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耐久性

混凝土耐久性

混凝土和砂浆制作采用强制式小型搅拌机拌合,为保证纤维均匀分布,采用了先干拌后湿拌的拌合工艺。

混凝土的工作性依据GB/T50081-2002进展;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拉强度、抗折强度的试验依据GB/T50082-2002进展,其中抗压和劈裂抗拉试件尺寸150 mm ×150 mm ×150 mm,抗折强度试件尺寸100 mm×100 mm ×400 mm;砂浆抗裂性试验依据CECS38:2004的方法进展;保水性试验参照德国瓦克公司提供的方法进展;抗渗性试验参照DL-T5150-2001的方法进展;弯曲韧性试验依据ASTM-1089和CECS13:1989的方法进展;抗冲击试验采用美国ACI544委员会提出的方法进展,抗冲击试件尺寸为?150 mm ×60 mm。

试件在振动台上振动成型,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28 d后进展性能测试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在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是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

近百年来,混凝土强度不断的提高成为它主要的开展趋势。

兴旺国家越来越多的使用50MPa以上的高强混凝土。

有些远见卓识的专家考虑到某些工程的需要,在提出高强度的同时,也提出耐久性和施工和易性的要求,尤其是近5年,在很多重要工程中都成功地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丰富的技术内容,尽管同业对高性能混凝土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但彼此均认为高性能混凝土的根本特征是按耐久性进展设计,保证拌和物易于浇筑和密实成型,不发生或尽量少发生由温度和收缩产生的裂缝,硬化后有足够的强度,内部孔隙构造合理而有低渗透性和高抗化学侵蚀。

基于上述特点,高性能混凝土成为我国近期混凝土技术的主要开展方向。

高性能混凝土的核心是保证耐久性。

耐久性对工程量浩大的混凝土工程来说意义非常重要,假设耐久性缺乏,将会产生极严重的后果,甚至对未来社会造成极为沉重的负担。

据美国一项调查显示,美国的混凝土根底设施工程总价值约为6万亿美元,每年所需维修费或重建费约为3千亿美元。

美国50万座公路桥梁中20万座已有损坏,平均每年有150-200座桥梁局部或完全坍塌,寿命缺乏20年;美国共建有混凝土水坝3000座,平均寿命30年,其中32%的水坝年久失修;而对二战前后兴建的混凝土工程,在使用30-50年后进展加固维修所投入的费用,约占建立总投资的40%-50%以上。

回看中国,我国50年代所建立的混凝土工程已使用40余年。

如果平均寿命按30-50年计,那么在今后的10-30年间,为了维修这些建国以来所建的根底设施,耗资必将是极其巨大的。

而我国目前的根底设施建立工程规模宏大,每年高达2万亿人民币以上。

照此来看,约30-50-年后,这些工程也将进入维修期,所需的维修费用和重建费用将更为巨大。

因此,高性能混凝土更要从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入手,以降低巨额的维修和重建费用。

一般混凝土工程的使用年限约为50-100年,不少工程在使用10-20年后,有的甚至使用9年以后,即需要维修。

用普通水泥混凝土所完成的工程不能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根本原因,在于混凝土本身的内部构造。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首先,在混凝土工程中为了满足混凝土施工工作性要求,即用水量大、水灰比高,因而导致混凝土的孔隙率很高,约占水泥石总体积的25%-40%,特别是其中毛细孔占相当大局部,毛细孔是水分、各种侵蚀介质、氧气、二氧化碳及其它有害物质进入混凝土内部的通道,引起混凝土耐久性的缺乏;其次,水泥石中的水化物稳定性缺乏也会对耐久性产生影响。

例如,波特兰水泥水化后的主要化合物是硷度较高的高硷性水化矽酸钙、水化铝酸钙、水化硫铝酸钙。

此外,在水化物中还有数量很大的游离石灰,它的强度极低、稳定性极差,在侵蚀条件下,是首先遭到侵蚀的局部。

要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就必须减少或消除这些稳定性低的组分,特别是游离石灰。

根据对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就可以找出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技术途径。

如上分析,要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必须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特别是毛细管孔隙率,最主要的方法是降低混凝土的拌和用水量。

但如果纯粹的降低用水量,混凝土的工作性将随之降低,又会导致捣实成型共所困难,同样造成混凝土构造不致密,甚至出现蜂窝等宏观缺陷,不但混凝土强度降低,而且混凝土的耐久性也同时降低。

目前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根本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掺入高效减水剂: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所需流动性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用水量,减少水灰比,使混凝土的总孔隙,特别是毛细管孔隙率大幅度降低。

水泥在加水搅拌后,会产生一种絮凝状构造。

在这些絮凝状构造中,包裹着许多拌和水,从而降低了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

施工中为了保持混凝土拌和物所需的工作性,就必须在拌和时相应地增加用水量,这样就会促使水泥石构造中形成过多的孔隙。

当参加减水剂的定向排列,使水泥质点外表均带有一样电荷。

在电性斥力的作用下,不但使水泥体系处于相对稳定的悬浮状态,还在水泥颗粒外表形成一层溶剂化水膜,同时使水泥絮凝体内的游离水释放出来,因而到达减水的目的。

许多研究说明,当水灰比降低到0.38以下时,消除毛细管孔隙的目标便可以实现,而掺入高效减水剂,完全可以将水灰比降低到0.38以下。

二、掺入高效活性矿物掺料:普通水泥混凝土的水泥石中水化物稳定性的缺乏,是混凝土不能超耐久的另一主要因素。

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活性矿物的目的,在于改善混凝土中水泥石的胶凝物质的组成。

