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国民综合素质持续提升,目前法制意识已经深
入人心,当人们遇到纠纷时往往会诉诸法院进行解决,利用国家审判权维护自身
合法权益。
民事检察监督制度是法治社会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监督法院
审判活动、推动法治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
但是由于现行法律规定的不尽完善,民事检察监督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民事检察监督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以提升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工作质量
及水平。
关键词:民事诉讼活动;民事检察监督制度
从1991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来,便确立了民
事检察监督制度,明确了检察机关的监督权。
多年来,《民事诉讼法》经过不断
修改,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也在进一步完善,最高人民检察院更是于2021年2月9
日召开第十三届检察委员会第六十二次会议,会议通过了《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
监督规则》,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
我们不难看到,现阶段,我国经济从
飞速发展时期转为高质量发展时期,而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全国民商事案件在一
审案件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已然成为了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主体因素,这对法治建
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事检察监督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迫切需要我们进
一步完善,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概念与必要性
所谓民事检察监督,理论上是指检察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参
与民事诉讼以及对民事诉讼过程中的法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的制度。
在实践中,
大量民事权益纠纷都可能通过人民法院运用国家审判权,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审理。
法律也明确规定,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
干涉,但这并不意味着法院行使职权不需要进行监督,相反,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了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职权就是监督国家法律的实施和执行,表
明其有对一切法律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权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
十四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这
是检察机关行使民事监督职权,全面监督民事诉讼活动的依据。
同时,检察机关
进行民事法律监督的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明
确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有利于人民检察院监督权的行使,
有利于法检两院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确保民事案件的审判质量,保障司法公平
公正,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民事检察监督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宪法》与《人民检察院组织法》都规定,人民检察院是
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赋予了人民检察院
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职责,但民事检察制度仍旧存在一些弊端,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依据不足
虽然民事诉讼法中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进行法律
监督,但所涉及到的只是一些原则上的规定,对民事诉讼活动中检察机关如何开
展监督,如何参与民事审判活动并未明确规定。
且关于民事检察建议适用的条件、程序等方面规定得还不够明确全面,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无法满足民事检察建
议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需要,这就使检察监督工作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检察机关
在司法实践中很难进行检察监督工作。
(二)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过程缺乏了解
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监督普遍是事后
监督,即在民事诉讼活动结束后,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的判决、裁定,依法进行监督。
在民事审判的一、二审程序中,检察机关并不参与,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过程及具体情况并不清楚,在当事人对生效判决不服申
请监督时,人民检察院只能通过调阅案件卷宗的方式进行监督,很难发现民事审
判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检察建议刚性不足
尽管检察机关实行民事法律监督具有宪法依据,但法律明确规定,人民法院
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因此在司法实践中,
独立审判和检察监督之间存在内在的紧张冲突关系,法院对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
缺乏必要的理解与配合,是否回复和采纳检察建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院的态度
以及法检两院的关系,给检察机关进行民事法律监督带来困难。
在办案实践中,
往往是根据《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等进行监督,但是检察制度的内部
规定对法院没有约束力,民事检察人员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法院进行协调,
导致民事检察建议在监督实践中的刚性不足,这也直接导致了民事检察建议法律
严肃性和权威性的缺失,民事检察建议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四)基层院办案数量少,社会影响力较弱
就目前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现状来看,基层检察机关办案数量相对
较少,基层检察部门所办理的民事检察监督案件,普遍聚焦在生效判决的监督,
其案件来源主要依靠当事人的申请,办案数量较少,同时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办
案经验不足,遇到案情复杂、牵涉多人的案件,无法及时有效地监督法院在案件
审判中存在的问题,且覆盖广度不够,社会影响力较弱。
三、对民事监督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要想完善民事审判监督,首先,应该从维护司法公正这一主题出发,明确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在保障司法公正、维护审判独立中的地位与作用;其次,
要从保障检察建议刚性、提高社会知晓度等方面来考虑。
(一)完善立法,明确民事法律监督的范围与方式
立法机关应根据我国实际,对检察机关如何了解审判情况、如何查
找问题、如何开展监督等规定具体措施,针对民事检察监督完善立法,对检察机
关民事检察监督的范围、方式、具体措施、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的协调配合、
如何参与民事审判活动、民事检察建议适用的条件、程序等方面进行具体规定,
对法律监督的程序、途径、内容等加以细化,使检察机关监督权有足够的法律依据。
(二)保障检察建议的权威性
作为民事检察监督的一种法定监督方式,检察建议在适用上必须要具有规范性,这就需要从立法上规范民事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及条件,同时制定民事法律
监督的保障措施,赋予检察机关一定的处置权,以及人民法院对于存在问题无正
当理由不采纳或者延期回复等情形规定相应的法律后果,以保障检察建议的强制性,维护法律监督的权威性与严肃性,有效制约司法腐败,体现法律公平公正。
(三)充分发挥民事检察指导性案例监督引导作用
检察机关办理效果好的典型民事监督案例对指导规范民事检察监督类
案办理,快速提升检察官办案能力,提升监督质效,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上级院
应着重于加强对类案监督的指导与经验汇总,也可以结合本地区实际探索可行的
类案监督工作范式,并通过试点实践,不断完善方式方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
的参考经验。
重点聚焦于人民群众关心的司法难点痛点问题,及时发布典型案例,同时明确检察官在审查办案中应当进行类案检索,参照适用,以取得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提高法律监督质量与水平,最重要的是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严
把人才选拔关,通过严格考试、选拔、考核等机制,加强检察机关队伍建设,实
现检察队伍专业化,为民事检察监督培养一大批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秉公执法
的高素质法律专业人才。
(五)加大对于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宣传力度
民事案件与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为了确保民事检察监督工作
的有序开展,必须要加大对民事检察的宣传力度,以此来提升社会知晓度,为工
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检察人员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各大媒体进行宣传,
提升社会大众对于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了解,充分认识到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提升社会认知度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