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十一)语文★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学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引力波有可能继电磁波之后成为一种通讯的新媒介,并最终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吗?这让我们拭目以待....。
B.他们根据可靠线索,找到张某,要他供出酒是从哪儿贩来的,再缘木求鱼....,终于找到了制造假酒的黑窝。
C.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既不抱残守缺....、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D.中药可能毁于药,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把药贱卖成草的做法,付出的是物种灭绝、环境破坏的沉重代价。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B.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对工艺设计、设备保养等部门进行了整顿。
C.这家公司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D.政治体制能不能和日益市场化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是当今中国能否实现社会和谐和国家富强的关键问题。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①。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②,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
A.①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②变成收藏古今图书、知识的图书馆B.①留下一扇小小的窗户②变成收藏古今图书、知识的图书馆C.①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②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的集装箱D.①留下一扇小小的窗户②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的集装箱二、(满分15分,每小题3分)4.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进谏,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B.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D.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年纪老迈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5.下列对诗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A.“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周在梦中变成了蝴蝶,但醒来以后,发现自己还是自己,只是蝴蝶没有了,借此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复杂之情。
B.“望帝春心托杜鹃”,古蜀国君主杜宇,国亡身死,被尊为“望帝”,其魂化杜鹃鸟,啼声凄婉,借此表达诗人对华年已逝的哀怨之情。
C.“沧海月明珠有泪”,明月之夜,沧海之间,鲛人泣泪,颗颗成珠,形成了凄清孤寂的意境,借此表达诗人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的情怀。
D.“蓝田日暖玉生烟”,在阳光的照耀下,蓝田玉气,冉冉上升,远察如在,近观却无,借此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渺茫难即的惋惜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6.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是余有叹.焉叹:感慨B.夫夷.以近夷:平安C.而人之所罕.至焉罕:少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7.作者强调“于险远”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3分)A.三个:有力、有志、有物相之。
B.三个:有力、有志、不随以止。
C.四个:力、志、物、不随以怠。
D.五个:志、力、物、己不悔、人不讥。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其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竭尽“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必要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肯定和赞扬,但对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很惋惜。
