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大学——城市规划原理真题(含答案)04-12

深圳大学——城市规划原理真题(含答案)04-12

深圳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之城市规划原理一、填空:1.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意义。

2.3.田园城市理论由霍华德提出。

4.卫星城镇理论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卫星城5.6.1977年12。

7.20世纪208.9.有机疏散理论是生态系统16.有机疏散理论是由沙里宁提出的。

17.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是由查尔斯•摩尔设计的。

18.带型城市的设想是由西班牙工程师索利亚•马塔提出的。

19.霍华德撰写的《明天: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对现代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拉·德方斯位于法国巴黎的西北。

21.我国现行规范规定的中等城市人口规模22.古希腊城邦时期的希波丹姆,提出了城市布局模式。

23.划。

24.25.26.27.详细规划。

35.苏州在宋代曾是平江府府。

36.战国时代,有一本著作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提出功能分区,发展城市商业与手工业,是一部革命性的重要著作,书名管子。

37.1964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威尼斯宪章,这是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第一个宪章。

38.1898年,Ebenezer Howard卫星城城市规划思想就是起源于此理论。

39.居住用地分为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40.50-200米。

41.1986年国务院审批的设市条件:应满足以下( C )A.非农人口10000人以上的镇,年国民生产总值10亿以上的镇B.非农人口10000人以上的镇,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以上的镇C.非农人口60000人以上的镇,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以上的镇D.非农人口60000人以上的镇,年国民生产总值10亿以上的镇42.第三代新城是独立的卫星城,其代表城市是( B )A.Vallinby,Harlow B.Milton-Keynes,日本多摩新城C. Vallinby, Milton-KeynesD. Harlow,日本多摩新城43.城市规划各个阶段对城市以定性为主要规划目标的是:( B )1)城市规划纲要 2)总体规划 3)控制性详细规划 4)分区规划5)修建性详细规划A.1),3)B.1),2)C.1),5)D.2),5)44.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A )A.居住用地:18.0-28.0m²∕人B.工业用地:30.0-50.0m²∕人C.道路广场用地:20.0-25.0 m²∕人D.绿地≥36.0 m²∕人;其中,公共绿地≥17.0 m²∕人45.如下图所示,城市绿地布局结构类型依次为:( D )A.Green Heart;Green Corridor;Green Wedge;Green BeltB.Green Wedge;Green Belt; Green Heart;Green CorridorC.Green Wedge;Green Belt; Green Corridor; Green HeartD.Green Belt; Green Wedge; Green Corridor; Green Heart二、名词解释1.邻里单位:首先由美国社会学家佩里提出的,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2.城市化:城市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村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也可以认为是非农业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不同规模的城市环境的地理集中过程,以及城市价值观,城市生活方式在乡村的地理扩散过程。

3.概念性规划:对城市发展中具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集中专门的研究,从经济、社会、环境的角度提出城市发展的综合目标体系和发展战略,以适应城市迅速发展和决策的要求。

4.景观: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景物。

5.社区: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相互之间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是以强调基本生活环境完善和强调社区生活为主旨的居住用地的组织形式。

6.广亩城:“广亩城市”( Broadacre City),是赖特对他的城市分散主义思想及其崇尚自然的总结,充分地反映了他倡寻的美国化的规划思想,强调城市中的人的个性,反对集体主义。

他建议取消城市而建立一种新的、半农田式社团——广亩城市。

广亩城市的内容:每户周围都有一英亩土地,足够生产粮食蔬菜,居住区之间以超级公路相连,提供便捷的汽车交通。

沿着这些公路,他建议规划路旁的公共设施、加油站,并将其自然地分布在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之内。

7.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8.规划:在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9.容积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10.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与这些建筑基底面积总和的比值。

11.郊区化:城市在经历了绝对集中和相对集中以后的一种分离分散现象,表现为人口、商业、工业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外迁。

12.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和发展,社会和人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13.城市: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14.红线:即道路红线,指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

15.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又称服务业,它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第三产业行业广泛。

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保险业、行政、家庭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

16.马面:在中国冷兵器的古代,为了加强城门的防御能力,许多城市设有二道以上的城门,形成“瓮城”,城墙每隔一定的距离就突出矩形墩台,以利防守者从侧面攻击来袭敌人,这种墩台称为敌台的城防设施,俗称为“马面”。

17.历史街区:城市中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较完整地体现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特色的街区、建筑群或地段。

18.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以规划的综合性研究为基础,以数据控制和图纸控制为手段,以规划设计与管理相结合的法规为形式,对城市用地建设和设施建设实施控制性的管理,把规划研究,规划设计与管理结合在一起的规划方法。

19.转弯半径:是指当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汽车以最低稳定车速转向行驶时,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支承平面上滚过的轨迹圆半径。

20.城市化比例: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城市化水平的整体评价体系应包括下列要素: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实际包括非农业人口、居住城区的农业人口和流动人口);适龄人口入中学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城市人均道路铺装长度;城市用自来水普及率;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万人拥有医生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2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出生和死亡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本年城市出生人口数-本年城市死亡人口数)/年平均城市总人口数×100%22.比例:指图中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23.里坊制:里坊制的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

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

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

“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24.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CBD高度集中了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作为城市的核心,应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展览、咨询等多种功能,并配以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

25.日照间距:是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了保护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内能获得所需要的日照量而必须保持的距离。

26.集合式住宅:在特定的土地上有规划的集合建造的住宅,包括多层、低层、高层。

一般层数较高,密度较大,区别于独立住宅的形式。

27.三块板:道路三块板是城市道路断面形式之一。

三块板有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部分,中间为机动车道,两旁为非机动车道。

28.指状城市: 随着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大城市普遍出现一系列城市弊病。

1928年丹麦成立了一个非官方性质的规划组织——丹麦城镇规划协会(Danish Town Planning Institute),进行城市规划的研究,以便迅速恢复在战争中被破坏严重的城市,进行大规模的重建工作。

协会对当时哥本哈根地区的29个城镇提出了一份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由于规划图酷似手的形状,于是人们便把它称为“指状城市”。

29.GDP: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30.服务半径:以公共服务设施为圆心,服务半径为半径所形成的一个圆就是该设施的服务半径。

31.建筑密度: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用地总面积的比例。

32.新城运动:19世纪初,因城市过度密集,在伦敦爆发了新城运动。

它源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卫星城一样也是为了解决大城市问题,发展中小城市。

33.土地混合利用:在城市的某一特定区域内具有多种性质的土地利用。

这样可以增进社区的活力,减少出行,疏缓交通,提高环境质量。

34.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35.TRANSIT VILLAGE:交通村庄是一个住宅围绕交通枢纽发展的规划,如火车站,旨在方便社区居民通过公共交通网络上下班、出行或者旅游。

36.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一定时期内由出生、死亡和迁出、迁入等因素的消长导致城市人口数量增加或减少的变动的现象。

根据城市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城市人口增长可以分为人口净增长,人口零增长和人口负增长三种状况。

37.历史地段保护的三个方面:①建筑的保护:一类是必须保护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一类是具有潜在价值和对构成历史地段整体风貌特征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建筑②街道格局:应考虑街道布局与形态、街道功能和街道空间及景观③空间系统及景观界面的保持:包括开放空间周围的界面,主要景观视线及建筑,自然界面及街道界面。

38.居住用地的三级的构成:居住区——居住小区(以一个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下限,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其用地规模的上限)——居住组团三、问答1.试回答“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