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四面楚歌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账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歌数阕⑤,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导读:项王夜起悲歌,盖世英雄的穷途末路在形象地描写中呼之欲出。
注释:①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
②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
③不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
逝,向前行进。
④奈若何:把你怎么安排。
若,你。
⑤数阕:几遍。
乐终叫阕。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 () 2.项王则夜起( ) 3.自为诗曰( ) 4.莫能仰视( )二、翻译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歌数阕,美人和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项王兵败垓下,在___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对项王的_______________之情;毛泽东也写过一首诗,其中有:宜将剩勇追穷寇,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1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①,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
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②。
此之谓也。
”孙叔敖曰:“不然。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③。
”导读:狐丘丈人的“三利”“三患”之说,自古到今,很有道理,原因在于有些人得到“三利”之后纵情傲物,以至于物极必反,走向灭亡。
而孙叔敖清醒从政,因而能善始善终,真是明智之人。
世人在名誉、地位、金钱面前真要冷静小心啊!注释:①仆闻之:我听说。
仆,谦称。
②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
归,归结。
③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尧、舜,传说中的圣君。
病,患苦。
诸“之乎”的合音。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孙叔敖蹴(c )然易容曰( ) ( ) 2.仆闻之()3.小子不敏( ) 4.官大者,主恶(w )之()二、翻译1.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狐丘丈人说“三利必有三患”,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长安何如日远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②。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③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④。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
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⑤?”答曰:“举⑥目见日,不见长安。
”导读:明帝两次的回答不一样。
自然不能都对,但他却都能说出个道理来。
这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注释:①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②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
潸,流泪的样子。
③意谓:心里认为。
④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⑤邪(y ):同“耶”。
⑥举:抬起。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元帝问洛下消息() 2.潸然流涕()3.元帝异之()4.更重问之()二、翻译1.具以东渡意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明帝两次回答问题自相矛盾,你怎么看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17.床头捉刀人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②,使崔季珪代③,帝自捉刀立床头④。
既毕⑤,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⑥?”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⑦,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导读:匈奴使者并不知座中的曹操是假的,但慧眼识英雄,决非平凡之才。
曹操当机立断派人追杀他,也是防患于未然。
注释:①魏武将见匈奴使: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
魏武,即魏武帝曹操。
匈奴,古代北方一少数民族。
②雄远国:威震远国。
③使崔季珪代:(他)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匈奴使臣)。
崔季珪,名琰,字季珪,据说长得很有威仪。
④帝自捉刀立床头:魏武帝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
捉刀,握刀。
床,古时一种坐具,不是卧具。
⑤既毕:指接见完毕。
⑥魏王何如:(你看)魏王这人怎样?⑦雅望非常: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l.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2.帝自捉刀立床头( )3.魏王雅望非常( )4.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二、填空“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词性为_____解释为_____;“使崔季珪代”中的“使”,词性为_______,解释为________。
三、在匈奴使者眼中崔季珪“雅望非常”,但曹操却是气度非凡。
说明曹操虽“形陋”,但英雄气质自然流露,非崔季珪可比。
此事世人多认为曹操阴险奸诈,你对曹操的看法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18.雪夜访戴王子猷居山阴①。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②。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
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⑥,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导读:雪夜喝酒、吟诗、忆好友、连夜冒雪乘舟访友,真是兴致极高。
然而刚到门前却又抽身返回,真是高人雅致,此中真意,只可意会,不好言传。
注释:①王子猷居山阴:王子猷住在山阴。
王子猷(y 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
山阴,今浙江绍兴。
②命酌酒:命令(下人)斟酒来喝。
③咏左思《招隐》诗: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
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
④戴安道:名逵,字安道,名画家。
⑤剡(sh n):今浙江省嵊(sh ng)县。
⑥经宿方至:过了一夜才到。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夜大雪,眠觉( ) 2.四望皎然()3.因起彷徨( ) 4.经宿方至()二、翻译1.造门不前而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左思,西晋大文人,《招隐》诗曰:“策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
岩穴无结构(房屋),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试背诵。
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19.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导读: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
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
注释:①期:约定时间。
②元方:陈太丘的儿子,字元方,名纪。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太丘舍去( ) 2.尊君在不( )3.下车引之( ) 4.元方入门不顾( )二、翻译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20.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导读:在文辞上下功夫提炼,叫做炼字。
一字的精当,往往流传千古。
“柳絮因风起”就使谢道韫名垂千古。
注释:①谢太傅: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官至宰相。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俄而雪骤( )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撤盐空中差可拟( )()二、翻译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与“撒盐空中差可拟”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差强人意B.参差不齐C.成绩差D.出公差四、谢道韫,东晋女诗人,王凝之之妻,世称“咏絮才”。
请再举出1-2个古代炼字流传千古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写出出于本文的成语: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