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饲料霉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饲料霉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饲料霉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1、霉菌对饲料的危害
饲料或原料受霉菌污染后,霉菌大量繁殖,对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消耗较高,导致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降低。

霉变可导致饲料产生极难闻的气味,适口性明显下降,畜禽出现采食量降低或拒绝进食的情况。

此外,霉变还会释放大量热量,导致饲料温度升高,其他各类霉菌的繁殖速度明显加快,饲料的储存质量有所下降。

2、霉变饲料对畜禽的危害
饲料霉变可导致饲料中呕吐毒素、曲霉毒素等大量积存,畜禽食用受污染的饲料常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下降、免疫力降低、生长性能受到抑制等情况,甚至会导致畜禽中毒死亡。

若10%左右的饲料出现霉变,肉鸡食用后极易出现白痢或呼吸闲难等情况,鸡群的健康水平及抗病能力降低;若40%的饲料出现霉变,则会对肉鸡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干扰,导致其生长受限或生长停滞,甚至死亡。

黄曲霉毒素在饲料中的大量积存,畜禽食用会对体内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脂肪的正常代谢循环产生影响,导致畜禽的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功能受限。

3、霉菌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饲料霉变不仅会对食用畜禽的正常生长产生影响,还会在食物链中不断循环积累,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如人在日常饮食中摄入了大量被霉菌污染的蛋、肉、奶等产品,可造成肝脏、肾脏病变或免疫功能降低。

黄曲霉毒素是导致人类癌症疾病发生的重要源头,属于一类致癌物,在霉变的花生、谷物、大米等的积存量均较高,其中较为常见的黄曲霉毒素类型
为黄曲霉毒素B1。

黄曲霉毒素B1经哺乳动物肝脏代谢后,可产出黄曲霉毒素M1。

黄曲霉毒素M1属于羟基化代谢产物,在畜禽的肝脏组织、乳汁、蛋类等产物中均可存在,以乳汁中含量较高具有极强的致癌性及致毒性。

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左右,是砒霜的20倍,是敌敌畏的30倍,尤其对哺乳动物基因毒性极强,极易造成DNA 损伤。

因此,对乳制品黄曲霉毒素M1检测标准要求含量不可超过0.5 μg/kg。

二、防止饲料霉变的措施
1 、严格控制饲料原料质量。

为预防饲料霉变,首先应从饲料原料质量方面进行强化,要求原料的含水量处于安全范围内。

2 、加强饲料生产及储存管理。

建议饲料厂原料仓,养殖场饲料筒仓使用巴斯夫降温涂膜系统,可以降低筒仓内温度15-25度。

降低饲料霉变的风险,延长筒仓的使用寿命10年,还省掉了筒仓做防腐的费用。

3、合理使用脱霉剂
选择霉菌毒素吸附剂的标准
(1)目标霉菌毒素
(2)饲料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如加热)(3)消化过程中的稳定性(如ph值)(4)霉菌吸附的强度及可靠性
(5)不吸附营养物质
(6)长期使用的的纯度和安全性
(7)科学的实验论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