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笔记第一章画面(一)镜头元素一、景别分类:大远景、大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满景、远景、全景、中近景大远景:1、尽量通过景物与人物的布局、色彩、明暗关系、线条等有机构成,造成整体的画面情绪。
画面的重点是用景别形成一种画面情绪与气氛。
2、清楚地表达环境规模、空间范围、地域位置、人物位置关系、主体运动方向,使环境能独立地表达出视觉效果。
3、从根本上讲,要形成画面的透视效果。
4、多采取静止的画面形式。
远景(人物占画面的三分之一):与大远景相比,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
大全景(人物占画面的三分之二)人物与环境同等重要。
1、大全景的使用要和整场戏的处理全部考虑,符合整场戏的节奏。
2、往往用再段落的开头,以表达全名的空间关系。
3、在构图时,主体的线条要与其他线条搭配。
4、这种景别的剪辑往往会影响到前后镜头,往往在其他镜头的处理中,要考虑视觉连贯。
全景1、是每场戏拍摄的总角度。
2、在构图中,人不能够顶天立地。
3、明确表达出场景中人物的位置关系,建立起人物与环境关系。
4、人物身上的环境光效变化要准确统一。
中景(人物膝盖以上)1、突出人物——从光线、色彩、明暗、虚实等方面。
2、尽量避免单人画面,采用双人或多人画面。
3、中景画面的目的是叙事,多用于表现对话的人物。
4、准确在中景画面中表现人物的透视关系,空间关系,必须与镜头调度,拍摄的方式方法一起考虑。
5、在构图上,防止产生视觉呆板,避免产生线性或并行排列,可以改变前后景关系与前后变化,也可考虑改变镜头焦距来改变画面背景的虚实。
近景(人物胸部以上)1、近景取其质——人物的神态表情。
(给人物的手势留有一定空间;人物的上身形体,特别是肩部,不能破坏人物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范围不能太大,否则会分散人的注意力。
)2、近景画面是肖像画面,要考虑人物最佳角度的选择。
3、构图中对平、仰、俯视三种角度的运动要谨慎。
既要考虑人物肖像的完美,又要考虑人物形象鲜明,同时还要注意画面之间的连接。
4、构图上要讲究构图形式,用光线要注意准确生动。
5、在剪接时,要注意各个镜头的动作连贯和匹配。
特写1、画面主要表现人物的头、肩关系,所以眼睛在构图中要特别讲究。
要注意人物位置,尽可能传达出眼和嘴所表现得人物性格。
2、除了注意轴线,还要注意视点关系的准确。
(视点要偏高——注意避免平视与低视)3、拍对话镜头——对话双方的镜头要用焦距相当的镜头拍摄。
二、全景系列: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1、远景取其势——气氛。
2、抒情的,写意的。
3、表现人物的形体关系。
4、空间要实写。
5、大景深,背景实像。
6、地平线与人物的关系很重要。
(关系:人物之上、中、下、外)地平线在面图上方,增加深度感;地平线在画面下方,增加空间感。
6、画面的气氛很重要。
近景系列:中近景、近景、特写1、近景取其质。
2、叙事的,纪实的。
3、表现人物的神态关系。
4、空间是虚写。
5、小景深,背景虚像。
6、地平线与人物的关系不重要。
7、画面的构图很重要。
三、决定景别的主要条件1、场景与空间大场景、大空间——全景小场景、小空间——近景2、距离(即被摄主体与摄像机之间的距离)远距离:全景,透视感弱,吸引力小近距离:近景,透视感强,吸引力大3、焦距长焦距:近景短焦距:远景4、影片风格与导演风格全景:一般不介入,客观,多纪录片,强调真实。
近景:一般介入,主观,强调叙事及情绪的感染,多剧情片,商业片。
