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原理试题1

电视原理试题1

1、在明视觉条件下,对辐射功率相同的510nm 绿光和610 nm 橙光的亮度感觉谁高谁低?暗视觉下又怎样呢?
答:人眼对波长为380~780nm 内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敏感程度,称为人眼的视敏特性
根据相对视敏函数:()()
()()()()λλλλU P P P P U 550550==
则 ()()()
550P U K λλ= ()()()()10503
.00503.0510610510610===U U K K 所以:510nm 绿光和610nm 橙光的亮度感觉相同。

2、明视觉条件下,对420nm 紫光若要获得与555nm 黄绿光相同的亮度感觉,它们的辐射功率比应怎样?
答: 根据以下公式可知
明视觉条件下 420nm 光与555光相同亮度感觉 即V(λ)值相同
()()()()
555555420555r r r r p p p p = 即辐射功率应该相同
3、荧屏上5条灰度条的亮度各为20、33、51、73和1002
/m cd ,问哪两个相邻条之间“亮度感觉差”最小?哪两个相邻条之间的“亮度感觉差”最大?
答:
根据公式 0lg K B k s +=
可知 亮度感觉s 与物体的亮度B 的对数成正比,所以亮度数值的差越小亮度感觉差越小,反之越大
所以 亮度为 20和33两条灰度条之间亮度感觉差最小
4、 假设原景物的22/300,/9000m cd B m cd B n i m x a m ==,重现图像的2max /5.93m cd B =,环境
光2/5m cd B =Φ,问对比度和亮度层次损失的损失怎样?
答:
原景物对比度30300
9000===Min Max B B c 对应梯级数68
lg 3.2=⎪⎭
⎫ ⎝⎛=C n δ 不同环境中Bmax/Bmin 的比值大致相同
所以 Bmin=93.5/30=3.12
实际对比度:13
.125
12.35
5.93min max =++=++=
φφB B B B C r 对应梯级数 85
.49lg 3.2=⎪⎭
⎫ ⎝⎛=r C n δ 可见,对比度由30变为12,对比度级数损失了18级。

5、何谓视觉惰性?在电视系统传输图像中如何利用它?
答: 当有光脉冲刺激人眼时,视觉的建立和消失都需要一定的过程,即具有一定的惰性。

光源消失以后,景物影像会在视觉中保留一段时间,称为视觉暂留或视觉惰性。

如果周期性重复的脉冲光源作用到视网膜上,当脉冲光的重复频率不够高时,人眼会对之产生一明一暗交替变化的闪烁感觉。

这是因为光源在有光和无光间断变化时,人眼在亮度感觉上能辨识出它们的差异所致。

把不再引起闪烁感觉的光源的最低重复频率称为临界闪烁频率,在电视系统传输图像中只要保证换副频率大于系统的闪烁频率,就可以保证图像的连续性而不闪烁。

6、若电视图像的换幅频率为50Hz ,最大亮度为2002/m cd ,最小亮度为52/m cd ,此时图像有无闪烁现象?
答:
根据公式 ()b B B a f c +-=21lg
可知 ()()6.26195lg 6.96
.265200lg 6.9+=+-=c c f f
=48.584
可知换幅频率50Hz 大于临界闪烁频率48.584,所以图像无闪烁现象
7、在离荧光屏2m远处观看间歇呈现的运动景物,若重复呈现的频率为20Hz,景物在荧光
屏上的水平运动速度为0.1m/s,问运动景物呈现的是跳跃式运动还是连续平滑运动?
答:图像的重复频率为20Hz,
所以重复周期为1/20=50ms
景物50ms内在画面上水平方向移动距离为:
0.1m×50ms=100mm×50ms=5mm
5mm对人眼的张角为:2×artg2.5/2000=8.6′
人眼连续感的张角为7.5′,而8.6′>7.5′,
故感觉是不连续的
8、什么叫扫描的同步?顺序传输制中为何要有这一步?
答:进行扫描时,要求收发两端的扫描规律必须严格一致,称为同步。

