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原理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是衡量水体健康状况和水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溶解氧(DO)是指水中溶解态存在的氧气分子(O2)。
水中的溶解氧来源于大气中的氧气通过气-液界面传递进入水中。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原理可以通过大气溶解氧测定原理、电化学测定原理和光学测定原理三种方法来进行。
首先,大气溶解氧测定原理是利用大气中的氧气分子通过气-液界面传递进水中来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
水体与大气接触后,由于气流的作用,氧气分子会进入水体中。
溶解氧的浓度与大气中溶解氧的分压(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之间存在关系,这个关系满足亨利定律。
亨利定律表明,在一定温度下,气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与其分压成正比关系。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知道水中氧气的溶解度与大气中溶解氧的分压之间存在数量关系。
因此,通过测定大气中溶解氧的分压,可以间接估算水中的溶解氧浓度。
其次,电化学测定原理是通过电化学方法来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浓度。
电化学方法主要有极谱法和电导率法。
极谱法是一种通过电流与电势之间的关系来测定溶解氧浓度的方法。
在极谱法中,
通常使用一个氧化还原电极,如铂或金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
工作电极上的氧气分子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电流。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可以通过测量电位变化来确定溶解氧的浓度。
电导率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溶液中离子传导能力来间接测定溶解氧浓度的方法。
溶解氧是一种气体,它在水中溶解后会与水分子结合,生成溶解氧离子。
这些溶解氧离子在水中的传导能力会影响溶液的电导率。
通过测量电导率的变化,可以间接得到水中溶解氧的浓度。
最后,光学测定原理是利用氧气分子与特定的荧光物质发生荧光猝灭或发射荧光的现象来测定溶解氧浓度。
当氧气分子存在时,它们会与荧光物质发生接触,导致荧光的猝灭。
通过测量荧光猝灭的程度,可以确定溶解氧的浓度。
光学测定方法中,流行的技术包括极限荧光法、荧光纤维传感法和荧光膜传感技术等。
这些技术通常需要使用专用的仪器和设备来进行测量。
综上所述,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原理可以通过大气溶解氧测定、电化学测定和光学测定三种方法来实现。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并且在水质监测和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