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 《分子和原子》综合练习

初中化学 《分子和原子》综合练习

《分子和原子》综合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C.分子原子都是真实存在的D.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2.下列相关事实用微粒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 五月端午,粽叶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 酒精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C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D 蔗糖溶于水后固体消失微粒极小、肉眼看不见A.A B.B C.C D.D3.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A 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B 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氧气分子C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D 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A.A B.B C.C D.D4.下列现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的是()A.喷洒香水闻到香味﹣﹣分子不停地运动B.两块铅块可以被压在一起﹣﹣分子间有间隔C.物体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D.室外的灰尘随风飘动﹣﹣分子之间存在斥力5.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1 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D.10mL 水和10mL 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6.小明尝试用微观的视角来解释宏观的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发烧时测量体温,体温计上的汞柱上升一分子的体积受热影响B.鱼能生活在水里,这是少量的氧气溶解在水中一水分子中有氧原子C.木条能在空气中燃烧一空气中有氧分子D.春天柳絮飞扬一一微粒很小,且在不停地运动7.通过如图所示的探究活动,不能为下述观点提供例证的是()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氨分子与酚酞发生了化学反应D.组成空气的物质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8.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室外气温降到零下16°,滴水成冰,水结冰后体积变大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数目增多B.分子体积变大C.分子种类改变D.分子间隔变大9.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B.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C.湿衣服在朝阳的地方更易晾干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剧烈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分子很小10.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现象解释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瓶中C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D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体积变大A.A、B.B、C.C、D.D、11.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A.大小不同B.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C.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D.能否直接构成物质二、填空题12.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说明下列问题:(1)汞是由汞①构成的,水银温度计能测体温的原理是②。

(2)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都能燃烧,说明①。

在这个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②不变的是③。

(3)乒乓球压瘪了,放在热水中能鼓起来,说明。

(4)被动吸烟也有害健康是由于三、解答题13.如图1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这种气体对人体的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2.【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1)图1实验中现象是.(2)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3)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4)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分子和原子》综合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C.分子原子都是真实存在的D.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解答】解: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A叙述不正确;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B叙述不正确;C、分子原子都是真实存在的,故C叙述正确;D、分子、原子的中俄李都很多,分子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质量,故D叙述不正确。

故选:C。

2.下列相关事实用微粒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 五月端午,粽叶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 酒精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C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D 蔗糖溶于水后固体消失微粒极小、肉眼看不见A.A B.B C.C D.D【解答】解:A、五月端午,粽叶飘香,是因为粽叶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B、酒精溶液是混合物,是由于酒精溶液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水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蔗糖溶于水后固体消失,是由于微粒极小、肉眼看不见,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3.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A 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B 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氧气分子C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D 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A.A B.B C.C D.D【解答】解:A、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会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是因为过氧化氢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氧分子,说明了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物理变化,不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解释错误。

D、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是由于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D。

4.下列现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的是()A.喷洒香水闻到香味﹣﹣分子不停地运动B.两块铅块可以被压在一起﹣﹣分子间有间隔C.物体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D.室外的灰尘随风飘动﹣﹣分子之间存在斥力【解答】解:A、喷洒香水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不停地运动,香水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故选项解释正确。

B、铅属于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两块铅块可以被压在一起,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C、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分子大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室外的灰尘随风飘动,是宏观物质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故选:A。

5.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1 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D.10mL 水和10mL 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解答】解:A、1 滴水中大约有 1.67×1021 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毒品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缉毒犬闻到毒品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说明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D、10mL 水和10mL 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6.小明尝试用微观的视角来解释宏观的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发烧时测量体温,体温计上的汞柱上升一分子的体积受热影响B.鱼能生活在水里,这是少量的氧气溶解在水中一水分子中有氧原子C.木条能在空气中燃烧一空气中有氧分子D.春天柳絮飞扬一一微粒很小,且在不停地运动【解答】解:A、体温计量体温时,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能供给呼吸,鱼能生活在水中,说明水中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不是因为水中含有氧原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C、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木条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空气中有氧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D、春天柳絮飞扬,柳絮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C。

7.通过如图所示的探究活动,不能为下述观点提供例证的是()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氨分子与酚酞发生了化学反应D.组成空气的物质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解答】解:A、分子之间有间隔,但不是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故此项错误。

B、②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说明NH3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结论正确。

C、②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氨分子与酚酞发生了化学反应,使酚酞试液变红,结论正确。

D、①烧杯不变色,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结论正确。

故选:A。

8.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室外气温降到零下16°,滴水成冰,水结冰后体积变大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数目增多B.分子体积变大C.分子种类改变D.分子间隔变大【解答】解: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故选:D。

9.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B.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C.湿衣服在朝阳的地方更易晾干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剧烈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分子很小【解答】解: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B、物体的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不是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错。

C、湿衣服在朝阳的地方更易晾干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剧烈,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10.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现象解释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B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C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D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体积变大A.A、B.B、C.C、D.D、【解答】解:A、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是因为夏天温度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B、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