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教案》白鹅教案(一):教学目的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高傲、郑重、京剧、滋味、倘若、侍侯、脾气、责备、临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述和说明的。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述和说明的。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观察(或查找)家禽──鹅、复习唐朝骆宾王《鹅》、了解作者丰子恺、自学课文。
2.教师准备:课件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课1.教师:唐朝骆宾王七岁就作了一首儿诗《鹅》大家还记得吧!一齐比比谁背诵得更好。
同学们都喜欢鹅吧!请用自己手中的笔画一画鹅。
(抽生用粉笔在黑板上简笔画鹅)请同学们相互简单评一评。
2.课件出示丰子恺的画《鹅》,此刻老师给你们看一幅著名当代画家丰子恺所作的画《白鹅》,同学们认真观察后与自己的画比较然后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
3.是的,画家所作的画真是惟妙惟肖啊!就其根本的原因,那是画家在生活中观察入微,掌握了鹅的外形结构,了解了它独特的习性。
4.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不仅仅用画笔把白鹅栩栩如生地画出来了,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出了文章──《白鹅》。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能够简单介绍丰子恺。
)二、营造氛围学课1.请学生独立朗读课文。
能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遇到生字、难字、难句时作上不同的标记。
2.读生字及词语。
把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同学们相互启发读。
3.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
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三、生字以及词语的处理1.读音:有颈、吭、倘、供、郑(后鼻韵)、饮、邻等(前鼻韵)。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如,能够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坑、躺、共,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班级同学的姓氏学习郑。
4.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
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个性说明:指导厉、餐、侍、脾、蹲、邻时,要注意、它们与其他字之间的联系。
四、课堂作业1.写生字。
2.抄写生词。
3.自由读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下节课交流第二课时一、读课文、理解课文1.想想全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又是怎样展开写的?你有发现就能够与同伴交流,你有疑惑也能够去与朋友讨论。
(学生分组能够自主、合作、交流学习)1.课件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听听同学们是怎样来理解这一句话的。
2.课件出示鹅的高傲,更表此刻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这句话同学们交流之后的感悟是什么?3.是啊!全文都是围绕高傲这个词语来展开的,那此刻你对高傲这个词语有了哪些不同的理解。
4.作者写高傲的白鹅表达出自己怎样的情感呢?5.作者经过仔细观察,认真了解鹅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后,用生花妙笔表达了自己的对鹅的喜爱之情。
那你想从本课中,学习些什么呢?同学们相互启发议论。
6.课件:a)词语通俗、准确:左顾右盼、厉声呵斥、三眼一板、从容不迫b)句子生动搞笑: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
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真是架子十足!c)文章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来写。
鹅是高傲的动物d)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印证鹅的高傲:叫声高傲、步态高傲和吃相高傲。
二、感悟课文,并拓展1.课文有哪些值得我们在作文时借鉴的地方?2.请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能够从以下方面来说:它的特点、外形、脾气、以及它是怎样进食的、怎样嬉戏、休息等等。
3.把说的资料整理一下,然后写下来。
白鹅教案(二):《白鹅》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比较、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展示课文中的白鹅图。
)2.请学生齐背骆宾王的诗《鹅》,问学生:诗中描绘了鹅的什么特征诗中描绘的鹅的特征:善叫、颈长、白羽毛、红脚掌、善游泳。
3.简介作者丰子恺及写作背景。
二、默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
1.板书生字、新词。
强调读准颈(2)、吭、倘、供(2)的字音和看守、净角、譬如、窥伺、侍候、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倘若、供养不周等词语,个性注意翘舌音、多音字的读音。
注意高超一词的意思,原为好得超出一般水平。
注意课文注释。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你认为哪个句子很重要,和全篇课文有联系的?用横线画下来。
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2.老师小结:整篇课文都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
板书:好一个高傲的白鹅注意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过渡句的作用,暗示下文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应对鹅的特征展开叙述。
3、作者如何对鹅的头部进行描述?(头大、头高、头尖、头缩,相比之下,鹅自然更令人喜爱)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注意然字的解释,例:庞然大物。
《黔之驴》1.课文是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
