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课第二框我爱我家.doc

第一课第二框我爱我家.doc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我爱我家》国光初级中学政治组:黄啊青一、教学内容分析: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遵循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按照生活逻辑和科学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围绕“我爱我家”主题来构建教学体系。

教材设计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试图改变以往德育教材那种说教和刻板的面孔,凸现新课程的理念。

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孩子们对父母的关爱似乎无动于衷。

设计此次活动,旨在唤醒孩子们的心灵,润泽他们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家庭充满了爱心,充满了温馨和快乐,培养感恩意识。

因此,本课在全书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进入青春发育期后其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但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度时期。

初中生的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的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针对于低年级大多是独生子女的特点,多数子女在倍受父母和家人的爱护同时,渐渐地有些学生变得自私,冷漠,只要求别人关心自己而自己却从没想过如何关心别人。

尤其是二年级的学生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孩子们对父母的关爱似乎无动于衷。

设计此次活动,旨在唤醒孩子们的心灵,润泽他们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家庭充满了爱心,充满了温馨和快乐,培养感恩意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对于“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并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培养学生权利与义务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用行动感恩父母和家人,懂得爱父母,尊敬和关心家人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难点:认识在家中父母的辛苦和伟大,提高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爱的意识。

五、教学方法:目标引导法、分组讨论法、典型事例、小品表演、直观演示法。

六、设计理念: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构建本课的基础;帮助学生做负责认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的追求;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的基本原则。

为了更好的贯彻这一宗旨,我在教学中将努力做到: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改变教学和学习方式;调整师生关系;面向全体学生。

本节课将始终贯穿新课程理念,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及新教材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活动设计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进而改变自己,达到爱父母、感谢父母、孝敬父母的目的,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使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力争从视、听、说等方面使学生得到锻炼,受到教育,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达到爱家的教学要求。

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一)创设情景,兴趣导入导入新课:听歌曲《相亲相爱》人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家是我们的摇篮,是我们的避风港,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

如何对待自己的家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我爱我家》。

出示课题:《我爱我家》目的:为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上课前给学生播歌曲《相亲相爱》,在优美的歌声中问学生问题,让他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人都希望与自己的家人相亲相爱,尤其是生养我们的父母。

(二)联系实际,自主探究,获知明理大人讲我小时候(板书)当我们还孕育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已经倾注了家人对我们的全部的关爱,那就是我们的名字(接下来请学生说说我们名字的含义,以此来体会家人的期待和关爱)。

活动一:(教材第8页)1、回忆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把自己的童趣讲给同学听。

同伴之间可以先进行交流再回答。

(提示:通过讲自己的故事,体会自己与父母亲密无间的深厚感情。

)2、在你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得到夸奖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提示:讲自己家庭中印象最深的事,体会父母的爱心、辛劳和苦衷。

)我们听完了他们几个讲的故事,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趣和印象深刻的事,那么现在你们能用一句话把对“家”的认识概括出来吗?(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发言,并把学生的想法记在黑板上。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有“家”,每个“家”又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家”里都有着自己许许多多的故事。

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板书)。

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是我们尽情地享受家的亲情和温暖(板书)。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家的认识还更深刻。

作为家庭中的一名成员,父母和我们对于家庭都做出了哪些重要的贡献呢?(过渡)无悔的奉献(板书)活动二(教材第8—9页)1、父母为家庭做了什么(板书)情景体验:为了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在体验中感知,在感知中明理,在此环节里设计了很多个情境-----《议一议》,引导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

多媒体展示:《议一议》表格内容在你家,下列事情通常是由谁来做的?请同学们填写下表:(提示:根据家庭情况如实填写,并体会父母在家庭中承担着最主要的责任,了解父母对家庭的贡献。

)议一议:(1)说说家人对自己家庭的主要贡献。

(2)夸夸自己的父母(找父母的优点),并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在世上的多种爱中,至深至纯的爱是母爱和父爱。

