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创新教学方法的思索
教学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当前教学现状,为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制定的基本方针与可行性规划。
地理教学设计其实质在于科学、灵活、实用。
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教师根据地理教学实际,正确协调教师、学生、教材、教具之间的动态联系,设计实施师生活动的最佳途径与程序,从而全面完成地理教学的多项职能,以实现最佳组合。
教学实践证明现代中学地理教学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操作:
1. 兴愉悦学习之风
建立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成功实施现代中学地理教学的必要基础。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氛围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
我们认为现代师生关系应包含下列基本要点:第一,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二,师生之间是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
第三,师生关系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第四,师生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
2. 发创新起点之问
“发明千千万,起始在一问。
”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
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创新教
育的今天,质疑好问已是每一个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问题”何来?常用的办法有:
第-,从矛盾中引发问题。
借助直观手段,显示与已有知识矛盾的事实,形成问题情境。
如通过展示死海上躺浮着人的照片或图画,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人不会沉下去呢? 一位产妇在过日界线前后降生的双胞胎,出现妹妹大于姐姐的奇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在诱导中随机设问。
创设问题情境,一气呵成。
如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时,一开始让学生根据“风是怎样形成的”的原理,绘出大气环流图。
然后再对照“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看看有什么不同。
抓住学生迷惑不解,而又急于求知的时机,随即产生问题的情境,引出“地球上风的偏向”产生的原因。
第三,因果关联大胆质疑。
例如:若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为80度,地球的热带、温带与寒带的分布范围会有什么变化?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我国科考队员一般选择在冬至日
前后考察南极洲是什么原因?
3. 扬地图教学之长
直观性一直是地理教学所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地理图像,作为直观教学的重要形式,最能体现地理教学直观性特点,因为几乎所
有地理教学内容都需要借助图像完整表述。
怎样充分发挥图像化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呢?我们认为:
第一,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在充分运用好板书、板图、板画即“三板”教学艺术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电教手段,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力求教学内容图象化。
①变死图为活图。
②化繁图为简图。
③变文字为图像。
④创设寓意图。
让学生读图,懂图,析图,使各
种知识点间建立有机的联系。
4. 驾自主合作学习之舟
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中更多的是不便按照上述活动来设计。
这时,我们可以把全班学生根据认知水平与能力、性格差异等条件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运用预习、自学、互问、答辩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
具体方法是:第一步,布置学习内容,提出若干问题。
第二步,切实落实好课前预习、自学工作。
并要求他们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咨询行家、拜师求教。
第三步,分组讨论梳理知识,相互解答教师或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
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开展竞赛、评出优胜小组。
第四步,教师进行简要总结。
总结的主要目的,一是点拨学生还比较模糊的内容,二是进-步突出重点,三是抓住知识的内
在联系,建立知识结构。
5. 科学合理制作课件,充分发挥直观教学。
5.1 转变观念,提升信息素养,提高资源意识。
地理教师要积极提高信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依据地理教学特点,学生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多媒体设备,熟悉计算机教学的主要过程、模式、制作多媒体软件程序方法,能积极娴熟地利
用网络,搜集地理教学信息,融合于地理课堂教学之中。
并进行科学鉴别、归纳、分类、筛选,利用信息突出知识点,把地理信息通过多媒体课件作为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提出地理问题、让学生获得地理信息、进行地理问题探究、实践、解决地理问题的认识工具,使用多媒体课件要像使用常规的粉笔,板书板画一样得心应手,流畅自然。
5.2 要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提高选材水平。
教材体现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课标体现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教材中有的内容适于多媒体课件教学,有的则不必使用,对于诸如图像,原理难以理解的概念、规律,可以进行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材中有一系列重点、难点,通过一个个教学事件来完成,教师应依据教材,设置好教学事件,通过多媒体展示,完成教学过程,教材信息与教师收集的相关信息相结合,选出最能体现教学目标的信息加以整合于课件之中,使课件成为教学内容,目标的有效载体,使之在每张的灯片中成为最有意义的部件,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5.3 要深研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心理特点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有针对性利用多媒体优势,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探究欲,不是什么课件都能吸引学生的,也不是什么内容学生都感兴趣的,教师需要巧妙利用信息资源,巧妙布局,巧妙设疑,巧妙利用多彩的形式,对准学生探究点和兴奋点,使用多媒体课件。
5.4 要善于借鉴,提高创新能力。
地理教师要积极研究优秀课件,研究优秀课件是提高自身创新课件的捷径。
分析优秀课件的优缺点,其怎样编创的,其信息使用是怎样构建的,怎样突出重点的,怎样突破难点的,怎样设疑,怎样设计探究点的等等,只有研究了他人成功和不足之处,才能在编创课件时为我所用,发扬优点,避免失误;才能更有主动意识,制作出具有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艺术性兼备的优质课件,开展好地理教育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5.5 要积极实践,提高操作能力。
再精制的地理课件,不用于课堂教学,也了解成为摆设,再精致的课件,如果不能合理操作,也难达教学效果,地理教师,必需要大胆采用课件教学,在教学中发现课件制作中的问题;在教学中,逐步达到灵活操作,择机而用的水准。
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的机械的播放画面,生搬课本文体、图片于幻灯片之上,而要通过教师教学引导,配合于课件播放,适时适度有张有驰,一节课中,要适量播放,投影片有15张左右即可。
过多切换不利于师生互动交流,不利于生生交流合作,不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深入,应当留有思考空间,讨论探究空间。
课件力求简明扼要,不宜多画面、多文字,只要点明要点和关键词即可。
投影片的编排和
播放要逻辑性强,必须适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
5.6 关注投影片、文字与背景对比的关系。
要对投影片自身进行编辑,调整颜色,对比度、亮度;同时对文
字的字体、字号、颜色,艺术字等,根据需要,合理编辑;最后调整播放资料与背景的对比度,达到对比强烈,醒目。
注意不要过多的使用彩色字体,特别是对比不明显的颜色,将使眼睛很容易疲劳,影响教学效果。
如果由于硬件、天气和光照等原因,播放效果不清晰,可拉上窗帘,或者调整背景,可变成黑底白字,效果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