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介绍
②演绎型问题。
☆是与概括相反的思维过程。把已有的概念具体化为 一系列现象。
☆也就是让学生根据已有概念到课文中去寻找具体的 表现。
☆“表现在哪里”
☆与复述型问题不同。一是答案往往不止一处,且有 的答案不很明显,需要分析思考。二是问题与答案 之间不是直接的关系,需要进行筛选。
“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松鼠》
教学目标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 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 范、整洁。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教学目标
(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 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 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①复述型问题。
☆可以直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只要引用 课文中的某些语句就可以回答,或对课 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组。
☆“是什么”“怎么样”。
☆思维价值不是很大,主要是培养学生认 真读书的习惯和训练语言组织能力。
“说一说作者是在什么地方读书,在那儿读书有 什么不便之处。” --《窃读记》
“说说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 么。” --《走遍天下书为侣》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 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 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 孩子的声音:……”
问题: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 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4)改进课堂提问,促使思维能力与语言 能力同步发展。
窃读记
圆明园的毁灭
关于阅读教学
(1)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 间的对话过程。 ☆教师与文本:潜心会文。 ☆学生与文本:充足的时间。 ☆教师与学生:引领学生。
《走遍天下书为侣》
“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 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 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 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 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 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 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 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
五年级上册教材的编排特点
一、按照专题组织单元。
一 我爱阅读 二 月是故乡明 三 学习说明文
四 生活的启示 五 综合性学习: 遨游汉字王国 六 父母之爱
七 不忘国耻
八 走近毛泽东
选读课 文
1.专题安排呈现出新的特点。
拓宽专题的角度
☆思想的角度: “月是故乡明” “ 生活的启示”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人物的角度:
(2)立足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感悟的交流。
☆审美体验的多元和对文本的正确解读。 ☆多角度的创意阅读要有约束机制。 ☆如果说阅读是完全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
生个性化行为和教师有效指导的统一。 ☆尊重学生决不意味着肯定错误的或有较大偏差的
理解和感受。
《落花生》 辩论:做花生还是做苹果、石榴? 思考:作者的本意是什么?
☆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较大,不同程度的学生都 可以得到发展的机会。
☆有助于学生学习如何把作文写具体,促进从 读学写。
③概括型问题。 ☆对发展儿童抽象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如:“从课文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 的变化。”
--《钓鱼的启示》
④分析型问题。
☆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一般是已经有了结果, 要求学生找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都是本年龄段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因素, 学习方式是由学生自己通过比较、归纳总 结出来,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不言而喻。
“课外书屋”
☆引导学生 “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体现由单篇课文到整本书的拓展阅读。把整
本书引入课堂,使教科书向课外开放。 ☆只有课文这些例子,以及学习方法的归纳总
结,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足够的阅读量的 支撑。 ☆彰显少做练习多读书的思想。 ☆强化师生的课程资源意识。
“展示台”
不但提供展示的机会和空间,还提供展 示的方法和凭借。
各单元内容安排一览表
单 口语交际 元
习作
1 自己的读书故事;
访谈笔记;辩论。
2 策划一次活动 二十年后 回故乡 (想象)
3 我是“小小推 介绍一种
销员”
物品
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
其他
各方面收获; 古人关于 展示台:阅
关于读书方面 读书的名 读记录卡、
认字 200
写字 150
☆导学系统不再注音,要求学生自主识字,养成查字典 的好习惯。
☆注意指导难字,注意区分形近字和音近字,注意防止 和纠正错别字。
☆写字不仅仅是书写汉字,要更多地关注运用。减少机 械的单字抄写。要以词语为单位练习,注重词语的理 解、积累和运用。
☆通过句子的抄写和默写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同时 练习书写的行款整齐。
得意 ﹙ ﹚ ﹙ ﹚ ﹙ ﹚
2、设计关键性问题,引导深入理解课文。
☆整体性问题的作用,更多地在于帮助学生初读课
文的时候把握文章大意,理清思路。
☆关键性问题的目的则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关 键、紧要之处,体会作者寓于其中的情感,更加 深入地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问题不宜太琐碎。设计的 关键性问题,既能启发学生思考,又能给学生提 供较大的自主学习和思维发展的空间。
3.每个专题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课程 资源。
资料袋
阅读链接
性日 积 月 累 ” 的 丰 富
“
内容 1 读书方法
形式 古人名言
2 思乡之情 古诗名句
3 四时之风 近代律诗
4 生活启示 中国格言
6 为人之道 古人名言
7 英雄气概
成语
8 毛泽东 词《卜算子》
插图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二、识字教材。
识字的数量安排。
☆用好配套的《钢笔字教材》和《毛笔字教材》。
三、阅读教材。
课文
文学性更强。 名家名篇更多。 文章体裁更丰富。 (访谈:《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课文是学生认识世界、表达思想的范例。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落花生》 《珍珠鸟》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
进行语言实践的范例。
☆五上课文中有很多富有感染力的语句和个
课后练习
练习的呈现方式:
☆倡导积极思考,主动交流。通过交流、讨论,对 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 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 难问题。
☆练习的叙述方式自然亲切,提问不是命令式的口 吻,而是采用商讨式、征询式的话语模式,这种 话语情境,突出民主氛围,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 规律和认知特点。
习
资料袋
阅读链接
作
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
展示台 课外书屋 成语故事 趣味语文
导语
☆低年级的导语:点明专题,激发兴趣。 ☆中年级的导语:提示、布置单元学习内容。 ☆高年级的导语功能:
点明专题 激发兴趣 提出语言学习的要求。
回顾·拓展
☆由“语文园地”发展而来。 ☆为了适应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而设置,
希望学生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能在老师 的指导和与同学的讨论中,对本单元的学 习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并适当拓展,加 强语“我的发现”发展而来。 ☆引导学生回顾本组学习内容,交流关于课文
内容、读写方法等方面的收获,提炼学习方 法,形成规律性认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方法的总 结和迁移。
☆引导交流的内容紧密围绕每个单元的学习 重点,都是针对本单元阅读的几篇文章提 出来的,都是整体性、综合性较强的语文 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迁移运用。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巴迪长大后,如何看待父母的爱?你如何看待巴迪 父母对他的爱?
☆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找出来联系生活实 际体会体会。如:“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 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3、对课文的写作特点进行深入研讨,引导学生从中学 习表达方法。
☆包括遣词造句、布局谋篇。 ☆细细体会表达的特点和好处,避免只讲修辞术语。 ☆多读多背,积累表达方法。 ☆通过语言实践学习运用。
练习的内容: ☆重视朗读背诵等基本训练 ☆精心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关注课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法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1、设计全局性的、整体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 上把握课文。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清课文的脉络。 ☆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意义。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读写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会借景物或事物表达感情的方法 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 体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综合性学习 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 整理资料的方法 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2.每个专题内部自成系统。
专题的内部结构
口
导语
精读
课文
略读
词语 回
语交 顾
盘
际
· 拓
点 ·展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介绍
主讲人:王家明
教学目标
(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 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 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 字的优美。
教学目标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走近毛泽东” ☆文体的角度:
“学习说明性文章”
相同专题的延续和发展
三下:“父母之爱”(无私的爱) 五上:“父母之爱”(理性的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学会看病》
五年级上册各专题的读写点
组别
专题
一 我爱阅读 二 月是故乡明 三 学习说明性文章 四 生活的启示 五 遨游汉字王国 六 父母之爱 七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八 走近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