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速度和任务准确性
1.引言
速度-准确性权衡问题是关系到一切反应时实验信度的基本问题。
在反应时实验中,当被试追求较快的速度时,必然要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
同样,当被试力求高的准确性时,也必然要以放慢速度为代价。
在具体的实验中,被试究竟会如何权衡二者的关系,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被试对实验目的的理解,被试的实验动机等等。
本实验的目的是加深理解速度与准确性的权衡问题。
2.方法
2.1被试
本实验的被试为大学本科学生两名,21岁,男女生各一名。
2.2仪器
一支笔、一本英文教材、一个计时器。
2.3程序
(1)准备好一支笔、一本英文教材、一个计时器。
设置30秒时间,请被试以正常速度浏览英文教材的某一段,要求划掉每个字母“e”。
统计正确划掉的字母数、划掉的字母数、浏览过的行数和任务的正确率。
(2)第二次仍设置30秒时间,要求浏览行数增加10%。
第三次时间相同,但浏览数减少10%。
第四次增加行数15%,第五次减少行数15%。
(3)统计比较结果。
3.实验结果
表1 被试一速度--准确性权衡的经验测定
行数正确划掉的
字母数遗漏的字母
数
总字母数正确率
基线B 4 26 5 31 84% B+10% 4 25 1 26 96% B—10% 4 34 6 40 85% B+15% 5 31 6 37 84% B—15% 3 13 1 14 93%
表2 被试二速度--准确性权衡的经验测定
行数正确划掉的
字母数遗漏的字母
数
总字母数正确率
基线B 4 25 0 25 100% B+10% 4 35 0 35 100% B—10% 4 30 0 30 100% B+15% 5 26 9 26 80% B—15% 3 23 0 23 100%
4.讨论
本次实验首先要保证实验材料的同质性,这样实验才能很好的进行。
本次试验两名被试所阅读的材料都是相同教材,保证了材料的可靠性。
从上面两个被试的实验结果可基本得到:浏览行数增加,速度加快,准确率下降;浏览行数减少,速度减慢,准确率升高。
也就是在反应时实验中,当被试追求较快的速度时,必然要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
同样,当被试力求高的准确性时,也必然要以放慢速度为代价。
由两表对比可以看出来,被试二总字母数多余被试一,但正确率却高于被试一,其中有性别差异等个体因素的影响,也不排除被试一为了赶时间(担心时间不够)而牺牲了正确率。
另外被试二在第一次阅读时,可能会为了追求准确性而放慢了阅读的速度,这就导致了实验的基准线比较低,从而会影响到下面的实验,即行数变化不大,这样,就比较难明显地反应出正确性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所以,在做基准线实验时应尽力提高速度,确定比较好的基准线,或者也可以在之后的实验中把增减数的幅度加大。
还有在实验过程中,被试看着密密麻麻的英语单词,会有厌烦情绪,或者会看岔行等。
这些情况都会引起误差。
5.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地理解了速度与准确性的权衡问题。
6.参考文献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