四、景别的造型功能1、视觉制约性(近景制约大,反之小)2、视觉虚实性(看到——虚,看清——实)3、视觉距离性全景大,有间离效果,对人影响小近景小,无间离效果,对人影响大4、视觉主次性全景:以环境为主,人物为次近景:以人物为主,环境为次5、视觉刺激性全景刺激小近景刺激大对不同景别时间长度的控制0.4S的镜头时间,换算成电影为9.6格,电视为10帧,会使视觉上产生印象。
0.7S——16.8格——17.5帧,会产生形象。
0.5S——12格——12.5帧,介于有印象与有形象之间。
3-5S——7.2——12格——7.5~12.5帧,产生视觉疲劳。
全景系列时间长,近景系列时间短。
情感内容多,时间长;情感内容少,时间短。
时间长,全景系列视觉吸引力大。
时间短,近景系列视觉吸引力小。
时间长,全景系列视觉心理压力大。
时间短,近景系列视觉心理压力小。
时间长,全景系列视觉节奏慢。
时间短,近景系列视觉节奏快。
二、焦距正常:50MM 长焦:大于50MM 短焦:小于50MM短焦(广角):视野范围大,景深大,纵深空间大。
夸张。
长焦(窄角):视野范围小,景深小,纵深空间小。
压缩。
横切光轴,用长焦,包括的景物范围窄,所需时间短;横切光轴,用短焦,包括的景物范围广,所需时间长。
沿着光轴,用长焦,影像变化比例小,所需时间长,减慢运动速度和节奏。
沿着光轴,用短焦,影响变化比例大,所需时间长,加快运动速度和节奏。
光轴——摄影机与被摄物之间的连线。
三、运动(推、拉、摇、移、升、降)推:改变拍摄点(由远及近,影像增大;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物体上;有视觉新鲜感,画面的透视感增强)光学变焦——速度快(可能使背景变虚;[心理上]主体出现在眼前,有强制性;角度不会发生变化,人物与背景会有压缩感。
)拉:改变拍摄点(视点远离被摄主体;被摄体逐渐变为多个;画面从写实变为写意)光学变焦(视点由集中变为分散;背景由虚变为实——注意力发生改变)摇:起幅与落幅会很大。
移:机位发生改变。
升降:摄影机离开地面,摄影在空间上的上下运动。
配合广角镜头,会产生夸张效果与纵深感。
用来暗示气氛,体现场景。
运动产生的效果推:介绍环境表达空间人物关系强调叙事元素进入人物内心表达主观情绪拉:作为情绪的结论与镜头升华空间与场景的远离跟随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摇:描述场景对场景和人物带有某种含义的表现性运动体现一种象征意义移:风格与空间的体现创造画面的视觉效果形成场景空间中的机位调度控制速度:以景别为主,以人眼看清为辅。
(大远景快摇,近景慢摇)以影片风格为主,以画面内容要求为辅。
镜头相接人物关系与方向关系摄影机运动与人物运动关系:互顺或互逆互顺:人物迎镜头跑,镜头拉开(向后移动)人物背镜头跑,镜头向前移动横移,伴随跟拍互逆:人物迎镜头跑,镜头推上人物背镜头跑,镜头向后移动人物运动,摄影机从远处移近;交错后,摄影机远离。
起幅与落幅运动镜头运动,前后各留一秒钟落幅镜头——人先停,镜头后停(中近景)人后停,镜头先停(大远景)人与镜头同时停(远、中景)四、角度平视(正视):适合拍有规则感的,对人物表现很真实,视觉呆板,缺乏空间感。
仰视:地平线在下,近景显高大,后景被挡住,会有净化镜头的作用。
俯视:地面上的东西压缩,把人拍的很渺小。
五、视点主观:局部运用;全篇运用(很特别的效果)客观:普通的造型(摄影造型:构图、光线、色彩;美术造型:布景、服装、化妆、道具;演员造型:形体、动作)1、构图图像的结构。
人、景、物、光、形、色的物质关系。
演绎法:从总——分(多适用于电影)大屏幕演绎归纳法:从分——总(多适用于电视)小屏幕归纳1、头顶在顶线,卡,困境。
