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棚户区改造规划(2009-2012)
索取号:DA107010500201012001 内容分类:规划计划发布文号:DA107010603201012005 发
文日期:2010-12-15
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意见》(国发[2007]24号)和《淮南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实施意见》(淮府[2008]100号)文件精神,为加快淮南市城市化建设进程,切实改善我市棚户区居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改善民生、建设和谐淮南、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以棚户区改造为切入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组织,统筹规划,着力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
二、目标任务
利用四年时间(2009-2012年)改造棚户区占地面积约564万平方米,全市计划开工建设44个棚户区改造项目,计划投资139亿元人民币,拟规划面积868万平方米,拟拆迁面积295
万平方米,拆迁约6万多户,使19.7万多人口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根据现有总量,具体每年改造计划如下:2009年,全市计划开工改造31个项目。
其中田家庵区4
个改造项目,谢家集区3个改造项目,八公山区7个改造项目,
大通区2个改造项目,潘集区1个改造项目,矿业集团14个改造项目。
计划拆迁面积224.19万平方米,拆迁近5万户,人口15.9万人,拟规划建设602.38万平方米。
2010年,全市计划开工改造7个项目。
其中八公山区2个改造项目,潘集区1个改造项目,矿业集团4个改造项目。
计划拆迁面积35.57万平方米,拆迁近0.7万户,人口2.2万人,拟规划建设143万平方米。
2011年,全市计划开工改造3个项目。
其中谢家集区2个改造项目,潘集区1个改造项目。
计划拆迁面积20.4万平方米,拆迁近0.3万户,人口0.92万人,拟规划建设54.1万平方米。
2012年,全市计划开工改造3个项目。
其中谢家集区3个改造项目。
计划拆迁面积14.7万平方米,拆迁0.2万余户,人口0.6万人,拟规划建设69万平方米。
三、棚户区改造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棚户区改造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发挥市、区政府的组织领导作用,坚持“市协调、区落实,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确保棚户区改造的顺利推进。
2、坚持“政府推进、市场运作”的原则。
对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棚户区,实行市场化运作;对改造难度大、住房困难家庭较多的居民区,列入市、区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由各区统一组织实施。
3、坚持“依法运作,确保稳定”的原则。
棚户区改造要严格执行有关土地使用、资金使用、城市建设、城市房屋拆迁、工程建设等方面的规定,认真做好信访工作,确保稳定。
4、坚持“个人出资、政府支持”的原则。
棚户区改造要坚持居民个人出资与财政支持相结合,充分发挥国家、地方、企业、个人等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
5、坚持“因地制宜、配套建设”的原则。
棚户区改造要区别情况、因地制宜、全面规划,严格按规划搞好配套建设和综合开发。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市、区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及时协调解决棚户区改造有关问题。
建立棚户区改造规划实施的分级负责制,加强政策的专递能力和基层的沟通能力,增强政策的执行效率,强化各级政府、各相关单位的棚户区改造管理责任。
强化棚户区改造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制度。
以年度实施计划作为落实本规划的重要手段。
市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和各区政府严格监管项目的建设过程,保证年度改造项目顺利完成。
2、资金保障。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采取有效办法,多方筹措棚户区改造资金。
资金筹措可采取“居民拿一点、政府让一点、银行贷一点、开发投一点”的办法,积极筹措建设资金。
3、政策保障。
认真落实《淮南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实施意见》等有关规定。
对列入棚户区改造计划的项目按照《淮南市城市保障性住房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减免管理暂行规定》(淮府[2008]63号)执行。
有商业开发价值的土地,实行招拍挂,所得土地收益金,由政府审定全部用于弥补棚户区改造资金不足。
棚户区改造居民安置住宅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或土地置换,用地计划优先保障,并严格按用地计划供应土地。
每年棚户区改造项目计划需报市政府研究,每个项目的审查,需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现场勘查,报市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审定后方可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