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见习、实习、社会调
查、教育调查等,一般安排时间总数不少于20周。
不同学校的教育学专业课设置状况:
北师大
教育的生理基础、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 课程理论、教学理论、教育哲学、教育社会 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教育文化学、 教育伦理学,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育 管理学等
华南师大
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对策:
一、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关系
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是不变的真理。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生 活当中,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教育学中理论课程 与实践课程也应该相互辅助和联系,不能指向学 生只传授理论课程。
二、与其他专业的联合方面
当代教育学的基础包括了更为广阔的学 科领域 ,如生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 治学,法学,文化学,技术学,管理学等。 教育学与这些学科相互交叉,联系紧密。
社会因素对课程的共同需求主要体现在:
( 1 )对培养新的劳动者和新的政治继承人的 需要。 ( 2 )对更新课程内容的要求。 ( 3 )对课程设计思想的影响.但社会因素对 课程的需求往往不是直接对应的,而是通过 教育方针,政策,有关课程的法规等中间环节 或手段来实现的。
第二、科学知识的进步
主要表现在:
②在校学生。学生是课程调整的直接受益群体, 对课程调整有着与教师不同 的视角,听取学生 的意见更有助于不断完善、规范课程调整过程, 使教师更好的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这里需要注 意的问题是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对课程的掌握 程度不同,因此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课程调整 的过程中,我们尽量要听取各个 年级对课程的 要求,力求更为全面的掌握课程调整过程中要注 意的问题。
教育学与文化的关系:
就广义的文化而言,教育也包括在文 化之中。教育不能离开文化,教育学同样 不能离开文化的影响,因此教育学又有文 化的特性。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学,既有经 验的成分,也有哲学的成分,既有科学的 成分,也有文化的成分。
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
第一、社会需求
所谓社会是社会结构,它包括政治经济发展,社 会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因素,它们对 课程的设置, 课程的内容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学校课程是这 些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河南师大
教育学专业的现状:
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语系学 生瞧不起中文系学生,中文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 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 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 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钱钟书《围城》
教育系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限本科生),大致可分为三 类:
五、及时有效的向学生介绍关于课程设 置的原因、目的及作用方面
大一是迷茫期,大二是探索期、大三是 奋斗期,到大四就是弥补期!针对教育学 学生的现状与我们课程设置专家的“宏伟 蓝图”是完全不符的问题,为了不让一代 又一代的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重蹈覆辙”, 学校必须迅速改革。
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在学生领取通知书时,在通知书里 附上教育学专业的可能出路、就业前 景、课程设置及其原因、各课程在本 专业的地位及对未来的作用等。
备复制性。
皮亚杰认为科学和哲学之间只有一 个区分标准:
前者从事具体特定问题的研究, 而后者倾向于把知识作为整体来研究。
教育学具有两种性质:
一、教育学要从事具体特定问题的研究从这一
层意义上来讲,教育学具有科学性质。
二、教育学要对某些问题作整体的把握,对纷
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以及特定问题零散研究结果进 行总括的整体的研究,从这一层意义上讲,它又 具有哲学性质。
一、 社会需求决定了教育学课程发展的方向; 二、 知识的更新促进了教育学课程内容的更新
及组织形式的改变;
三、学生身心发展强烈影响各学校的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及教材组织。
教育学课程大体设置状况: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
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通论、 课程论、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 统计测量评价、教育哲学、中小学语文或数学教 学法等。
解析几何、线性代数、数学分析、概率统计、 数学思维方法、自然科学概述、数学游戏与 竞赛、音乐、美术、舞蹈、教育学、教育心 理学、教育研究概论与行动研究、小学数学 课程与教学论、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教育 见习和教学实习等 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比较教育学、中 外教育论著选、教学论、课程论、教育文化 学、教育法学、教师教育研究等。