2、距离模式亲密距离——特写,大特写【表暧昧,温存】私人距离——近景,中近景【相距一臂之遥】社交距离——中景、全景【看全身】公众距离——远景、大全景【不适合表达个人感情】二、光线1、分类光源:自然光、人工光性质:软光、硬光、散射光、直射光、点光:光线硬,有明暗清晰的线条,受光面亮,明暗过渡强烈,对象的起伏容易勾画,有鲜明的投影。
面光:对象的形状、体积、轮廓、层次,起伏勾画不鲜明,减弱对象表面的粗糙不平,线条区域柔和。
造型性质:主光(放在拍摄物体后高地方)——决定总的场面光线格局。
多用硬光。
副光——辅助主光的光线。
多用软光。
光位:顺光(正面光):交代对象清楚,没有变化侧光——有层次感逆光(从背面打光):从拍摄对象主体后面点的地方打,有轮廓感。
顶光脚光(底光):场景迷人的感觉2、作用构图:突出主体,造成美感,平衡构图造型戏剧作用:渲染环境;表达心境;塑造、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作为重要情节的因素来参与剧情三、色彩1、红色:热情、警示、血腥、激动2、黄色:阳光、欢乐;温馨、怀旧;权力的象征3、绿色:青春,生长,生命4、蓝色:冷静,平和,忧郁,浪漫,纯净色调:电影场面中大部分的用色(整体用色)贯穿一个段落控制一个场面作用:渲染环境,营造氛围,表现人物心境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情感与作品主题形成影片特殊的风格和韵味局部色相:黑白片:生活的非真实颜色;抽象的,理想的彩色片:真实的,非理想的,非艺术的人声(有时候台词与画面是重复的,啰嗦了)最好的画面是与台词形成对比、差异)1、语言对白独白:内心活动(自言自语型、剧中其他人说,观众有间离效果)旁边:第一人称自述,第三人称介绍,评论作用: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情,结合影像交代说明,推动叙事,直接表达作者观点,推动主题。
音响音高高亢:紧张,高潮之前低沉:深沉的,庄重的,焦虑音量响亮:坚强的,有威胁的微弱:犹豫的,体贴的速度:速度越快,越紧张种类:动作音响,自然音响,背景音响,机械音响,特殊音响作用:增加银幕的真实感,渲染画面氛围,打破画面框架,扩展空间,声音组接,表现人物心境,塑造人物,引喻象征,表现作品主题和作者思想,作为剧作因素音乐有声源的,无声源的作用:渲染画面中的环境,呈现氛围,表现时代感和地方特色,抒发作者感情,表现作品主题和作者思想,表现人物心境,刻画人物,为影片风格定调声画同步/对位:声画传达不同意思形成对比1、关系镜头场景中的主镜头(交代镜头、空间定位镜头、贯穿镜头、整体镜头)占全部镜头数量的5%——10%全景镜头系列为主,造成视觉上的舒缓,让节奏稍稍停顿2、动作镜头(局部镜头、小关系镜头、叙事镜头)占全部镜头数量的60%——80%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主要表现人物的动作,表情,人物关系,节奏快,特别细致。
如果数量超过60%,加快影片节奏,非常逼真的纪实感。
(贾樟柯电影)3、渲染镜头(空镜头)占全部镜头数量的5%——10%,无景别要求效果:叙事、写意。
若数量超过60%,则使影片更加风格化,更表意。
有对话无动作有对话有动作无对话有动作越轴(尽量不要选单人镜头和近景画面)内反拍=正反打人物对话场景(镜头)1、面对镜头的人物占镜头的三分之二,背对的为三分之一:面对的人为叙事重点2、背对镜头的人物与面对镜头的人物都占二分之一(反三分之一,三分之二法)3、反三分之一法或反三分之二法,与1相反4、中间法:面对镜头与背对镜头都各占三分之一5、正反打镜头中人物位置关系保持不变人物占据镜头画幅的面积也是不变的人物占镜头的面积变化带动叙事的变化第三章:蒙太奇与长镜头蒙太奇:镜头的组接来源于生活中观察的习惯。
镜头组接后才有意义。
是对一部分的选取和另一部分的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