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学考试试题库汇总

遗传学考试试题库汇总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科学。

变异(variation):指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各个个体之间总就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有时子代甚至产生与亲代完全不同形状表现的现象。

遗传(heredity):指在生物繁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各个体之间在各方面相似的现象。

二、填空题在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中,Lamarck提出了器官的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等学说;达尔文发表了著名的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理论;于1892年提出了种质学说,认为生物体就是由体质与种质两部分组成的;孟德尔于1866认为性状的遗传就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并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确定了基因的连锁程度,创立了基因学说。

沃特森与克里克提出了著名的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式,揭开了分子遗传学的序幕。

遗传与变异以及自然选择就是形成物种的三大因素。

三、选择题1、被遗传学家作为研究对象的理想生物,应具有哪些特征?以下选项中属于这些特征的有:( D )A.相对较短的生命周期B.种群中的各个个体的遗传差异较大C.每次交配产生大量的子代D.以上均就是理想的特征2、最早根据杂交实验的结果建立起遗传学基本原理的科学家就是:( )A James D、 WatsonB Barbara McClintockC AristotleD Gregor Mendel3、以下几种真核生物,遗传学家已广泛研究的包括:( )A 酵母B 果蝇C 玉米D 以上选项均就是4、根据红色面包霉的研究,提出“一个基因一种酶”理论的科学家就是:( )A Avery O、 TB Barbara McClintockC Beadle G、 WD Gregor Mendel三、简答题如何辩证的理解遗传与变异的关系?遗传与变异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遗传就是相对的、保守的;变异就是绝对的、发展的;遗传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性,变异就是生物进化产生新性状的源泉,就是动植物新品种选育的物质基础;遗传与变异都有与环境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第二章遗传的物质基础一、名词解释冈崎片段:相对比较短的DNA链(大约1000核苷酸残基),就是在DNA的滞后链的不连续合成期间生成的片段。

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首先两条链之间的氢键断裂两条链分开,然后以每一条链分别做模板各自合成一条新的DNA链,这样新合成的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就是新合成的。

半不连续复制:DNA复制时,以3‘→5‘走向为模板的一条链合成方向为5‘→3‘,与复制叉方向一致,称为前导链;另一条以5‘→3‘走向为模板链的合成链走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称为滞后链,其合成就是不连续的,先形成许多不连续的片断(冈崎片断),最后连成一条完整的DNA链。

联会:亦称配对,就是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在纵的方向上两两配对的现象。

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就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最后分开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在这一对染色体中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减数分裂:就是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

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复等位基因:就是一个座位上的基因,因突变而产生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她们都影响同一性状的状态与性质,这个座位上的一系列等位基因总称为复等位基因。

复制子:就是DNA复制就是从一个DNA复制起点开始,最终由这个起点起始的复制叉完成的片段,即DNA 中发生复制的独立单位。

二、填空题1.细胞周期的四个主要阶段就是G1,S,G2,M,其中S期主要进行DNA的合成。

2.减数分裂的前期I可分为五个时期,分别就是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

3.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偶线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配对;粗线期染色体间发生遗传物质交换;粗线期发生交叉端化现象,这一过程一直进行到终变期,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开,而染色单体分离在减Ⅱ后期。

4.在玉米植株中,体细胞里有10对染色体,下列各组织的染色体数就是:叶20条,根20条,胚乳30条,胚20条,卵细胞10条,反足细胞20条,花粉管核10条。

5.有丝分裂就是细胞分裂1次,染色体复制1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而减数分裂就是细胞分裂2次,染色体复制1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N。

6.DNA半保留复制就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底物,以DNA为模板,以RNA为引物,在多种酶的催化下完成的。