三、学分及课时分配方面
(1)突出核心课程的地位 (2)加大实践类课程的学分、课时。 (3)重视开展教学实验
四、课程顺序方面Βιβλιοθήκη 沈阳师范大学在对教育学专业的调查中,有 57.0%的学生并不认为所开设课程是按照一定内 在逻辑顺序展开 的,甚至有 37.8%的学生写不出 10门以上学科专业必修课程或是错将学科专业 选修课程当做学科专业必修课程。 所以各课程 的开设顺序也有一定的讲究。例如:外国教育史 和中国教育史应该在比较教育学之前开设,这样 可以使学生为比较教育学的学习储备一定必要的 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
(2)学生入学后,对其进行思想、专业知识 普及、人生规划教育等,可通过专家、老 师座谈的方式,但切不可将一个院的各个 专业集中在一起,因为这样无法估计到各 个点,最好将一个班的学生和以后可能会 给他们上课的教师都聚集起来,点面结合, 各个击破。 (3)严格对学生进行考核,决不能凭一张试 卷定成绩。
③研究生。对“课程对学生的影响”这一问题最有 发言权的就是已经接受过 课程的学生,但是要 想将已毕业学生的意见收集上来可谓一件难事, 但这一部分 学生的意见又是不得不加以考虑的。 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就地取材。 ④中小学教师。本科教育学专业培养方向主要是 中小学“教研室(处) ”教 师,这就要求我们对 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做出一定的指导和帮助,那 么首先当然 要了解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 中存在哪方面的问题,有哪些是教育学专业学 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
(6)开设与就业相通技能
针对目前所学知识在具体的实际工 作相脱节的问题,开设并认真落实实 践课程,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显得 异常重要。
以上是我们组讨论的结果, 希望对改善教育学专的课程设置 有帮助和有助于学习教育学的学 生能够了解课程设置和有提高学 习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有一 个良好的基础。
(1)热爱教育事业,从小立志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可 到了教育系,才发现投 错了门。做大学教师是天方夜谭; 做中小学教师则是专业不对口,校长和教育行政人员的 职位没有空缺;幼儿教师不但被幼儿教育专业学生霸占, 还有性别歧视。到老少边穷地区和广大农村去倒是可以 建功立业,可他们又不能背叛“人往高处走”的世俗信 条。 (2)报考热门专业落马的,他们一面抱怨自己命不好,一 面把教育学专业贬得一无是处。 (3)把本科专业当跳板,另作他图的。考研对“身在曹 营心在汉”的他们是一个普遍性的选择。可是真若是考 了本专业的研才知道,科班出身的他们一点都不比那些 门外汉来得更容易,若是考了其他系科的专业,则感觉到 隔行如隔山。
(4)任课老师可以更全面的收集关 于课程设置的资料,学生对课程设 置有任何疑问也可得到相应的老师 较为规范的讲解。 (5)设置课程调整研究小组针对课 程调整研究力度不够的问题,应该 设立专门的课程调整研究小组。
课程调整研究小组的组成应该包括 以下几个部分:
①任课教师。这里所讲的任课教师不仅要包括现在本 科教育学专业有课程安 排的教师,更要包括已不在本 科授课或很少在本科授课的教师。现正在本科授课 的 教师对课程调整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更为切实的接触, 而且是研究结果的最 大受益群体之一; 但是现已不在 本科授课的教师在过去的授课中积攒了丰富的教育教学 经验,他们更了解课程内容,对课程设置有着独到的想 法。
(1)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着课程设置的水平,性 质和特征。 (2)科学新的发明和发现,对课程发展变化的方 向,内容,结构和形式都有显著影响。 (3)科学知识的分类对学校的课程内容,尤其是 课程设置有着重大的影响。
第三、学生身心的发展
学生身心发展对课程制约的表现:
( 1 )对课程目标的制约。不同学段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特 点不同,其课程目标也各异。 ( 2 )对课程设置的制约。长期研究表明,个体发展有六 个方面的共同需要:认识活动的需要;价值定向活动的 需要;操作活动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审美活动的 需要;体力活动的需要。课程设置不仅反映社会需求和 科学知识发展情况,也要反映个体的这种共同需求. ( 3 )对教材编制的制约。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制约着教 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只有把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学生心理 发展的顺序统一起来,这样的教材才能受学生欢迎。
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
我们组提出四个问题进行的研究:
一、相关概念 二、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与问题 三、进一步改善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因 四、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对策
一、相关概念
(一)教育学学科特性定位
及其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教育现象(活动) 学科特性:
本质上,教育学是一门系统性的经验学科。教育 学的经验性质,是指教育学理论的内容有经验的成分, 这经验成分就是人类在漫长的教育历史过程中,经过不 断地尝试,在接受成功的激励和失败的惩罚之后得来的 教育道理。每个人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教育也是独 一无二,因而在教育和培养人的过程中不存在照搬的问 题,每个人的教育只能借鉴先前的经验而已,并不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