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基复合材料1资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1资料


(b) Al基体和四种 SiCp/Al 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
服强度如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有相
同的变化规律,即颗粒尺寸越小,复合材 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均越高。
(c)Al基体和四种 SiCp/Al 复合材料的延伸率如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复合材料的塑性均较基体大
幅度降低。复合材料的延伸率随着颗粒尺寸 的增加而增加,但当颗粒尺寸增加到 56μm 时,复合材料的延伸率反而下降。其中, MMC1 复合材料的延伸率最低(11.14%),只 有纯 Al 延伸率的近 化来定性表征热残余应 力。复合材料基体(200)面间距与增强体颗粒尺寸 的关系如图:
(4)颗粒尺寸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a)SiCp/Al 复合材料及纯 Al 拉伸的应力-应变曲 线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复合材料的流变应力比纯 Al 的高,
且颗粒尺寸越小,流变应力提高的越明显; 颗粒尺寸越小,复合材料的加工硬化率越高。
(1)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体积分数为 20% 的四种不同颗粒尺寸(1μm、5 μm、20 μm 和 56 μm)的 SiCp/Al 复合材料; (2)观察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 (3)测试含不同颗粒尺寸复合材料的室温拉伸 性能;
不同尺寸的SiC颗粒形貌:
粉末冶金法制备复合材料流程图:
实验结果及分析
(2) 颗粒尺寸对基体中位错密度的影响
由于 Al 基体与 SiC 颗粒热膨胀系数的巨大差
异,在复合材料热挤压完毕后由高温冷却到 室温时,基体与颗粒界面处产生较大的热错 配应力。随着冷却的不断进行,热错配应力 逐渐增大,当错配应力超过 Al基体的屈服强 度时,颗粒附近的基体会发生屈服变形,使 热错配应力得以部分松弛,同时会在近界面 区的基体中产生高密度的位错。
表面处理对颗粒表面形貌的影响
原始颗粒与不同方法处理后的颗粒表面形貌如下图:
上图表明:
方法1处理的颗粒钝化效果明显; 方法2处理的颗粒表面有众多蚀坑和锯齿状的刻 痕,比表面积增大,实现了颗粒粗化; 方法3处理的颗粒棱角有所钝化。
表面处理对颗粒物相组成的影响
3种方法处理后的SiC颗粒X射线衍射图谱如下:
由图可知: 方法1处理的SiC颗粒X射线衍射图谱中没有
出现SiO2的衍射峰,但在SiO2衍射峰位置 出现了弥散峰。 方法2 处理的SiC颗粒X射线衍射图谱中氟 锆酸钾(K2ZrF6)的衍射峰强度比较低但是 比较明显, K2ZrF6在SiC颗粒表面析出。 方法3处理的SiC颗粒X射线衍射图谱中无氧 化硅及其他杂质存在。
表面处理对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
用不同方法处理的SiC颗粒制备的复合材料金相组织如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用原始态SiC颗粒制备的复
合材料颗粒团聚现象严重,而经过3种表面处 理后的复合材料中颗粒分布的均匀性都有明 显的改善。
结论
(1)酸洗+高温氧化处理使SiC颗粒明显钝化,表 面被一层非晶态的SiO2膜包裹,颗粒表面状态得 到了改善; (2)碱洗+氟酸盐处理使SiC颗粒表面粗化, K2ZrF6在颗粒表面结晶析出; (3)碱洗+酸洗处理后SiC颗粒表面平直、干净, 棱角有所钝化; (4)SiC颗粒经各种工艺表面处理后,与原始态相 比,团聚现象明显减少。
(1)SiC颗粒尺寸对颗粒分布均匀性的影响
SiCp/Al 复合材料中的颗粒分布 (a)MMC1; (b) MMC5; (c) MMC20; (d) MMC56
从图中可以看出,制备出的复合材料中碳化
硅颗粒比较均匀的分布在基体中。增强体颗 粒尺寸越大,颗粒间距越大,分布越均匀。 对小尺寸的增强体颗粒,团聚现象也不太明 显。
• (5)拉伸断口形貌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颗粒尺寸越小,复合材料
断口的韧窝和撕裂棱越多。 56μm 大颗粒增 强的复合材料呈现脆性断裂特征,颗粒的解 理断裂比较严重。
结论
a、复合材料的位错密度和热残余应力随着颗粒 尺寸的增大而减小。 b、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随着颗粒 尺寸的增大而减小。 C、颗粒尺寸通过两种方式影响复合材料的变 形行为:位错强化机制和大颗粒断裂损伤弱 化机制。
2、影响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组织 性能的因素:
基体金属种类、增强体形貌和含量,界面结 合情况等是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
(3)本报告研究内容:
通过实验分别研究SiC颗粒的尺寸及表面处理
对SiCp/Al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
一、颗粒尺寸对SiCp/Al力学性能的 影响
实验内容:
颗粒尺寸及表面处理对 SiCp/Al 复 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
综述
1、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特点:
(1)与传统材料相比,比强度高、刚度高、耐 疲劳、耐磨损、热膨胀系数低、尺寸稳定性 好。
(2)与其它增强体(长纤维、短纤维、晶须) 相比,成本低、制备和加工比较容易。
(3)性能的可设计性。可通过选择不同的基体、 增强体、生产和加工工艺、热处理工艺、增 强体颗粒的体积分数、颗粒形状和颗粒尺寸 等来改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热物理性能。
方法1(酸洗+高温氧化处理):40%HF溶液 (40℃)酸洗3h+1100 ℃高温氧化10h.
方法2(碱洗+盐处理):饱和NaOH溶液 (80 ℃恒 温)碱洗30min+80 ℃饱和氟锆酸钾( K2ZrF6)溶液 恒温浸泡2h.
方法3(碱洗+酸洗):20% NaOH溶液(80 ℃恒温) 碱洗30min+25%HCl溶液(50 ℃恒温)酸洗30min.
(二) SiCp表面处理对SiCp/6066Al 组织性能的影响
实验过程:
(1)实验材料:基体6066Al,增强体SiC为βSiC颗粒,平均粒度10μm; (2)采用3种方法对SiC颗粒进行表面处理; (3) SiC颗粒表面形貌分析; (4)制备复合材料; (5)复合材料组织分析及性能测试。
对SiC颗粒表面处理的3种方法:
利用 XRD 线性分析可以对样品的位错密度进
行表征,结果如下:
(3)颗粒尺寸对复合材料热残余应力的 影响
热残余应力的表征方法: 复合材料中的热残余应力是一种微观残余 应力,直接测量其大小是困难的。可用基 体的晶面间距变化表征复合材料基体中的 热残余应力。
利用 X 射线测量不同颗粒尺寸增强复合材料中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