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老龄化的含义是指人口群体的老化

人口老龄化的含义是指人口群体的老化

人口老龄化的含义一1、人口老龄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2、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二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扩展资料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1、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

20世纪后期,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2、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

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以上,呈现出"先富后老",这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

3、在多重压力下渡过人口老龄化阶段。

下个世纪前半叶,中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繁重,经济和社会要可持续发展,社会要保持稳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使得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对发达国家和人口少的国家更为艰巨。

二、中国老龄化现状据2002年人口抽样调查,65岁及以上占全国人口比重,平均为8.2%,比2000年人口普查7.0%高1.2个百分点;按地区分,老龄化程度以上海最高达13.4% ,进入8%以上的地区是浙江11.2%,北京10.8% 、天津10.7%,江苏9.9%,重庆9.2%,湖北8.8%。

湖南、广西、四川均为8.6%,山东8.5%,安徽8.2%,辽宁8.1 %,陕西8.0%,共14 个省市总人口达6.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54%。

西北地区和云贵藏等17个省区均在8%以下,呈现了经济发达地区率先跨入了老龄化社会。

按城乡分组,2000年人口普查,城镇老龄化比例为7.3%,高于农村6.3%的一个百分点。

2002年全国平均老年抚养比为11.6%,以上海为最高,达17.7%,浙江15.4%,天津14.4%。

北京13.9%,江苏13.9%,湖北12.9%,重庆12.8%,广西12.5%,在12%以上的还有安徽、四川、湖南; 以青海、宁夏为最低,在8%以下。

三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现象。

为了规范世界人口老龄化的标准,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在考察一国人口中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时,使用的老年标准是60岁或65岁。

二是65岁以及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以上,该国也被认定进人了老龄化社会。

作为人口发展的客观规律,世界上所有国家或迟或早地都会成为按此标准规定的老龄化的国家。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世界上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且已被公认是我国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

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的人口老龄化国际会议标志着理解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始受到世界的关注。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现象。

为了规范世界人口老龄化的标准,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在考察一国人口中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时,使用的老年标准是60岁或65岁。

以此标准划分老龄化就有两种划分法:一是60岁以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以上,该国就被认定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二是65岁以及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以上,该国也被认定进人了老龄化社会。

作为人口发展的客观规律,世界上所有国家或迟或早地都会成为按此标准规定的老龄化的国家。

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趋势,当今世界各国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保障的制度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日益逼近的老龄危机不仅威胁老年人,而且威胁年青一代,因为这些人要完成日益沉重的代际赡养的负担。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世界上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且已被公认是我国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

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的人口老龄化国际会议标志着理解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始受到世界的关注。

四基本解释从最严格的科学定义来说,人口老龄化作为人口统计学的一个概念,是指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它强调人群的老化,而不是个体的老化。

人口老龄化 - 概述人口老龄化指某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的比重逐渐提高的过程。

特别是指在年龄结构类型已属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的过程。

简称人口老化。

人口老龄化和年老型人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年老型人口是一个静态指标,它表示人口年龄结构的状况和类型,即表明某一时点上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比重已超过了一定的界限;而人口老龄化反映的是一个时期内的动态过程,它说明人口年龄结构类型上的变动趋向,表示人口总体是在向年老型演变,或者在年老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年老型人口的实现,必定要经过人口老化的过程;而人口老龄化的结果,又必然会使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属于年老型。

人口老龄化 - 判断标准1、老年人口比例,也称老年系数,指60岁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按照美国人口普查局1971年出版的《人口学方法与资料》提出的划分标准,65岁为老年人口的年龄起点,当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在5%以下的人口为年轻型人口,10%以上的人口是老年型人口,介于两者之间的是成年型人口。

在实际使用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指标是联合国的划分方法,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在7%以上的为老年型人口,在发展中国家中,多采用60岁为老年人口的年龄起点,当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10%以上为老年型人口。

