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运球技方法,通过多种运球练习提高运球技术技能。
2、发展控制球的能力和运球时身体的协调性。
3、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团结协作,培养集体荣誉感。
内容主题:篮球运球技术动作方法很多,但各种运球技术动作的过程无一例外都是由身体姿势,手臂动作、球的落点和手脚协调合配四个环节组成的。
运球技术的关键是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脚步移动的熟练程度以及手、脚、身体三者的紧密配合。
重点:手触球的部位和触球点以及控制球的能力。
一,1、课堂常规教师提问你知道的篮球明星导入本课。
2、教师提黑板展示目标,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安全教育。
二,学生异质分为5个小组,6人一组蛇行绕人定时跑,(5’)。
各组做各组的徒手操。
结束教师表扬好的组,学生鼓掌。
教师讲解运球动作要领。
教师示范运球动作。
学生分二列,中间二列下蹲。
先讲解原地运球动作(3’)要求不准双手运球。
三,熟悉球性
教师先进行各种方法练习和讲解,然后学生自由模仿创新练习。
组织形式为散点。
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培养学生的球感和对球的兴趣,改善手对球的控制和掌握能力,进一步热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准备。
基本部分
:1.抛接球2.球绕腰3.球绕腿4.原地运球5左右手原地运球6.拍起运球组织教学:采用启发、示范、讲解练习法。
要求:动作到位,协调有力。
篮球运球技术口诀
原地运球:两膝弯屈体前倾,自然分指手心空;以肘为轴指腕压,柔和按拍要缓冲.行进间高运球:上体前倾膝微屈,五指分开肘为轴;用力按球侧后方,大步奔跑要跟上;左右两手快运球,抬头观察视野广。
行进间低运球:两膝微屈体前倾,五指分开按拍球;手腕柔和缓冲球,过人护球眼看球。
左右两手快运球,运球勿忘多传球。
实施阶段
:
1、25米滚球练习。
要求学生滚球球不离手,手不离球。
每组选一名队员代表本组,一次定输赢。
后三名的人抱头下蹲10—5—3次。
对好的前三名组学生鼓掌表扬,总结他门获胜的原因。
(1’)
名的全组抱头下蹲10—5—3次。
对好的前三名组学生鼓掌表扬,总结他门获胜的原因。
(5’)
3、行进间高运球
要求采用行进间高运球学生“8”行绕过凳子回来原来位置,每个凳子之间三米。
每组选一名队员代表本组,一次定输赢。
后三名的人抱头下蹲10—5—3次。
对好的前三名组学生鼓掌表扬,总结他门获胜的原因。
(1’)
4、行进间高运球
要求学生采用行进间高运球“8”行绕过凳子回来原来位置,每个凳子之间三米。
每组以次选一名队员,4局3胜制。
后三名的全组抱头下蹲10—5—3次。
对好的前三名组学生鼓掌表扬,总结他门获胜的原因。
(5’)5、行进间低运球
要求采用行进间低运球学生“8”行绕过凳子回来原来位置,每个凳子之间三米。
每组选一名队员代表本组,一次定输赢。
后三名的人抱头下蹲10—5—3次。
对好的前三名组学生鼓掌表扬,总结他门获胜的原因。
(1’)
6、行进间低运球
要求学生采用行进间低运球“8”行绕过凳子回来原来位置,每个凳子之间三米。
每组以次选一名队员,4局3胜制。
后三名的全组抱头下蹲10—5—3次。
对好的前三名组学生鼓掌表扬,总结他门获胜的原因。
7、行进间高运球比赛(5’)
要求男子自由组成10组,要求学生采用行进间高运球“8”行绕过凳子回来原来位置,每个凳子之间三米。
每组以次选一名队员,4局3胜制。
后三名的全组抱头下蹲10—5—3次。
对好的前三名组学生鼓掌表扬,总结他门获胜的原因。
男、女要分开算。
(5’)
8、行进间低运球,要求采用行进间低运球学生“8”行绕过凳子回来原来位置,每个凳子之间三米。
每组选一名队员代表本组,一次定输赢。
后三名的人抱头下蹲10—5—3次。
对好的前三名组学生鼓掌表扬,总结他门获胜的原因。
(5’)
9、教师评出先进运动个人(比如成绩好的)和先进精神个人(比如有倒的坚持到底的)。
结束部分
:1、做放松活动。
教法:1徒手分解。
2.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模仿练习,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
2、对本课进行小结,布置收回器材
下课:xx拍手再见
场地器材设计:篮球30个,标志物40个
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35次/分,
安全保障:1.以下肢关节活动为主。
2.提醒学生注意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
1、篮球运球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法,循序渐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尝试中,在与原地运球过程中得出运球的要点,再结合以往所学技术自创方法,进行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在篮球运球时运用口诀法让学生很深的掌握运球的动作要领。
3、采用练习法,使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掌握技术,用演示法,使学生的创造成果得到表现和肯定。
4、通过游戏:运球比赛,使内容丰富,增加趣味性。
5、整堂课采用收、放、松、紧相结合的组织方法
本课采用“尝试——比赛——表扬——比赛——表扬——比赛——表扬”的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和保健内容,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
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和保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