活性矿物掺料中含有大量活性Si02及活性Al203,它们能和波特兰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游离石灰及高硷性水化矽酸钙产生二次反映,生成强度更高、稳定性更优的低硷性水化矽酸钙,从而到达改善水化胶凝物质的组成,消除游离石灰的目的,使水泥石构造更为致密,并阻断可能形成的渗透路。

此外,还能改善集料与水泥石的界面构造和界面区性能。

这些重要的作用,对增进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强度都有本质性的奉献。

三、消除混凝土自身的构造破坏因素:除了环境因素引起的混凝土构造破坏以外,混凝土本身的一些物理化学因素,也可能引起混凝土构造的严重破坏,致使混凝土失效。

例如,混凝土的化学收缩和干缩过大引起的开裂,水化性过热过高引起的温度裂缝,硫酸铝的延迟生成,以及混凝土的碱骨料反映等。

因此,要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就必须减小或消除这些构造破坏因素。

限制或消除从原材料引入的碱、S03、C1- 等可以引起破坏构造和侵蚀钢筋物质的含量,加强施工控制环节,防止收缩及温度裂缝产生,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四、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尽管强度与耐久性是不同概念,但又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是基于混凝土的内部构造,都与水灰比这个因素直接相关。

在混凝土能充分密实条件下,随着水灰比的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随着孔隙率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提高,因而各种耐久性指标也随之提高。

在现在的高性能混凝土中,除掺入高效减水剂外,还掺入了活性矿物材料,它们不但增加了混凝土的致密性,而且也降低或消除了游离氧化钙的含量。

在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同时,也大幅度地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此外,在排除内部破坏因素的条件下,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其抵抗环境侵蚀破坏的能力也越强。

高性能混凝土在配制上的特点是低水灰比,选用优质原材料,除水泥、水和骨料外,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集料和高效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混凝土内部孔隙率,减少体积收缩,提高强度,提高耐久性。

总之,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混凝土开展的必然趋势。

混凝土耐久性的简介在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是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

近百年来,混凝土强度不断提高成为它主要的开展趋势。

兴旺国家越来越多的使用50MPa以上的高强混凝土。

有些远见卓识的专家考虑到某些工程的需要,在提出高强度的同时,也提出耐久性及施工和易性的要求,尤其是近几年,在很多重要工程中都成功地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丰富的技术内容,但同行们均认为高性能混凝土的根本特征就是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对方量大的工程来说意义非常重要,假设耐久性缺乏,将会产生极严重的后果,甚至对未来社会造成极为沉重的负担。

然而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首先,在混凝土工程中为了满足混凝土施工工作性要求,就会产生用水量大、水灰比高的情况,因而导致混凝土的孔隙率很高,约占水泥总体积的25%-40%,特别是其中毛细孔占相当大局部,毛细孔是水分、各种侵蚀介质、氧气、二氧化碳及其它有害物质进入混凝土内部的通道,引起混凝土耐久性的缺乏;其次,水泥的水化物稳定性缺乏也会对耐久性产生影响。

水泥在水化的过程中生成强度低,稳定性差的游离物,在侵蚀条件下,它便是首先遭到侵蚀的局部,进而翻开了进入混凝土内部的通道。

据对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进展分析,便可以找出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技术途径。

如上分析,要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必须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特别是毛细管孔隙率,最主要的方法是降低混凝土的拌和用水量。

但如果纯粹的降低用水量,混凝土的工作性将随之降低,又会导致捣实成型有所困难,同样会造成混凝土构造不致密,甚至出现蜂窝等宏观缺陷,不但混凝土强度降低,而且混凝土的耐久性也同时降低。

目前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根本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掺入高效减水剂: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所需流动性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用水量,减少水灰比,使混凝土的总孔隙,特别是毛细管孔隙率大幅度降低。

二、掺入高效活性矿物掺料:普通混凝土的水泥水化物稳定性的缺乏,是混凝土不能超耐久的另一主要因素。

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活性矿物的目的,在于改善混凝土中水泥的胶凝物质的组成,让其在水化过程中生成强度更高,稳定性更好的生成物,以增进混凝土的耐久性。

总之,随着混凝土孔隙率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提高,因而各种耐久性指标也随之提高。

在现在的高性能混凝土中,除掺入高效减水剂外,还掺入了活性矿物材料,它们不但增加了混凝土的致密性,而且也降低或消除了游离氧化钙的含量,在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同时,也大幅度地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浅谈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的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

影响构造耐久性的因素很多,砼质量及其保护层是内在因素;环境与载荷作用那么是外在因素,不同的原因会造成不同的后果。

首先讨论了混凝土耐久性的概念,接着分析了混凝土冻融作用破坏机理分析﹑混凝土缺陷检测﹑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最后做了总结。

一、混凝土耐久性的概念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构造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平安性、正常使用和可承受的外观能力。

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构造设计标准?(GB50010-2002)中,明确规定混凝土构造设计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