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操纵利润案例篇一: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成因及治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成因及治理【摘要】本文列举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表现形式,深入剖析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内外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其治理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资产减值准备;利润一、资产减值准备的实施现状新《企业会计准则》相对于旧准则的确有很大改进,但其中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资产组划分标准不明晰,资产减值确认和计量难度大,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不够全面,外部监管难度大等,导致可操作性不强。
又加之上市公司自身的动机,导致上市公司乘机可行,利用资产减值准备中存在的这些漏洞,滥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
二、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表现形式由于与资产减值准备相关的会计准则界定模糊,并具较大灵活性,所以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等在一些上市公司的年报中挑起了制造利润的大梁,成为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法宝。
具体表现如下:(一)少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企业利润按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全面检查各项资产,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其本意是促使上市公司遵循谨慎性原则,纠正过去或有损失计提不足导致的“利润泡沫”,夯实期末资产的真实价值和盈利能力,降低财务风险。
但该项规定对“微利”特别是“避亏”类上市公司,则生死攸关。
该类公司濒临亏损的边缘,财务状况持续恶化,期间费用大幅增加,若再据实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其结果肯定会造成当期的全面亏损。
只有该提的减值准备不提或少提,才能避免当期的净亏损而逃过“生死大劫”。
(二)多提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企业利润多提资产减值准备,“大洗澡”,即集中在其中一年度巨额计提利润,造成当年巨亏,来年可轻装上阵,不提或少提减值准备,为来年扭亏做准备,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三)当期计提减值准备后,以后期间少确认成本费用以增加利润当期利润稳健了,以后期间利润却并不稳健。
比如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使得当期利润计算偏低,期末存货成本减少,会导致以后期间销售成本偏低,从而使利润反弹。
比如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账面价值减少,在折旧率、折旧篇二: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策略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策略【关键词】操纵利润;资产减值准备;上市公司【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上市公司利用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及存货跌价准备等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几种方法,找出产生利润操纵的原因,最后提出防范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策略。
新资产减值准则在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记录、披露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遏止了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
但实施中仍然存在利润操纵隐患,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2006年初,我国正式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
资产减值问题首次以专门准则的形式出现,其计提范围和确认计量方法均发生重大变化。
表现在:一是明确了进行减值测试的前提。
准则规定,会计期末企业是否必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首先取决于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只有在存在减值迹象的情况下,才要求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二是为加强可收回金额计量的可操作性。
准则规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我国企业会计中关于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是为了避免企业资产的虚增导致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但是一些上市公司却将资产减值准备演化为操纵利润、实施盈余管理的手段。
如何防范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成为《新会计准则》颁布后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方式1、利用坏账操纵利润根据证券时报信息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末,全部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总额为1909。
11亿元。
其中,坏账准备为943、56亿元,占49。
42%;存货跌价准备为185、56亿元,占9。
72%,两者合计占计提近六成。
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占15、85%。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三项的计提占13、79%。
但是《新会计准则》在有关流动性资产的计提转回方面与现行规定并没有多大变化,因此《新会计准则》并不能完全堵住上市公司利用流动资产的计提转回操纵利润的漏洞。
应收账款计提坏账的会计政策可选择性太强。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且提取比例也由企业自行估计,这给企业调节利润留下巨大的操作空间。
企业如认为应收款项收不回来全额提取坏账准备也未违反会计制度,这使得审计人员有时明知企业在造假也无法予以纠正。
对于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数额巨大的企业,坏账准备金一个百分点的变化都可能造成净利润的急剧变化。
利用坏账准备金做假账有两种手段,一种是多计,一种是少计。
少计坏账准备金很容易理解,这样可以增加利润,提高股价;多计坏账准备金则一般发生在经营情况恶劣的年份或者更换CEO的年份,新任CEO往往倾向于把第一年的业绩搞得特别差,把大量资金划入坏账准备金,由于第一年多计了坏账准备金,以后几年就可以少计甚至不计,利润当然会大大提高。
2、利用短期投资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企业可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按投资类别或按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若项短期投资总体比重较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10%以上),则应以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