这种爱是无私的、永恒的爱,是无微不至的爱、不求回报的爱。

母爱如水,往往温柔细腻;父爱如山,往往深沉严格。

只要我们留心,我们随时可以体验到这种爱。

学会感受爱、奉献爱,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

设计这样一个图表,目的是培养学生换位思考问题,既避免了单纯的说教,又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思想教育。

这个环节的设计能让学生悟出这样的道理:父母对子女的爱远远超过了子女对他们的爱,父母在孩子身上,却倾注了无私、博大、永恒的爱,在这个世界上,为孩子付出最多的便是他们的父母。

(三)设置情景,联系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活动设计三:小品表演活动要求:把全班分成4组,由每组推选四、五名同学自行选择第十页《秀怡的故事》进行表演,每组的时间为2分钟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秀怡的故事》秀怡的父母嫌她是个女孩儿,出生以后就将她寄养在外婆家,很少过问,也不负担抚养费。

随着秀怡一天天长大,外婆家的生活越来越困难。

秀怡长大懂事了,自己向父母要抚养费,可他们总是搪塞推诿。

秀怡只好到法院起诉,法院判决其父母补偿外婆多年来的抚养费,并定期支付秀怡的抚养费(含教育费用),直到她有独立生活能力时为止。

多媒体展示这两个问题,小组讨论:A、你认为秀怡有家吗? B、秀怡的爸妈爱她吗?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板书)宪法规定:“父母有扶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爱是一种责任。

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父母如果不对子女尽抚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此环节将进行小品表演,内容为表演课本10页八的故事。

它很快成为本节课的又一个高潮,在事先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让学生即兴表演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再次被调动起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而且能突破教学难点。

感受家庭温暖(板书)活动四::真情体会——“家庭不单是身体的住所,也是心灵的寄托处”。

(教材第10页)(1)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家庭不光是我们物质生活的基础,更是亲情的栖息地,爱的港湾,精神动力的源泉。

)(2)与自己家庭中感受到的温暖和激励。

(提示:家不仅是我们休息的场所,我们在家中获得的亲情和温暖,是任何其他场所都无法替代的,当我们需要心灵的抚慰时,我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家,因为那里有最温暖的关怀和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重点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验。

)教师小结:家我们是情感的栖息地;我们的天然学校;是我们的经济物质来源;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和发展大本营。

我们这家中享受着亲情和温暖,这让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页“相关连接”的内容,进一步体会家的温馨,并且这种温馨需要全家人的齐心协力。

课堂小结:同学们!“爱”是一种责任。

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不要忘记献上自己的一份爱,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四)归纳小结,指导实践给父母的寄信——在感激父母抚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并读给自己的父母听。

(提示:这种寄言可以是对父母的感谢、祝福或期望、心里话,也可以写父母的优点和长处;在写的时候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首诗或者是一篇散文)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巩固、加强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五)反馈练习最后,请学生欣赏《感恩的心》,在优美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六)展示板书一、大人讲我小时候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教师2、我们尽情地享受家的亲情和温暖二、无悔的奉献1、父母为家作贡献2、父母之爱深似海3、父母对子女有道德和法律的义务三、感受家庭温暖1、从各个方面感受家庭带给我们的温暖2、热爱自己的家、感激父母(七)教学反思由于缺少经验,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不足,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不吝赐教。

这是一节政治课,本堂课我用音乐《相亲相爱》导入本课,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环节设置了四个环节即:一是讲述我们每个人都有“家”,每个“家”又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家”里都有着自己许许多多的故事。

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是我们尽情地享受家的亲情和温暖;二是讲解父母对我们的奉献,通过填表格,议一议,小品表演,真情体会,让学生懂得并明白父母对我们所付出的爱;三是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用给父母寄信,引导学生感谢父母,从小事做起,激发学生感恩父母的心。

最后一首<<感恩的心>>是全班合唱的,效果不错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