2、人口年龄中位数,将总人口按年龄排列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部分的年龄,一半人口在年龄中位数以上,一半人口在年龄中位数以下,所以,年龄中位数的上升或下降可以清楚地反映总人口中年龄较长的人口所占比例的变动情况,它是衡量人口年龄结构的常用指标,也是衡量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指标之一,如果人口年龄中位数提高了,则人口一般出现老龄化,如果降低了,则一般为人口年轻化。

按照《人口学方法与资料》的划分方法,年龄中位数低于20岁为年轻型人口,在30岁以上是老年型人口,介于两者之间是成年型人口。

3、老少比,是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数之比,在以60岁为老年人口年龄起点的情况下,老少比等于60岁及以上人口数,除以0-14岁少儿人口数的百分比,老少比低于15%的人口为年轻型人口,高于30%的人口为老年型人口,介于两者之间的是成年型人口。

人口老龄化 - 产生原因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一是由于出生率大幅降低。

20世纪70年代早期,世界女性人均生4.3个孩子,21世纪初降至2.6个(发达国家仅1.6个),联合国预测2050年将降至2个,世界人口将开始稳定(如果多于2个或少于2个,世界人口将继续增长或转向下降)。

出生率升降的原因非常复杂,发达国家由于孩子的培养成本高,妇女受教育程度高、就业率高和社会地位提高,人们更看重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因而倾向于减少生育;一些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鼓励减少生育或自行选择减少生育等,使得世界人口增速趋缓。

二是人均寿命大幅延长。

1900年,世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仅约30岁,富裕国家也不到50岁,21世纪初前者是67岁,后者达78岁,而且还会上升。

有迹象表明,人们的生育观念和行为正在发生全球性的变化,全球人口增长减速比预测的来得快,因而全球人口老龄化也比原预想的来得快,几十年后人口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所带来的老龄化将更为显著。

人口老龄化 - 主要影响人口老龄化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包括对家庭,都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主要有五方面:一是养老金的压力。

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多了,对国家财政、财力的要求就更高了。

二是对卫生的要求,因为老年人是所有群体里面消耗卫生资源最多的。

国际上有一个统计,三分之二的卫生医药资源是被老年人消耗了,而且一个人一生当中大部分消耗的卫生资源和医药费是在年老以后,特别是高龄、有病的老人,所以,老年人对卫生的要求还是很高的。

三是就业的压力。

人口比重越来越大以后,就业人口在下降,年轻的就业人口在下降,所以,对劳动力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所以,西方的一些重度的老龄化国家,基本上都是缺劳动力的国家。

四是养老服务的影响。

老年人多了,特别是高龄、有病的老年人多了以后,对社会服务、养老服务提出更高、更多方面的要求。

所以,社会要适应老龄化的要求必须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给老年人晚年的生活提供便捷、多方面的服务。

五是老年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越来越大了以后,社会有一个怎么样管理老年人的问题。

所以,要有一个老年社会管理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涉及到经济、社会、家庭各个方面。

[3] 世界达到人口巅峰后劳动力供应会很快萎缩,从过剩走向稀缺。

人口老化对社会的影响会更为深远,因为这是一种全球趋势。

人口老龄化将使得全球都面临“用工荒”威胁。

截止到2012年,在世界人口中,60岁以上者约占11%。

25年后这一数字将倍增至将近四分之一,其中六分之一的老年人将超过80岁。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将受此影响,包括南部非洲,一些国家受到的冲击将尤其巨大。

中国的60岁以上人口占12%,20年后将升至28%以上。

巴西也面临相同处境。

这些国家刚刚脱贫不久,就要承受巨大的养老开支。

人口巅峰过后,求职的竞争就会变成招聘的竞争,廉价劳动力将会消失。

人口老龄化 - 世界现状中国截至2008年底,中国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1095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3%,比上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15989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比上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也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

“十二五”时期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三个新特征。

一是老龄化进一步加速。

到2015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年均净增老年人口800多万,超过新增人口数量。

二是高龄化进一步加速。

到2015年,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11.1%,年均净增高龄老人100万,增速超过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

三是空巢化进一步加速。

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老年人照料问题日益突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