所谓同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两端的扫描速度相同,称作同频;二是两端每行、每幅的扫描起始时刻相同,称做同相。

即同频又同相才能实现扫描同步,保证重现图像既无水平方向撕裂现象,也无垂直方向翻滚现象。

9、若观众与电视机屏幕的距离L为幕高h的4倍,人眼的最小分辨角 =1.5',试说明人
眼在垂直方向上能分辨多少对黑白相间的线数?
答:分辨角的计算公式为:θ=3438d/L
根据人眼的分辨角θ=1.5ˊ,
已知L=4m=4000mm,代入上式,
得到:两黑点间的距离
d=θ×L×/3438
=1.5×4000/3438
=1.7mm
10、试计算625 / 50 扫描制式一幅图像所能传送的汉字数(设每一汉字由15×18个象素组成)。

答:每帧625扫描行, 扫描逆程期约占整个扫描时间的8%,因此625行中用于扫描图像的有效行数只有576行,由此推导出图像在垂直方向上的分辨率为576点, 按现行4∶3宽高比的电视标准,图像在水平方向上的分辨率应为576×4/3=768点,这就得到了768×576这一常见的图像大小. 设每一汉字由15×18个象素组成
所以最大显示汉字的数目是768*576/15*18=442368/270=1638 个
11、何谓帧型比?显像管中用什么方法保证扫描光栅的帧型比符合规定值
答:根据人眼视觉特性,现行扫描光栅呈矩形,其宽度与高度之比称为帧型比或者宽高比,传统电视定为4:3。

在显像管中电子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所扫描的距离即光栅尺寸的大小,他是有水平扫描和垂直扫描电流的峰峰只确定的。

12、说明隔行扫描的优点,并简述其缺点?
答: 隔行扫描方式是将一幅(一帧)电视画面分两场扫描,每场均为从上至下进行扫描。

与逐行扫描所不同的是第一场扫描1,3,5,7……等奇数行,构成奇数行光栅,称为奇数场;接着第二场,从上至下扫描2,4,6,8……偶数行,称为偶数场, 两场光栅重现图像时精确镶嵌,构成一幅完整画面。

隔行扫描的优点:
可以保证基本不影响图像分解力和画面无大面积闪烁的前提下,将图像信号带宽减小一半。

即在画面无闪烁的前提下,对给定的通频带,隔行扫描能以更多的行数分解图像。

隔行扫描的缺点:
a 行间闪烁效应:靠近荧光屏观看,能看到荧光屏上光栅线条,且各扫描线闪烁。

因为每条扫描线的重复频率为25Hz ,低于临界闪烁频率。

且隔行比越大,行间闪烁效应越明显。

b 并行现象:当奇、偶两场光栅的镶嵌情况不理想时会出现并行现象。

它会使有效行数减少,影响图像分解力。

c 垂直边沿锯齿化:当物体沿水平方向运动速度足够快时,图像的垂直边沿会产生锯齿现象,上图为一条垂直黑线直线在白背景上自左向右运动,下图演示了在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时重现的图像。

隔行扫描的锯齿现象较严重。

但在正常观看距离及电路工作良好、景物运动速度一般时,人们感觉不到这些缺点。

由于优点是主要的,所以现行的广播电视系统都采用隔行扫描方式。

13、若已知场频V f =50Hz ,行频H f =15625Hz ,场逆程系数08.0=β。

重现图像高度为40cm ,
求1)奇或偶场内相邻两行间的节距;2)奇、偶场之间相邻行间的节距。

答:已知 :H f =15625Hz V f =50Hz
Z=6252
/=V H f f β=0.08 故:有效行数是 625×0.92=575
所以: 奇场或偶场内相邻行间距为0.696×2=1.392mm
奇偶场之间相邻行间距为400mm/575=0.696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