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课文部分第二单元内容梳理
单元目标:1、会认56个生字,会写19个生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在任何语境下都能认识。
要求会写的字字形、笔顺正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之情。
4、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古诗,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这一单元一共有五课,现在就对这五课分别进行梳理和解说:《画》:
1、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
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
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
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中有“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三对意思相反的词应该让孩子理解和掌握。
这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难点是了解诗意。
2、由于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因此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有顺序地展开观察,初步建立画与诗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课堂常规和学习
习惯的培养,例如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的仪态、声音,教师随机进行指导。
《四季》:
1、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
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
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
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2、课文要熟读成诵。
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个人读、同桌对读、小组轮流读、分角色读、做动作读……通过朗读表现学生自己的感受。
如,“草芽尖尖”可读得轻细,表现出草芽的柔嫩;谷穗“鞠着躬说”,可读出谦虚的感觉;“雪人大肚子一挺”,可以做挺肚子的动作,以表现雪人顽皮的样子。
对学生的创造,教师应充分给予鼓励。
《小小竹排画中游》:
1、本文讲了一个小男孩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他观赏着两岸美丽的风光,被这风光深深吸引而感觉自己就像在画中游。
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易激起学生身临其境
之感。
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
课文对两岸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着赞美的感情。
全诗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适宜学生诵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生字,会正确流利地朗读。
难点是对“鱼米乡”、“画中游”的理解。
《哪座房子最漂亮》:
1、本课是一首诗歌。
全文共有四句话。
第一句主要讲新房多以及新房是什么样的。
第二句进一步说明新房很多,着重讲房前屋后的绿化情况。
三、四两句一问一答,指出小学堂的房子最漂亮。
这首诗的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叠词和数字的运用,使诗句富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生字,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是:读好课文,体会感情。
《爷爷和小树》:
1、这篇课文以一个儿童的口吻生动地说出人和树的关系:人类保护树木,树木为人类造福。
全课共有三个自然段,两幅插图。
第一段写的是天冷了,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让小树暖暖和和过冬。
所配插图画面是:爷爷在认真地给小树的树干捆绑稻草。
第二段写的是天热了,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让爷爷在树荫下乘凉。
所配插图画面是:夏天,小树枝叶茂盛,爷爷悠闲地扇着大芭蕉扇,在树荫下乘凉。
第三段赞扬爷爷和小树真好。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知道课文中的“衣裳”、“绿伞”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爷爷真好,小树真好。
”要切实引导学生把词放在句子中,把句子放在课文中准确地理解意思,使他们初步学习到联系句子,联系课文理解词句的基本方法。
2、反复朗读,情感熏陶。
学生理解课文后,指导他们反复朗读,便能读出爷爷和小树互相得到帮助后的快乐,从而想到人与人之间也要互相帮助,想到生活中同学之间互相关爱的情景。
借助、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学生感同身受,更能谈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恰当的开发教材,有效地再现生活,会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