制度的这种规定在给企业提供了更大选择空间的同时,也给企业提供了操作利润的空间。
在业绩不佳的年度,企业可能将按照单项计提跌价准备改为按投资总体或按投资类别计提,因为在后两种计提方式下,总体或类别内部各项短期投资相互之间会先抵消一部分跌价损失,从而使计提的跌价准备减少,增加利润。
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给了一些企业灵活选择的空间,使部分企业通过对计提方法的选择,达到左右会计利润的目的。
3、利用存货跌价准备操纵利润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主要是依据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的原则进行。
由于缺乏相关资料,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难以确定。
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费用后的价值。
由于我国目前的资产信息和价格市场尚不完善和透明,企业很难获得当前真实、合理的市场价格,从而难以凭客观的计量依据来确认其可变现净值,会使企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在财务状况不佳的年度,企业可以对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作过低估计,从而计提巨额的存货跌价准备,为以后年度的繁荣盈利打下铺垫。
相反,企业可暂估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不提或少提跌价准备,以此达到粉饰业绩,顺利增资配股的目的。
此外,根据存货准则规定,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各个存货项目计提,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按存货的类别或系列合并计提,这一规定也给一些企业留有空隙。
二、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原因1、资产减值准则的有关规定为利润操纵留下了较大空间(1)资产减值确认方式多样化。
准则中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按单项资产、资产类别、资产组、总部资产或现金产出单位等方式进行。
对于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投资等可以采用单项资产计提、可以采用资产类别计提、还可以按全部资产计提减值。
对于不同的减值准备计提方法,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尽相同的,这给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会计人员可以根据以往经验和企业的需要灵活选择,使减值具备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2)资产减值的计量过于依赖职业判断。
公司在确认资产是否发生减值、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时,需要用到短期投资市价、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委托贷款的可收回金额等与历史成本进行对比,其中涉及到的计量属性“市价”、“可变现净值”和“可收回金额”是目前在理论界倍受争议的几个概念。
如果说短期投资的“市价”还具有一定的可验证性,那么“可变现净值”和“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就要依赖于人为判断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留下来空间。
(3)会计政策的选择性依然很强。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对短期投资和应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在制度上仍然存在不够具体的地方,由于只规定了对可能发生减值损失的各项资产采取一定的方法计提减值准备或跌价准备,企业自由地选择采用何种具体方法及什么样的计提比例。
这种机动性会为企业进行利润操纵提供契机,企业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方法。
2、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3、外部审计监督难度大资产减值审计一直都是难题。
一方面,资产减值准备项目性质的特殊性。
它本身就属于容易产生错报的会计项目,一是资产及其明细种类繁多、金额巨大;二是确定资产项目可收回金额时需要大量运用会计估计和判断,主观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较大;三是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核销等计算较为复杂,在会计处理中错记、漏记的概率较大;四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行为和动机不确定,导致资产减值准备审计风险具有潜隐性。
另一方面,资产减值准备再确认缺乏权威性。
客观地讲,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的资产性态、使用价值知之甚少。
因此,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外部审计监督存在较大难度。
三、防范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策略1、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准则,加强明晰性和可操作性2、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并形成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内在机制。
应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国有股减持,改变股权结构严重失衡的局面,理顺上市公司产权结构。
限制董事会、监事会中内部董事、内部监事的人数,积极推行累积投票制,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3、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通过外部审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这类风险。
因此为了规范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应强化中介机构特别是审计师职责,使其真正承担起“警察”的职能,并尽快制定相关的独立审计准则明确各项减值准备的具体审计程序,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强化外部审计。
努力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遏止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
4、加强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要求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水平,首先要精通业务,胜任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目前我国的会计人员素质偏低,因此要强化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熟练的专业技能,不仅精通业务,胜任工作,更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对谨慎性原则把握,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实事求是,避免主观随意性。
要有效地遏制会计操纵行为,必须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使其进行违规操作的成本加大。
同时还要借鉴国际做法,引入民事赔偿机制和民事诉讼机制。
这样既可使蒙受损失的投资者得到补偿,又使造假者得到相应的经济处罚,从而达到遏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