(厉声大叫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等词语十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白鹅叫声的特点。
)2.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白鹅的高傲。
3.第2段中作者如何写鹅的叫声?(将鹅与鸭、与狗比较着写。
鹅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但鹅的厉声喝斥有别于鸭的留意翼翼,显得庄重而大气;之后,作者又将叫声同样严厉的鹅与狗比较,不难看出狗的势利和鹅的一视同仁。
)3.认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再次交流: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雪白的大鸟能够看出鹅十分可爱;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十分勇敢、十分尽职。
板书:尽职勇敢可爱。
4.指导读书方法: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提示注意净角读音)1.作者是怎样写鹅的步态的?(第3段透过步态写鹅的傲慢,仍将鹅与鸭比较,一个步调急促,有局促不安之相;一个步调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最能反映鹅的傲慢性格的,是当人走近时鹅的态度。
鸡和鸭惧怕人,当人走近时必须让步逃走。
鹅却傲然地站着。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1.精度第4段,想想作者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鹅吃饭时所表现出的傲慢?为什么鹅吃饭令人忍俊不禁?1、边读边想,勾画出鹅吃饭时令人发笑的词句,然后再读读。
明确:三眼一板丝毫不苟(一点都不马虎)从容不迫踏着方步昂首大叫架子十足教(1)提炼鹅吃饭可笑在务必有三样东西下饭;可笑在一丝不苟的吃法;可笑在循规蹈矩的做法。
(2)什么是三眼一板?(比喻言行有分寸、有条理。
那里指鹅吃饭时很有条理,有规律,还很认真。
)(3)条理和板眼有什么关系?(板眼指的是我国民乐的节拍。
三眼一板相当于我们音乐上学过的四四拍,就是强-弱-弱-弱。
)(4)那么,一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三眼又指什么?(一板指吃一口饭。
三眼指喝一口水,再吃一口泥,吃一口草。
)(5)引导体会;这鹅就这样一丝不苟地饭-水-泥-草从不更改。
2.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务必有一个人在旁伺侯,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运用成语和比喻写出了白鹅吃相的高傲。
)因为附近的狗都明白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窝边伺侯。
(运用拟人手法,突出了白鹅的高傲。
)补充说明:比喻和拟人的区别3.为了突出白鹅傲慢的特点,作者怎样称呼鹅?(鹅老爷)明确:老爷一词原是旧时代对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
作者用以称呼白鹅,可见白鹅在他家中拥有特殊地位。
享受特殊待遇。
于是,白鹅也就有理由表现得架子十足。
4.傲慢一词常被用以形容人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来形容白鹅?作者对白鹅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明确:用形容人的词语来描绘鹅,把鹅写得富有灵性。
长长的脖子和轧轧的叫声是鹅的生理特点,而从容不迫的步态和三眼一板的吃相反映了鹅的生活习性,是动物的本能,这些都与性格无关。
但作者却将其说成是傲慢性格的表现,显然把鹅当成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个朋友,读来十分富有亲切感。
其次,傲慢本为贬义词,但作者在描绘鹅的种种傲慢姿态和表现时,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却是一种欣赏的态度,反映了作者内心对于这只鹅的喜爱之情5.板书总结:(鹅的头,叫声,步态和吃饭特点)头,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
白鹅高傲又自大,叫声严肃似呵斥,步态从容似净角,吃饭架子像老爷。
第二课时一、复习前一节课的资料1.透过上节课的学习,在你们心目中,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高傲的白鹅)2.课文哪句话直接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好一个高傲的动物)3.作者从几方面来描述这只鹅的高傲?(板书:叫声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喜爱之情)二、研究课文14段的写作手法1.齐读二三自然段,想想作者用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白鹅头、叫声和步态的特点?(在此处为学生梳理一下关于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的这个知识点的相关知识。
)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述和说明。
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包括:比较、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像《白杨礼赞》一文借赞美白杨树挺拔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来赞美北方的农民,采用的是象征的写作方法。
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包括:比喻、排比、拟人、比较、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
总之,表达方式是就文章的写作资料而言,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是就文学作品写作的具体技法而言,而修辞手法是就语言修辞效果而言。
因为角度不同,说法也就有必须差异,对此,应注意区分。
(作者是从白鹅的头部、叫声、步态、吃相来写白鹅的高傲,采用了比较的手法。
如写鹅的叫声,与鸭作比较,突出白鹅叫声的严肃庄重;与狗比较,突出白鹅叫声的严厉。
)2.想一想比较手法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但是是苍蝇。
(比较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放在同一语境之中,辨别异同,分出高下,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
作家透过比较能够让描述更生动传神,让抒情更真挚感人,让说明更清晰明了,让议论更深刻透彻。