保证实时传至终点主机,现场打印成绩证书要求同步、迅速、准确。

审定人员将随时查看和打印分段成绩单。

2、审定过程中,中国田径协会将安排计时小组对比赛的前30名运动员进行手计时,并对比芯片计时成绩,两数据误差不得大于2秒(枪声计时为准)。

3、前八名比赛结束后3分钟内,须将准确的计时成绩反馈给组委会,比赛结束半小时内应提供全部成绩册(文字稿、电子稿)。

4、支持运动员赛时或赛后成绩查询以及成绩证书的打印(含上网打印)。

5、能够保证在赛事期间按照组委会要求向电视台等转播媒体传输比赛成绩。

(四)实地比赛测试中国田径协会根据国内路跑赛事的计划与芯片企业协商确定测试赛事,并将于赛前30天通知申请审定的企业做好芯片测试工作。

1、前8名比赛结束后3分钟内,须将前8名运动员全程以及各分段计时点准确的鸣枪计时成绩反馈给组委会与芯片审定专家,比赛结束12小时内提供全部成绩数据(模版见附件3,包括:参赛人员、各计时点枪声和净计时的成绩、出发人数、完赛人数、无效成绩、芯片丢失率等)并发送至审定组指定邮箱。

芯片丢失率为同一比赛中所有项目的全部计时点间,丢失数据的总人数(1人多计时点丢失记为1人)占总实际参赛人数(通过第一计时点人数)的千分比。

如丢失数据非芯片计时系统原因,须提交合理解释。

2、审定过程中,中国田径协会将安排计时小组对比赛的前30名运动员进行手计时,并对比芯片计时成绩,两数据误差不得大于2秒(枪声计时为准)。

3、可支持运动员赛时或赛后成绩查询以及成绩证书的打印,要求同步、迅速、准确。

4、审定专家可随时查看和打印分段成绩单。

5、能够保证在赛事期间按照组委会要求向电视台等转播媒体传输比赛成绩。

6、比赛结束后3日内提供由组委会确认的芯片使用情况证明(模版见附件4),并扫描发送至中国田径协会指定邮箱。

组委会在证明中提到的问题,芯片企业要通过邮件方式向中国田径协会答复和说明。

第六条审定确认1、比赛结束后审定小组向中国田径协会提交该场比赛的审定测试报告。

经审定合格的计时芯片,中国田径协会办理合格认证,下发审定合格证书。

证书内容包括:计时传感系统名称、所属企业、证书编号,发证日期、有效期、发证机关钢印和印章,有效期为一年。

2、经审定存在问题的芯片,中国田径协会将向申请企业复函说明芯片在测试过程中的问题,并确定复审事宜;复审通过后下发审定合格证书。

3、将在中国田径协会官方网站及有关媒体上公布审定合格的计时芯片传感系统的名称、所属企业、使用期限。

第七条监督与管理审定证书有效期内,中国田径协会将随机抽选1~2个中国田径协会共同主办比赛(下文所提“比赛”或“赛事”均为中国田径协会共同主办比赛),组织专家按照本办法中“实地比赛测试”程序对芯片计时系统进行现场审查,并在审查前15天通知芯片企业,被通知企业要积极配合审查工作。

如在审查过程中计时芯片传感系统(包含服务)出现重大问题,将撤销该芯片审定证书,并在一年内不予审定。

第八条企业义务审定证书有效期内,芯片公司应履行如下义务:(一)确定芯片所使用的赛事后,应立即向中国田径协会上报该赛事名称、举办时间、地点以及芯片公司联系人等信息。

(二)计时芯片传感系统设备及技术人员配置须根据参赛人数等因素满足赛事需求。

(三)每场比赛结束后12小时内,将比赛的原始数据(模版见附件3),包括:所有参赛人员、各计时点枪声和净计时的成绩、出发人数、完赛人数、无效成绩、芯片丢失率等),发送到中国田径协会和赛事组委会指定邮箱。

(四)每场比赛结束后3日内,上报由赛区组委会及相关负责人确认的芯片使用情况证明(模版详见附件4),并扫描发送至中国田径协会指定邮箱。

组委会在证明中提到的问题,芯片企业要通过邮件方式向中国田径协会答复和说明,同时应积极配合中国田径协会对出现问题的调查。

(五)积极协助中国田径协会进行比赛计时数据分析等其他有关方面的事宜。

第九条续审(一)续审条件审定证书即将到期的芯片企业。

如进行续审应在上一审定周期内具备如下条件:1、已履行本办法中第八条规定的企业义务。

2、在赛事的使用过程中已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并在比赛中提供的计时芯片传感系统(包含服务)未出现重大问题。

(二)续审流程:1、提交原审定证书复印件;2、芯片企业上一审定周期内的年度工作报告(报告内包括:所有赛事列表、赛事使用情况、技术人员配置与培训情况以及下一年度发展方向);3、缴纳续审费用(详见第十一条);4、中国田径协会要求的其他材料;5、上述材料审核通过后将颁发新周期的审定证书。

(三)超出有效期没有正式提出续证申请的,如再次重新申请审定,则需要按照本办法重新审定。

第十条处罚出现如下情形中国田径协会将给予相应处罚,同时告知该企业并通报各马拉松组委会:(一)未履行本办法中第八条规定的企业义务将取消企业的审定产品合格证书;(二)在中国田径协会主办的赛事中如计时芯片传感系统(包含服务)出现重大问题(包括向中国田径协会或赛区组委会提供虚假数据等情况),将撤销该芯片审定证书,并在一年内不予审定。

第十一条审定费用1、初次审定的费用为6万元人民币。

该费用主要用于资料审核、证书制作、审定小组和审定裁判员现场审定等相关工作。

2、如初次审定未合格,再次审定需缴纳复审费用3万元人民币。

3、证书有效期为一年,在有效期截止日前办理续证,续证费用为4万元人民币。

4、申请审定的单位不得向接受测试的当地组委会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第十二条中国田径协会将对已审定合格的产品进行不定期抽查与检测,对审定质量进行评估,对产生的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三条本办法由中国田径协会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中国田径协会2015年3月12日附件2:表1:计时传感系统审定登记表表2:计时传感系统检测评定表表3:芯片计时、人工计时成绩对照表附件3:表1:XXX赛计时芯片传感系统数据表2:XXX赛计时芯片传感系统汇总数据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