D.开头“于是余有叹焉”一句,奠定了全段的基调,为下文展开议论作了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转折。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满分16分)被时间打败的故乡王波从未想过自己会在故乡无路可走,但眼前的事实几乎就是这样。
通往老房子的三条路,有两条已完全被草木封锁,仅剩的暂且可绕行的路,竟也荒草丛生。
实际上,5年前情况就已经这样了。
只是今年,有个女人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棍儿站在山坡上,当她远远地有气无力地喊我的小名时,我才认出她是当年村里公认最壮实的女人。
看到比我母亲略年长的她,刚刚年届60已衰老至此,我忍不住一阵心酸,随即无可奈何地意识到,我的故乡彻底被时间打败了。
时间先是打败了老房子。
在倚山而居的自然村落里,我们家位于最靠近山脚的一条居住线上。
1984年夏秋之际,开始有人家搬进城,这条线上前前后后住过的12户人家,如今空无一人。
除了有两三处房子勉强可以住人,剩下的老房子,或摇摇欲坠,或已坍塌,或早已变为菜地、麦田和橘园。
在植物恣意生长的土地上,外人丝毫不会看出这里曾经有人居住的痕迹。
时间随后打败了老房子的主人。
在回乡上坟的车上,父亲一路讲的是村里村外同龄人的死讯,大都因癌症而不治。
我对这些人的记忆,还停留在10年甚至20年前。
而能被记住的,大多是方圆几十里呼风唤雨或性格突出的“人物”。
他们有些人进了城,有些人依旧留在农村,但他们结局大致相似——当年的狂放、不羁乃至霸气,先后都被时间抹去,归拢于山坡上一座座小小的坟头里。
时间也打败了老房子主人们的恩怨。
这些曾经在乡间田头为了一棵树、一厘地而寸步不让的男人女人们,先后成了“城里人”。
置身于陌生而广阔的城市空间,他们觉得天地顿然开阔。
再回望与自己几无利益瓜葛而草木依旧的乡村时,他们像城里人一样,看到的不再是残酷的丛林法则,而是温情的丛林记忆。
那些当年抄起铁锹在房前或垄间打得头破血流的人,在城市街头偶遇或回乡祭祖重逢时,已然能微笑致意;他们的后代则继续在城市里推杯换盏、称兄道弟,嘲笑父辈们的目光短浅和不识时务。
留在村里的为数不多的人家,反倒一如既往,偶尔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起争执,不肯在村里村外丢面子,有时会找到城里的旧人来求证论理、主持公道。
“城里人”自然知道,农村没有一些城里人想象中那般诗意、淳朴和美好,甚至更多的是丛林法则下的愚昧、狭隘和残暴,但他们仍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劝导执拗不化的乡亲,今天所有的斤斤计较,将来都会云散烟消,被时间一一打败。
的确,在他们成群结队决定告别农村生活那一刻起,故乡就注定要被时间打败了。
越来越多的人搬进城后,村里再也组织不起护渠、引水、修路、挖井的队伍。
半山腰处,夏有蛙鸣冬有薄冰的池塘最终干涸,山脚下的溪边再也不见用棒槌捶打衣物的女人,通往田地的道路逐年垮塌荒废,村头洼地的水井渐渐被淤泥石块填埋。
时间打败了这些属于农村的公共设施,也就从根基上瓦解了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即便是村里最强势的男人和最壮实的女人,也只能自生自灭。
被扼住咽喉的故乡,只能苟延残喘。
时间就这样打败了他们这代人,也打败了故乡吐故纳新的能力。
我一度以为,逃离农村的人们会摆脱被打败的命运。
只是现在我才发现,告别乡村进入城市的我们,其实和他们一样被时间打得溃不成军。
不满3岁的女儿,不知祖坟为何物,站在坟前喜笑颜开,徒留我和父亲神情凝重;望着车窗外连绵不断的丘陵山峰,她随口而出的是“小乌龟爬山坡”;望着那个喊我乳名的老奶奶,她一脸茫然。
眼前的一切对她来说,全是陌生的,倒是邻居养的一只踱步的公鸡和几只母鸡以及拴在树下的山羊令她兴奋,那是她在电视和手机视频里认识已久的“朋友”。
她不知道,在故乡被时间打败之后,我和她都将成为回不去故乡的人。
(有改动)9.下列对文中“故乡”描述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A.通往老房子的道路,有的已经完全被草木封锁,有的即使可行,也是暂且可绕行、荒草丛生的路,这写出了故乡的破败。
B.曾经住过的老房子,其现状或勉强可以住人,或摇摇欲坠,或已坍塌,或早已变为菜地、麦田和橘园,这表明其荒废已久。
C.生活在老房子里的主人——那些能呼风唤雨或性格突出的,结局出奇的一致,先后都被时间抹去,归拢于那一座座的坟头里。
D.老房子的主人或离去或离开,使得村里劳力不足,无法组织各项维护的队伍,以致池塘干涸、道路荒废、水井被填满等。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A.开篇第一句作者便将主观与客观对立起来,如“从未想过”、“事实几乎就是这样”,并抒发其回乡时出乎意料与无奈的情感。
B.“实际上,5年前情况就已经这样了”一句,既交代了作者两次回乡的时间间隔,也说明时间并没有让故乡变得面目全非。
C.“故乡就注定要被时间打败了”一句中的“注定”一词,表明了作者已经预测到故乡被时间打败的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D.由于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如农村残酷的丛林法则被城市温情的乡村记忆取代。
1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6分)A.第2段特写一个故乡女人形象以及“我”的感伤,既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也为下文展开对“被时间打败的故乡”的描述做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