7.DNA合成按照5’到3’方向进行,前导链的DNA合成可连续进行,后随链的合成由不连续的短的冈崎片段组成。

8.DNA复制的酶系统包括DNA聚合酶、DNA连接酶、DNA解链酶、拓扑异构酶、以及引物酶。

9.真核生物具有5种DNA聚合酶,分别为polα、polβ、polγ、polδ与polε。

三、选择题1、以下事件中有3种就是有丝分裂也就是减数分裂的一部分,只有一种事件只在减数分裂中出现,这种事件就是(A)A 染色单体形成;B 纺锤体形成;C 染色体向两级移动D 染色体配对2、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发在减数分裂Ⅰ的(B)A、粗线期B、偶线期C、细线期D、双线期3、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姊妹染色单体的相互交换主要发生在(A)A、粗线期B、偶线期C、细线期D、双线期4、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A、中期I B 后期I C 中期II D 后期II5、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片断产生交换与重组一般发生在 ( )A、细线期B、偶线期C、粗线期D、双线期6、果蝇生殖细胞的细胞核内有几条染色体:( )A 12B 8C 4D 27、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可见交叉crossing-over,染色体/gene发生重组,出现在减数分裂前期的( )A) 细线期leptotene stage B) 偶线期zygotene stageC) 粗线期 Pachytene stage D) 双线期 Dipleoid stage8、DNA与RNA同时含有的物质就是:( )A) 磷酸 B) 核糖 C) 鸟嘌呤 D) A与C E) 以上所有9、在转化实验中,Griffiths使用的细菌的种类就是:( )A) 大肠杆菌 B) 酿酒酵母C) 肺炎双球菌 D) 蜡状芽孢杆菌10、证明DNA就是遗传物质的科学家就是:( )A) Watson与Crick B) Hershey 与Chase C) Gierer与Schramm D Beadle 与Tatum11、在Griffiths 转化实验中,注射何种细菌使得老鼠死亡?( )A) 活的,无致病性的细菌; B) 活的,致病性的细菌 ; C) 热杀死处理的,无致病性的细菌; D) 活的,无致病性的细菌与热杀死处理的致病性细菌的混合液; E) B与D同时正确12、为了证明DNA时遗传物质,Hershey 与Chase所使用的实验生物就是:( )A) 大肠杆菌B) 噬菌体 C) 黑腹果蝇 D) 酿酒酵母四、简答论述题1.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就是什么?核内染色体准确复制、分裂,为两个子细胞的遗传组成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打下基础;染色体复制产生的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分别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目与组成。

维持了生物个体的正常生长与发育;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2.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就是什么?遗传:2n n2n,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

变异: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3.试说明双脱氧法测定DNA序列的原理与方法?原理:在体外合成DNA的同时,加入使链合成终止的试剂,与4种脱氧核苷酸按一定比例混合,参与DNA的体外合成,产生长短不一、具有特定末端的DNA片段,由于二脱氧核苷酸没有3’-OH,不能进一步延伸产生3’,5’-磷酸二酯键,合成反应就在此处停止。

方法:1)选取待测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用5’端标记的短引物与模板的3’端互补。

2)将样品分为4等分,每份中添加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与相应于其中一种的双脱氧核苷酸。

3)加入DNA聚合酶引发DNA合成,由于双脱氧核苷酸与脱氧核苷酸的竞争作用,合成反应在双脱氧核苷酸掺入处终止,结果合成出一套长短不同的片段。

4)将4组片段进行聚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根据所得条带,读出待测DNA的碱基顺序。

4.什么就是PCR,请试述PCR技术的原理,以及PCR的反应过程?PCR就就是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原理:双链DNA在多种酶的作用下可以变性解链成单链,在D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参与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成同样的两分子拷贝。

反应过程:首先。

双链DNA分子在临近沸点的温度下加热分离成两条单链DNA分子;然后,加入到反映混合物中的引物与模板DNA的特定末端相结合;戒指,DNA聚合酶以单链DNA为模板,利用反应混合物中的三种核苷三磷酸,在引物的3’-OH端合成新生的DNA互补链。

5.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DNA就是以半保留复制方式进行复制的?先将大肠杆菌细胞培养在用15NH4Cl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里养很长时间(14代),使得细胞内所有的氮原子都以15N的形式存在(包括DNA分子里的氮原子)。

这时再加入大大过量的14NH4Cl与各种14N的核苷酸分子,细菌从此开始摄入14N,因此所有既存的“老”DNA分子部分都应该就是15N标记的, 而新生的DNA则应该就是未标记的。

接下来让细胞生长,在不同时间提取出DNA分子,利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在密度梯度分离法中,密度越大的分子应该越接近管底,结果只得到一条带、而第二代得到两条带、而当细胞分裂了一次的时候只有一个DNA带,这就否定了所谓的全保留机理,因为根据全保留机理,DNA复制应该通过完全复制一个“老”DNA双链分子而生成一个全新的DNA双链分子,那么当一次复制结束,应该一半DNA分子就是全新(双链都完全只含14N), 另一半就是“全老”(双链都完全只含15N)。

这样一来应该在出现在离心管的不同位置,显示出两条黑带。

通过与全14N与全15N的DNA标样在离心管中沉积的位置对比,一次复制时的这根DNA带的密度应当介于两者之间,也就就是相当于一根链就是14N,另一根链就是15N。

而经历过大约两次复制后的DNA样品在离心管中显示出强度相同的两条黑带,一条的密度与一代时候的一样,另一条则等同于完全就是14N的DNA。

这样的结果跟半保留机理推测的结果完美吻合。

第三章孟德尔遗传及其扩展一、名称解释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就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最后分开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在这一对染色体中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