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失模·V法铸造学习报告

消失模·V法铸造学习报告

3、内浇口的大小、形状与位置和砂型铸造一样对铸 件的影响至关重要。
2-1 浇注系统的型式
浇注系统根据其各单元断面大小比例分为封闭式、半封闭式 和开放式;如下表,F直、F横和F内分别指直浇道、横浇道和内 浇道的总截面积。铸件大小划分:小件<100Kg <中件<1000Kg < 大件<10000Kg <重大件。
super
消失模·V法铸造学习报告
super 2015.10.26·桂林
1 消失模铸造简介 2 消失模铸造工艺设计与新技术 3 消失模铸造案例分析 4 消失模铸造典型缺陷分析 5 消失模铸造用涂料 6 消失模铸造工装设备 7 消失模铸造实习与试验
1 消失模铸造简介
消失模铸造是把涂有耐火涂料的塑料泡沫模型 (白模)放入砂箱,模型四周用干砂充填,采用微震 抽负压紧实,浇注液态金属,在浇铸和凝固过程中继 续保持一定的负压,使泡沫塑料模型气化继分解而被 金属液取代形成铸件的一种新型铸造工艺。
5、模样的结构与工艺设计要合理。
1-1.1 白模制作要点
1、泡沫材料的选择:EPS、STMMA与EPMMA。EPS含 碳量最高,发气量最小;EPMMA含碳量最低,发气量最 大;STMMA是以上两种的混合物。
2、预发泡的工艺流程:加热预发泡筒→加料并搅 拌→抽真空→喷水雾→停抽真空→卸料。
3、模样的熟化:其主要目的就是消除水分和稳定 线收缩率。
问题
1 碳缺陷
泡沫模型热解导致铸件增碳、夹渣、 皱皮、成分不均和机械性能恶化等缺陷
2
结晶 质量低
干砂负压浇注的铸件凝固和冷却过程缓 慢、结晶粗大、组织不致密、铸件不耐磨
3 不环保
1、装箱时灰尘大 2、EPS高温裂解成CO2、苯等有害气体
1-3 对策---先烧后浇、振动浇注
先浇后烧
传统的消失模铸造是将铁水直接浇注到表面有涂 层的白模中,缺氧情况下塑料泡沫模型遇高温会热解 生成气体、液体和裂解碳,这会造成环境气体污染与 铸件的增碳、碳夹渣、气孔和皱皮等缺陷。
流程 白模
的制作
喷涂 与烘干
浇注系 统设置
填砂 装箱
落砂 清理
浇注 振动
烧空
抽负压
1-1 白模的制作
工艺流程
EPS珠粒
预发泡
熟化
入库
检验
模样组合
成形 干燥
冷却 脱模
白模的 基本要求
1、模样表面粗糙度低,无过融、缺凹、伤损、油污缺陷;
2、模样要有一定的强度与表面刚度; 3、模样在确保强度与刚度的前提下密度要小且各部位密 度均匀; 4、模样的尺寸要精确、稳定;
2-3 浇口杯设计
浇口杯主要功能是储备铁水,使进入型腔的铁 水充型连续、平缓,并有一定的挡渣作用;主要参 数是其容量与形式的选择。
2-3.1 常用浇口杯的几种形式
常用浇口杯主要有: 1、普通漏斗形浇口杯 2、带过滤网的漏斗形浇 口杯 3、普通盆形浇口杯 4、带闸门的盆形浇口杯 5、带柱塞的盆形浇口杯
先烧后浇是指在浇注金属液之前快速燃烧掉塑料 泡沫模型,只留下模型的涂层空壳,以便浇注。
振动浇注
传统的消失模铸造是在负压干砂型腔中浇注金属 液,干砂负压双重的缓慢冷却决定了铸件的结晶粗大、 组织疏松,从而导致其机械性能与使用性能差。
振动浇注是指在金属液结晶时以一定的频率变速 振动,使金属结晶平衡相压缩、拉伸与破碎,从而增 加晶核的生成率和平衡相黏度、均匀金属液成分和加 速金属凝固。
3、内浇口应尽量沿着型腔空间开设,避免垂直近距离直接 对涂层壁或涂层突出的薄弱位置冲刷;
4、内浇口开设应避免金属液进入型腔后发生紊流,避免金 属液在型腔内长距离流动后双向对流汇合,以免出现铸件冷 隔。
2-4.1 内浇口设计要点
5、内浇口开设不能过于集中,应考虑温度相 对均衡,特别是易变形、热裂及浇口附件易产生气 孔的铸件。分散的内浇口还应有利于进铁水后模型 的充分气化与排出;
浇注系统各单元断面面积比例的选择及其特点
型式
断面比例
特点与应用
封闭式
F直>F横>F内
浇注时铁水快速充满浇道,呈压流动状 态,有较好的挡渣作用,但铁水对涂层 冲刷力较大,一般用于中、小铸件
半封闭式
F横>F直>F内
浇注时浇注系统快速充满,有一定的挡 渣作用,铁水对涂层冲刷力较小,一般 大、中、小铸件均可使用。浇注大件时 应采用耐高温冲刷的高强涂料
4、模样密度参数的选择:为保证模样有足够的强 度与刚度,根据模样的壁厚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密度。
5、模样的烘干:注意含水量与收缩率。 6、模样的变形与过度边角的处理:对于不可避免
1-2 消失模铸造的优点与局限性
消失模铸造以生产投入少、铸件余量小、表面质 量高和可直接生产复杂铸件等优点被广泛采用,并被 誉为“21世纪绿色铸造新技术”。但它同样有着明显 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三点,对策此三个问题是本次 学习的主要内容。
2-4 内浇道设计
内浇道直接与型腔相通,它的作用是使铁水快 速、有序理想的充入型腔;它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可以决定金属液的流速、流向和流态,对铸件质量 至关重要。
2-4.1 内浇口设计要点
1、不要设在铸件重要部位,以免局部过热而造成铸件缩松、 裂纹、缩孔、结晶粗大和铸件粘砂等缺陷;
2、对壁厚较均匀的铸件,为实现同时凝固,内浇口应开设 在薄壁处。对壁厚差异较大的铸件,为实现顺序凝固,内浇 口应开在壁厚处,或者通过冒口进入型腔,以提高补缩效果。 对于收缩率较大的合金(如钢铁、球铁、可锻铸铁等)多考 虑顺序凝固以开设内浇口;
开放式
F直><F横>F内
浇注系统短时间不能充满,呈无压流动 状态,充型平缓,挡渣能力差,冲刷力 较小,浇注大件时由于时间较长直浇道 会因冲不足与涂层脱落而“长粗”
2-2 浇注系统的形式
不论是砂型、消失模、V法或其它形式的铸造,浇 注系统的基本形式和设计原则是基本相同的。根据铸件 结构的不同和防缺陷的侧重点不同,常用的进铁水的方 式有如下十种。
2 消失模铸造工艺设计
浇注系统是指铸型中引导金属液流入型腔的通 道,一般包括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和 冒口。在工艺设计中主要是计算和确定浇道和冒口 的技术参数,以及选择浇口杯与浇注形式。
设计的 基本原则
1、浇注系统;
2、横浇道的主要作用是减缓金属液的流动与冲刷, 避免熔渣进入型腔。其挡渣作用是通过其合理的结构 以及它与直、横浇道之间组合位置和大小的合理比例 来实现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